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巴以冲突过程中,以色列以自身在二战中曾遭迫害为由,肆意屠杀数万平民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无差别轰炸平民房屋、医院、国际救援机构设施。对此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无条件停止战争,撤出加沙。国际法院以种族灭绝罪名通缉以色列领导人和大批军方相关人员。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 )
①追寻因果关系,要遵循逻辑规则,尊重客观规律
②正确把握因果关系,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和指导实践
③以自身曾遭迫害而肆意伤害他人,是典型的诡辩论
④以色列言论正确与否应由联合国和国际法院来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行科学思维要( )
①积极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
②立足实践,将实践作为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
④对基本事实切实把握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在村委会选举中,甲、乙两位选民的对话如下。甲问:“你投了赞成票吗?”乙答:“没有。”甲又问:“那你投了反对票?”乙答:“也没有。”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科学思维就是无矛盾的思维
B.科学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C.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分清其是否为矛盾关系
4.著名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回忆电力和汽车带来的难以置信的转变时说:“现在,回顾过去发生的各种变化,并追溯过去的变化,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并认识到许多有用的领域正在为你开放。”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A.能动性 B.客观性 C.预见性 D.可检验性
5.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强调了( )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B.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C.实践高于理论,具有自觉选择性
D.思维能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6.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体现在科学思维( )
①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③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
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人的思维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下列关于人的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来自实践
B.只有正确的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获得正确思维的途径不只是社会实践
D.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8.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是因为科学思维( )
①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②反映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③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
④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
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③它们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
④它们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下列选项中,关于科学思维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思维要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③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④只要具有科学思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始终把握科学逻辑这一条主线,把握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精神要义,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下列对科学思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科学思维
B.只要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就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C.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思维也可能是科学思维
D.只要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思维都是科学思维
12.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立足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反映了并不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中国式现代化告诉我们运用科学思维时要敢于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词。下列对该词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运用历史典故增强词的意蕴和深度,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反映出猎的场景
③对出猎的感性认识进行提炼加工,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作者以词言志,抒写渴望报效国家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体现思维具有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年4月,天都二号卫星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模块设计的液化气恒压冷气推进方案,顺利完成卫星动量轮卸载,为卫星绕月轨道提供高精度姿态控制。该方案的成功应用表明(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科学思维能有效指导实践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面对外交关系中的挑战,“我向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能让我们的学生来到这里,我们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④历史思维是对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充分说明( )
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培育新动能工作,在“新质生产力”提出之前,已经有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个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正是基于此前在发展新动能上的探索。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让景迈山再次受到世界瞩目。景迈山古茶林不仅是土地利用的“教科书”、茶文化的“孵化器”,还是自然生态保护的“活化石”。澜沧县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古茶林文化景观,提出“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为承接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带来的绿色流量,当地政府详细规划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特色食品、休闲康养、信息服务六大产业,全面推动景迈山区域高质量发展。山上保留着原始的“林下茶”种植模式,山下古寨出现了奶茶店、民宿、饭店、文旅商品店等越来越多的旅游业态。在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最自然和原始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生态画卷.过去该地收入以卖茶叶为主,从2023年开始,旅游收入翻了3倍,已超过销售茶叶的收入。据统计,自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为当地走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普洱景迈山的发展之路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19.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既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又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既从宏观上擘画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从中观、微观层面对实现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进行周密部署,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请运用有关科学思维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随时更方便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并且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思维决策的过程。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对社会公众指导和进行防灾活动决策的前提,因此,预报员对预报结论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慎重。这就要运用科学决策。科学的预报思维是预报员对于预报对象,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性分析,运用判断进行的综合思维。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化的思维,目的是减少预报工作中的随意性,弥补技术和经验的不足,以清晰的科学逻辑思维制作更接近于实况的天气预报。
(1)情境中气象部门对天气作出准确预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境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特征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B A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D C A
1.B
【详解】①③:在巴以冲突过程中,以色列以自身在二战中曾遭迫害为由,肆意屠杀数万平民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无差别轰炸平民房屋、医院、国际救援机构设施,这违背了客观规律,这些被谋杀的平民与联合国工作人员与其二战被迫害没有因果关系,以自身曾遭迫害而肆意伤害他人,是典型的诡辩论,这提醒我们追寻因果关系,要遵循逻辑规则,尊重客观规律,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以色列的理由是典型的诡辩论,没有遵循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也没有正确把握因果关系,且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是能正确认识事物和指导实践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②不符合题意。
④:以色列言论正确与否应该由实践来检验,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①:积极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不一定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还需要遵循逻辑规则等,该项表述不准确,①错误。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该项“唯一途径”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的科学性,是进行科学思维的要求,③正确。
④:对基本事实切实把握,才能使思维符合客观实际,这是进行科学思维的基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D
【详解】A:科学思维并不是无矛盾的思维,而是要正确处理矛盾,该项说法错误,A错误。
B:科学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体现在遵循排中律等方面,但本题主要强调的不是科学思维的明确性本身,而是要正确判断论断间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是违反排中律的表现,但本题中“赞成票”和“反对票”并非矛盾关系,还有弃权票的情况,所以重点不是反对骑墙居中,C不符合题意。
D:在村委会选举中,“投赞成票”和“投反对票”不是矛盾关系,还有弃权的可能,所以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分清其是否为矛盾关系,该项符合题意,D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ABD: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的能动性、客观性和可检验性,ABD不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B
