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贺兰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开学检测试卷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新世中期,由几内亚湾吹向非洲的季风影响范围扩大,北非湿地、草原扩张,撒哈拉沙漠灌丛覆盖率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1.由几内亚湾吹向非洲的季风( )
①主要在北半球夏季 ②主要在北半球冬季 ③起源于东南信风 ④起源于东北信风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与现代相比,全新世中期显著减弱的是( )
A.赤道低压 B.东南信风 C.北半球副热带高压 D.西南季风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俄罗斯对某些特定矿产的需求增加,前苏联时期发现和勘探的矿产储量即将耗尽,矿产进口又因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受到威胁,为此更新了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下图为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俄罗斯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种类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B.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利用率
C.限制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 D.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4.俄罗斯更新其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限制外国资本进入战略性矿产领域 B.推动战略性矿产国际合作
C.刺激国内战略性矿产的勘探与开采 D.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
新疆棉花供给稳定、产量高,是国内发达地区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在国家对口援疆、口岸建设等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在纱、布等初级产品生产方面已经初具规模。近些年,新疆积极承接东中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并大力开拓中西亚市场。下图示意全国多地纺织服装优势企业数量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国内发达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采用新疆棉花作为主要生产原料,是为了( )
A.保障原料供应 B.降低生产成本 C.缩短加工时间 D.开拓新疆市场
6.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新疆开拓中西亚市场的优势是( )
①生产技术先进②政策扶持力度大③产业规模大④运输成本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为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占有量,应该( )
①完善交通设施②提升技术水平③降低产品价格④发展特色品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宁夏中卫市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下左图),在长期抗沙治沙过程中不断地研发新科技,如喷洒人工生物藻液进行土壤结皮、利用铁制“干”字杵工具(下右图)进行沙漠植苗。植苗时用“干”字杵底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系,双手扶好,用脚一踩将根直接送入沙层。中卫市利用独特的沙漠资源,走出了一条从治沙到用沙发展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喷洒人工生物藻液进行土壤结皮的直接目的是( )
A.固结流沙 B.减小风速
C.增强下渗 D.生长植被
9.“干”字杵沙漠植苗工具比传统的铁锹植苗存活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苗效率高 B.植苗深度大
C.植苗灌水少 D.植苗蒸发弱
10.游客在中卫体验到的主要旅游景观是( )
A.陇南山秀,水流潺潺 B.冰川倒影,星河璀璨
C.蝉鸣蛙声,稻花飘香 D.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北京时间2024年10月8日8时到10月10日8时,太阳先后发生了五次明显爆发活动。下图示意以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太阳黑子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由图中的信息可知( )
A.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
B.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11年
C.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出现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D.太阳黑子在日面东西半球的分布大体对称
12.2024年5月以来,太阳日面上大的黑子群相继出现,推测再次出现太阳黑子高峰最可能是( )
A.2031年 B.2033年 C.2035年 D.2037年
13.太阳活动高峰期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①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极光②引起地球磁场的强烈扰动
③全球农业趋向于减产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旱灾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范围广、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地形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旱灾频发,给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危害。根据重大旱灾的相对轻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1,2,3……),等级越高灾情越重。表为中国先秦—清代重大旱灾各地区平均频次、平均累计等级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古代重大旱灾的发生特征是( )
A.发生频次逐年上升 B.呈单峰型增长趋势
C.北方受旱灾影响小 D.西北灾情比南方重
15.明代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流动较弱 B.生态环境较好 C.社会动荡不安 D.土壤质量改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9月5日8时,台风“摩羯”的中心位于广东省雷州市东南方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7级风圈半径约为300—350千米,10级风圈半径约为140千米,12级风圈半径约为80千米。中央气象台对台风“摩羯”进行预报后,珠海市、雷州市等城市宣布学校停课。下图示意9月5日8时至8日8时台风“摩羯”的移动路径。
