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
生物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8日16时,来自贵州毕节的谢瑜,为中国射击队摘下巴黎奥运会的第3金。精准射击离不开神经系统复杂而精巧的调控。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通过支配脊髓的活动来调节运动员的各项生命活动
B. 比赛前的紧张、心跳加快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
C. 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D. 射击运动员精准射击时,调节身体平衡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2. 某人在阅读信息过程中用手指划动手机屏幕,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支配手部动作的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 此时图中①处外流,②处内流
C. 阅读信息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V区参与
D. 此时图中③处存在泵活动,④处无泵活动
3. 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作用的化学物质。下图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B. 交感神经分泌的信息分子B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机体产热
C. 信息分子C能够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信息分子E减少时,信息分子D分泌量增加,可能引起甲状腺腺体肿大
4. 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动物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该动物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
B. 为持续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将该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对应的数量
C. a点时该动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 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在b点时种内竞争达到最大
5. 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每天定时取样、计数,绘制如左图的曲线图,如图为b时刻取样观察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取样时应在静置试管的相同位置吸取等量样液,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B. 应先将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再盖上盖玻片,显微观察计数
C. 若酵母菌的初始接种量增大1倍,则该试管中酵母菌的K值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若右图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数代表中方格的平均值,则试管中酵母菌K值约为1.2×108个
6. 在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区域会有群落交错区,在此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及一些物种的密度会有增大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草原相比,群落交错区可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
B. 群落交错区丰富度更高是由于两个群落的各种种群均可在此稳定存在
C. 群落交错区可能具有与森林、草原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阳光
D. 群落交错区某些动物种群密度增大,可能是因为具有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7.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为恢复某河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本地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河段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B. 该流域甲、乙、丙与丁的栽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流域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 该流域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8. 我国利用不同微生物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在多种文献中均有记载:①《齐民要术》中记载:“做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②《北山酒经》中记载:“每坛加蜡三钱,竹叶五片,隔水煮开,乘热灌封坛口。”③《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二十三种利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其经历的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酒化→醋化。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豆腐又名菽乳,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中描述的是有关泡菜制作的内容,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
B. ②中描述的是储存酒的方法,其中所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C. ③中的“酒化”需要密封且间隔排气,“醋化”需要通气且适宜温度高于“酒化”
D. ④中描述的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内容,腐乳制作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
9. 西晋江统《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酿酒技术早在千年前就已存在。如图是某同学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数量与酒精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数量在T1时刻增长最快,T1之前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发酵瓶等实验器具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
C. 在酒精的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放气,且放气频率不变
D. 若增大酵母菌的接种量,该果酒的发酵时间可能会缩短
10. 某除草剂(含氮有机物)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科研人员按照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含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农田中获取土壤样品有利于获得目的菌
B. 完成Ⅰ的操作,接种环至少需进行6次灼烧灭菌
C. Ⅱ过程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都是以该除草剂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D. Ⅱ中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菌落中菌株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强
11. 烟薯无性繁殖多代后,其体内会积累病毒,导致含糖量不足、产量下降。大面积栽培时,一般都用脱毒苗。下列关于脱毒苗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毒苗培育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B. 脱毒苗培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培养基成分不同
C. 应选用分生区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组织接种
D. 获取的外植体在置入培养基前应该彻底灭菌
12. 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代谢物,具有高抗癌活性。某生物小组预备使用图中装置培养红豆杉细胞以获得紫杉醇,请同学们进行评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将装置上方的pH计更换为温度计,及时掌握内部温度的变化
B. 该装置的充气口应加装无菌过滤装置,充气管应置于液面上方
C. 该培养液需添加蔗糖等有机物
D. 紫杉醇为初生代谢物,提高产量的有效办法是增加搅拌叶轮的转速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得0分。)
13. 某课题组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分别浸泡玉米种子一定时间,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使其萌发,一定时间后测定根和芽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一株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可以判断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为0.3mg·L-1
B. 图1结果无法表明高浓度的NAA溶液对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图2中的幼苗根尖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
D. 图2中生长素浓度a大于b,c大于d
14. 对某一年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研究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I~V营养级方块左下角数字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横向箭头上的数字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单位:t·km-2·a-l
A. 图中所有数值相加即为当年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大于36.52t·km-2·a-l
C. 第IV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46t·km-2·a-l
D. 第I与第III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之间