【详解】A:材料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强调人们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强调了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B符合题意。
C:实践高于理论,实践具有能动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不选。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但材料没有体现,D不选。
故本题选B。
6.A
【详解】①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①②正确。
③:这一选项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③排除。
④:这一选项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排除。
故本题选A。
7.D
【详解】AB:任何思维都是来自实践,并不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来自实践,也不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对实践具有反作用,A、B两项错误。
C:获得正确思维的途径不只是社会实践,强调的不是二者的关系,C不选。
D: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D正确。
故本题选D。
8.B
【详解】①④: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所以我们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①④正确。
②:科学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②不选。
③: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以我们学习科学思维不是因为科学思维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③不选。
故本题选B。
9.D
【详解】①②:这两个选项强调的是以科学思维作指导的原因,而没有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科学思维的原因,①②排除。
③④: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因此这些思想都是科学思维,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C
【详解】①:科学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①错误。
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②正确。
③: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③正确。
④:科学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A: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A入选。
B: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实现预期的目的,B不选。
C: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思维属于不科学思维,C错误。
D: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D错误。
故本题选A。
12.B
【详解】①:当前人类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人类的挑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符合题意。
②: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属于科学思维,内容真实、形式正确,②说法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要尊重客观规律,“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
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D
【详解】①: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该词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①说法错误。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反映出猎的场景,②符合题意。
③:作者对出猎的感性认识进行提炼加工,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体现且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③排除。
④: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作者苏轼以词言志,抒写渴望报效国家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③④:天都二号卫星创新性地采用该方案,顺利完成卫星动量轮卸载,为卫星绕月轨道提供高精度姿态控制,表明科学思维能有效指导实践,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④正确。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认识对象,材料未体现,排除①。
②: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思维能有效指导实践,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未体现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排除②。
故本题选D。
15.C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斯蒂芬·马尔借用“乒乓外交”来表示面对外交关系中的挑战,要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合作,未体现思维的间接性,故①不选。
②③:材料中指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借用“乒乓外交”来表示面对外交关系中的挑战,要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合作,这体现了抽象思维通过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发展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故②③正确。
④: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历史思维是对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①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说明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而材料没有涉及结果的可检验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材料没有体现预见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的反映认识对象,基于十 八大以前在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展新动能上的探索,党中央提出了新质生 产力的概念。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 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进,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全球创 新的关键驱动要素,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动力。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 技术等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分析】背景素材: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诞生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首先可以确定本问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相关内容。然后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正是基于此前在发展新动能上的探索。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有效信息②: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动力。→可联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具有可检验性。
有效信息③: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可联系科学思维结果具有预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澜沧县从景迈山古茶林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特色古茶产业和古茶文化,遵循当地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为承接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带来的绿色流量,当地政府详细规划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景迈山区域高质量发展。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最自然和原始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生态画卷,验证着当地发展思路的正确性,景迈山结合自然保护、文旅融合发展,使该地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分析】背景素材: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
考点考查:领会科学思维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需调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澜沧县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古茶林文化景观,提出“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②:为承接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带来的绿色流量,当地政府详细规划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六大产业→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③:在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最自然和原始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为当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的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体现了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了逻辑要求。
③“也正是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科学思维。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科学思维的知识,可调动教材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进行说明。
关键词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可联系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了逻辑要求进行说明。
关键词③:也正是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可联系科学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进行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气象部门对天气作出准确预测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2)①天气预报是从实际出发,对气象要素进行的综合分析,力图如实地反映未来的天气状况,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气象部门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灾害性天气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使得天气预报的结果具有超前性,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分析】背景素材:天气预报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本题属于简答题,简单回答材料体现的科学思维的特征即可,详解略。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在题目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分析情境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特征的,需要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预报员对于预报对象,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性分析,运用判断进行的综合思维。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化的思维,目的是减少预报工作中的随意性,弥补技术和经验的不足,以清晰的科学逻辑思维制作更接近于实况的天气预报→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关键词②: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对社会公众指导和进行防灾活动决策的前提→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