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判断的概述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判断的概述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5.1 判断的概述 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今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B.某地发生自然灾害造成损失
C.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 D.少年强则国强
2.以下判断恰当的是( )
A.这是新职工宿舍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D.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3.“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这句话属于( )
A.简单判断 B.复合判断
C.选言判断 D.联言判断
4.下列对判断认识正确的有( )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②在概念、质与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
③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④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断的基本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③多使用复合判断,少用简单判断
④可以用问句等语言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这说明( )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断
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C.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7.下列语句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他打碎了花盆! B.多么蓝的天啊!
C.他把花盆打碎了。 D.飞机!
8.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上述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断
②小张和小赵的话符合判断有所断定的基本特征
③小赵的话是假判断,因为他表达了一种否定
④小张的话是真判断,因为他表达了一种肯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钻石和珍珠是世上最稀少的东西,而可靠的判断则更为罕见。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判断的是(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③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④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面漫画表明,判断具有________特征。( )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②有真假之分
③预见性和客观性
④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牛顿说:“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便开始也无力进行。”牛顿的观点告诉我们( )
A.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B.有断定做事情就会取得的成功
C.实践推动逻辑判断不断深化
D.判断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1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李白是伟大的诗人 B.不知道老王会不会来单位
C.水是无色无味的 D.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数和0
13.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这句话是( )
①直言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联言判断 ④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并顺利传回地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简单判断是( )
①“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吗
②“天问一号”获取了地月合影
③“天问一号”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载体
④“天问一号”是运动的,且具有成像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必须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逻辑思维形式。对下列法律条文的判断类型划分正确的是( )
法律条文 判断类型
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关系判断
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否定判断
③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联言判断
④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②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
③这是新学生宿舍。
思考:上述语句是否是判断?
18.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吴晗《谈骨气》
(1)试分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是否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3)从判断的类型角度,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不同。
19.以下是四个判断。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20.材料一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后来的考察中,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猜测是正确的。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会同时落地。后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伽利略的断定是正确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并分析材料一中三个人的话是否是判断。
(2)谈谈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并分析材料二中两个人断定的真假。
(3)什么是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又分别可作什么样的划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A C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A C C A
1.C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的语句是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ABD:这三个选项均属于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的判断,ABD不符合题意。
C: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没有对认识对象进行断定,不属于判断,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B
【详解】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给当的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A:该选项表达的判断并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建的职工宿舍,也可理解为新职工的宿舍,A不符合题意。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属于恰当判断,B符合题意。
C:阳光和海水不能搭配呼吸,该选项中的概念搭配不当,C不符合题意。
D:吸烟不一定必然引起肺癌,该选项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A
【详解】A:简单判断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属于简单判断,A符合题意。
BCD: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属于简单判断,而非复合判断,BCD排除。
故本题选A。
4.C
【详解】①: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①正确。
②:判断在概念、质与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②正确。
③: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③正确。
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④正确。
故本题选C。
5.A
【详解】①: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①正确。
②: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②正确。
③:复合判断和简单判断运用得当都可恰当表示对事物的认识,③错误。
④:问句不能表示判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C
【详解】A:题干中的判断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断,说明判断存在的必要性,材料强调判断的真假,A不符合题意。
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说明判断的含义,材料强调判断的真假,B不符合题意。
C: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该判断是假判断,说明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C符合题意。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说明判断的来源,材料强调判断的真假,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AC:“他打碎了花盆!”“他把花盆打碎了。”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AC不符合题意。
B:“多么蓝的天啊!”表达的是“天是很蓝的”,准确表达了判断,B不符合题意。
D:“飞机!”是独词句,它并没有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如“飞机飞过来了”或“飞机飞得真快啊”,所以不是一个判断,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断,①符合题意。
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小张和小赵的话符合判断有所断定的基本特征,②符合题意。
③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不能以肯定和否定断定判断的真假,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B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①③: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提出问题,没有出现断定这一基本特征,不属于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①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漫画反映了判断的基本特征,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可检验性、预见性和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科学思维的特征,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1.A
【详解】A:“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这表明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才能有序地开展工作,A符合题意。
BD:断定有真有假,只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做事情才会取得成功,BD说法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推动逻辑判断不断深化,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ACD:ACD分别对李白、水、偶数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意思表达明确,与题干指向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B:“不知道老王会不会来单位”,没有说清老王到底是来还是不来单位,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该项没有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故不是判断,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A
【详解】①:直言判断指的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判断,“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这句话断定了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属于直言判断,①正确。
②:关系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判断。这句话断定了中国与台湾问题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②正确。
③④:联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而这句话属于简单判断,故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4.C
【详解】该题要求依据材料选择正确的简单判断。
①:没有断定,不是判断,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这两个项有所断定,是判断而且是简单判断,故②③符合题意;
④:该选项是复合判断,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C。
15.C
【详解】①: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属于联言判断,①说法错误。
②:所用的断定方式为否定的判断是否定判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是否定判断,②符合题意。
③: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属于性质判断,③说法错误。
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这是一个陈述句,是对逻辑学是否有意思作出的判断,①符合题意。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这是一个反问句,是对你是否喜欢这本书作出的判断,②符合题意。
③:那是你的书吗 这是一个疑问句,不表达判断,③不符合题意。
④:过来!这是一个祈使句,不表达判断,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判断。
②“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不是判断。
③“这是新学生宿舍”是新学生住的宿舍?还是新建的学生宿舍?这里存在歧义,需要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分析】背景素材:三个语句
考点考查:判断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作答角度。本题要求思考材料中的语句是否是判断。
第二步:审材料。运用判断基础知识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即可。
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判断。
②: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不是判断。
③: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这是新学生宿舍”是新学生住的宿舍?还是新建的学生宿舍?这里存在歧义,需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整理答案。
18.(1)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以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肯定了中国人有骨气这一情况,属于肯定判断;这一断定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2)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3)“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断,属于复合判断。
【分析】背景材料: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考点考查:判断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此类主观题,一般需要结合理论和材料进行回答。知识限定是判断的基本特征的知识,需要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和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判断的基本特征→可首先明确判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②:“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可联系这一判断属于肯定判断,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教材观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2)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判断与语句的关系,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此类主观题,一般需要结合理论和材料进行回答。知识限定是判断的类型的知识,需要结合材料分析。
关键词①:从判断的类型角度→可联系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两类。
关键词②:“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可从简单判断含义角度分析说明这一判断属于简单判断;
关键词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断,→可从复合判断含义角度分析说明这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教材观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19.前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后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
【分析】考点考查: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他是中学校长,张华认识雷锋→可联系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可联系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有歧义的语句,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等条件排除其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小张的话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话是否定判断;小李的话既没肯定什么,又没否定什么,不是判断。
(2)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②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伽利略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真判断;亚里士多德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假判断。
(3)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分析】背景素材: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两人进行猜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
考点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简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并分析材料一中三个人的话是否是判断,联系判断和语句的关系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后来的考察中,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猜测是正确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有歧义的语句,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等条件排除其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得分点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小张的话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话是否定判断;小李的话既没肯定什么,又没否定什么,不是判断。
(2)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谈谈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并分析材料二中两个人断定的真假,联系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亚里士多德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会同时落地。后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伽利略的断定是正确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得分点②: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伽利略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真判断;亚里士多德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假判断。
(3)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什么是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又分别可作什么样的划分,联系判断的类型相关知识。
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属于简答题,根据教材内容简要回答即可。
得分点: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