(1)据图描述5日8时至7日8时台风“摩羯”的强度变化特点。(2分)
(2)根据图中台风“摩羯”移动路径,写出珠海市持续7级以上大风的时间段。(2分)
(3)在下图中画出雷州市7日8时的风向标。(2分)
(4)台风“摩羯”进入越南后强度迅速减弱,请说明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继2019年投产的“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后,中俄双方又进一步推动新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该项目有东、西两条线路方案:西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出发,向南经阿尔泰山(世界遗产地),从新疆阿勒泰进入我国,连接西气东输管道。东线计划从亚马尔半岛向南经由蒙古进入我国。下图示意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按储量等级分布情况及中俄主要天然气管道线路。
(1)指出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
(2)简述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有利条件。(5分)
(3)评价“西伯利亚力量2号”东线、西线方案的优缺点。(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渭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区域,工程实施以后,流域内水土流失情况显著改善。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通过减少土壤侵蚀量来提高土壤保持功能,随着植被恢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的土壤保持功能增强。研究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的是林地。下图为渭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分析林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的原因。(6分)
(2)相对于秦岭,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较小的原因。(6分)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意义。(5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冰川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其界限大致可以根据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区为大陆性冰川区,大于500毫米的地区为海洋性冰川区,冰舌末端可能到达海拔3000米附近。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冰碛台地等地貌广布,群发型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比较频发。川藏铁路穿过帕隆藏布河谷,以冰碛台地作为布线的优选地,不同于传统利用河流阶地布线的做法。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及其河谷两侧立体地貌分布。
指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台地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
贺兰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开学检测试卷
地 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D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D C
非选择题部分:
16.(1)先增强后减弱(1分);整体强度变化较小(1分)。(共2分)
(2)约为5日14时至6日夜间。(2分)
(3)绘图如下。(2分)
(4)陆地摩擦力大,且越南北部有山地阻挡;陆地不能提供充足的水汽;陆地在夜间冷却更快,不能提供充足的热量,加速台风减弱。(每点2分,共6分)
17.(1)总体分布不均,但相对集聚(1分);集聚于中部偏北(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较少。(每点2分,除标记外,共3分)
(2)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雄厚,对能源的需求量和进口量大(1分);建设天然气管道工程有利于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政策支持;两国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加工技术先进。(每点2分,除标记外,共5分)
(3)东线方案优点:①铺设管道有利于带动俄罗斯中东部基础设施建设(1分);②经过蒙古国,增大俄方天然气市场。缺点:途经第三国,增加过境费用。(1分)(每点2分,除标记外,共4分)
西线方案优点:①管道铺设线路较短,工程量小(1分);②与中国已有的西气东输管线相接,降低成本(1分)。缺点:经过世界遗产地,会造成生态破坏(每点2分,除标记外,共4分)
18.(1)林地植被覆盖度高,树木的枝叶、林下的草本植物等减缓了雨滴下落速度与冲击力;林下植被和落叶堆积层,能进一步削减地表径流流速与流量;林地植被根系发达、种类多且分布空间广,根系固土效应好;林地丰富的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够粘结土壤颗粒,形成稳固的团粒结构,提升土壤抗冲性。(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得满分,共6分)
(2)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黏聚力差,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长期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和草原植被稀少,地表径流速度快,冲刷作用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雨会迅速汇聚成强劲的地表径流,冲刷力强。(每点2分,共6分)
(3)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稳定下游径流量(1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污染物的过滤与吸收转化能力,改善下游水质;保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为黄河下游地区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下游地上悬河状况改善,堤坝决口、洪水漫灌的潜在风险降低,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每点2分,除标记外,任意答出3点得满分,第一点必须写出,共5分)
19.特点:冰碛台地沿河流分布,河谷中游段冰碛台地较多,上游和下游河段较少;河谷北岸冰碛台地规模小于南岸。(5分)
形成过程:形成冰碛台地的冰川沉积物多在河谷中段大型支流交汇处的宽谷段富集,在河谷上游和下游深切峡谷分布较少。河谷南岸朝北向冰川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小,冰川融化速率降低,有利于冰雪积累和成冰过程,岩石碎屑在冰川动力、重力和水动力作用下,搬运至低处,形成冰碛台地。(6分)
答案第6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