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共32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共32页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各民族手足相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探究:结合教材和视频,谈一谈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是怎样的?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格局特点: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各族人民的贡献: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我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
多元一体
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4、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自治权=国家主权吗?
不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我国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项目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 。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结合。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自治程度 / 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自治程度较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知识区分——三种行政区域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结合视频,谈谈你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是什么
形成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结合教材和视频,思考我国民族关系为什么好?
方针 含义 原因 体现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语言文字、各民族均有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一家亲
西部大开发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三者的关系
民族
平等
民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政治
基础
各民族
共同繁荣
物质保障
前提条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前提和基础
聚居≠居住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政府
地位:核心内容
主体:自治机关
性质:一般自治权,≠高度自治权
① 前提和基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② 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内容:
① 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 州、自治县三级。
②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自治县
(120个)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由全国人大批准的建置
由国务院批准的建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
①必要性: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怎么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方面,必须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②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结合视频,解读我国宗教的本质和宗教政策。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我国五大宗教:
中国现有宗教信徒1亿多人。
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
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宗教团体3千多个,宗教院校74所。
当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余人。
佛 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 教
天主教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权责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遵守法律: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重要任务: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具体要求:
A.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C.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D.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
的非法活动。
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含义
内容
影响
政策 信仰自由
联系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
利用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用看相算命等手段,以骗取钱财为目地
有完整的教规、教义,正式组织
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及宗教制度
没有教规、教义,没有制度和活动场所,活动方式荒诞无稽粗俗低级
主要起消极作用,
一定范围有积极作用
妖言惑众,破坏社会,
妨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对立,
必须依法惩处。
本质都是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都有消极作用
易错混淆
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解析:×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的方针。
解析:×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易错混淆
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解析:×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没有自治乡)
5、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解析:×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解析:×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形成、前提和基础、地位、重要性)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特点、贡献)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主权)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总结
1.(2020.山东卷)基诺族在1979年被认定为我国第56个民族。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引导扶持下,基诺族人民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2019年4月,基诺族“整族脱贫”;如今,正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上述材料表明( )
①基诺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保障
②基诺山基诺族乡人民政府在脱贫工作中依法行使自治权
③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2.(2021.广东卷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工作的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其中,“ 文化润疆”要求是第一次提出,其着力点是坚持( )
①巩固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
②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