15. 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天冬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天冬氨酸才能生长繁殖。影印法(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可用于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其中基本培养基中不含氨基酸,完全培养基中含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转印是将揭起的丝绒布平移到培养基上,使吸附的菌体“印”在培养基平板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皿1中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
B. 过程①和过程②应使用相同的接种工具
C. 过程②中,应将揭起的丝绒布先转印至培养皿2在转印至培养皿3中
D. 菌落A可能是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菌落
16. 骆驼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能防风固沙。骆驼蓬合成的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利用骆驼蓬下胚轴进行育苗和生物碱提取,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下胚轴切段需依次用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除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不同外,进行过程①③的其他条件相同
C. 由无毒下胚轴经组织培养获得的骆驼蓬无毒幼苗可抵抗病毒的侵染
D. 在①②③过程中利用PEG处理培养物,可以获得染色体数加倍的骆驼蓬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60分)
17. 人类的Rh血型系统有阳性与阴性之分,红细胞表面存在RhD蛋白的为阳性(Rh+),缺乏的为阴性(Rh-)。当Rh-的受血者接受Rh+血液后,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RhD抗体,使红细胞凝集发生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
(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相当于________(物质)。Rh+个体的红细胞表面虽有RhD蛋白,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因为Rh+个体血清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抗RhD抗体。
(2)当Rh+个体红细胞进入Rh-受血者体内,会激发受血者的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产生RhD抗体。RhD抗体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产生并分泌。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抗原与B细胞直接接触,第二个信号是________。
(3)当Rh-母亲第一次怀Rh+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可能进入母体,此时由于母体只产生少量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的更少,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当该母亲第二次怀Rh+胎儿时,若胎儿的红细胞或RhD蛋白再次进入母体,则会引发二次免疫,由于此次免疫反应具有_______的特点,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后,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甚至死亡。
18.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种间关系并影响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科研工作者对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施加不同浓度的酸雨模拟溶液探索酸雨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种类 豚草株高(cm) 鬼针草株高(cm)
pH 3 4 5 7 3 4 5 7
株高 70.6 73.5 80.5 85.7 51.6 52.3 65.6 70.4
(1)研究者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混栽实验,施加不同浓度的模拟溶液(pH=3、4、5、7),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植株在生长季结束时的株高。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
(2)单栽组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填豚草或鬼针草)对高浓度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
(3)混栽实验结果采用相对邻株效应指数(RNE)衡量该植物受到的生存压力,RNE越高意味着生存压力越大,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结果分析,在_______的条件下,鬼针草的生存压力最大。
(4)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豚草在酸雨严重的地区更易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
(5)该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为了解鬼针草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9.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只含C、H、O的大分子有机物,在纺织行业的退浆废水、化工行业的生产废水中含量较高,且由于其生物降解困难的特性,使得废水处理难度较大。PVA能与碘作用产生蓝绿色复合物,PVA被微生物降解后无法形成复合物,在平板上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尝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得到PVA分解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PVA作为_______,再加入硝酸盐等其他营养物质,以及琼脂使培养基可凝固。从培养基的作用来说,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效果最好的PVA分解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除了加入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_______制成蓝绿色平板,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平板上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甲所示,其中_______菌落中的细菌分解PVA效果最好。
(3)用图乙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计数,结果实际活菌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原因是_______。
20. 土地盐碱化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另外,盐碱化过程通常与荒漠化过程相伴生,甚至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下图是培养耐盐植株的实验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再分化形成根、芽的过程一般需要提供光照,原因是_______。
(2)用射线处理愈伤组织而不直接处理茎段的原因是_______。处理2中添加的物质X为_______。
(3)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择植物的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理由是_______。
(4)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耐盐植株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基要用_______(填设备名称)进行灭菌。
21. 野生黑芥(染色体数为2A)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而花椰菜(染色体数为2B)易感染黑腐病菌而患病,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黑芥—花椰菜植株,操作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过程①中培养液需要保持一定渗透压的目的是________。
(2)经过①操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黑芥细胞的____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图中①过程可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也可使用_______物理方法(答一种)。
(3)用上述方法培养的该杂种植株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筛选出具有抗黑腐病能力的杂种植株的方法:_________。
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
生物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得0分。)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D
【15题答案】
【答案】ABC
【16题答案】
【答案】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抗原 ②. 不存在
(2) ①. 体液免疫 ②. 浆细胞 ③.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反应更迅速、作用更强烈
【18题答案】
【答案】(1)混栽比例(豚草和鬼针草的比例)、不同浓度的酸雨模拟溶液(pH值) (2)豚草
(3)pH=3,豚草和鬼针草比例为3:1(鬼针草比例为0.25)
(4)豚草对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生存压力小(或RNE值低),种间竞争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更容易入侵成功
(5) 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②.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唯一碳源 ②. 选择
(2) ①. 碘 ②. d
(3) ①. 小于 ②. 显微镜计数,死菌活菌均计算在内
【20题答案】
【答案】(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2) ①.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②. 盐分
(3) ①. 分生区组织 ②. 该部位携带病毒少或不携带病毒
(4)高压蒸汽灭菌锅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 ②. 维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 ①. 叶绿体 ②. 电融合法或离心
(3) ①. 2A+2B ②. 用黑腐病菌感染杂种植株,能抗黑腐病的即为目的植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