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思考:这些榜样人物具有怎样的美德,对你有何启示?
观看视频: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懂得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知道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重点: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提示:来自山东的“中国好人”冯贵珍,30多年来坚持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帮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例)
思考: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思考:结合马明涛的事例,思考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人。
提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 做自强不息的人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 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 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 帮扶村庄40 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 余次,培训人员9 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 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思考:李保国的故事说明敬业乐群具有怎样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提示:(1)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2)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2) 做敬业乐群的人
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025年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中国好人”陈昌世30年来,退休不褪色,投身公益事业,情系困境学子。1995年至1999年,他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扶助了7个困难学生上大学;1999年以来,他用家族资金成立助学基金会,共扶助了两千余名困境学生;他还出资支持乡村学校建设,解决了上百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陈昌世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爱心大使、“湖南好人”等荣誉。
思考分享:陈世昌体现的传统美德有何重要意义?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提示(1)扶危济困。(2)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3)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3) 做扶危济困的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关链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思考:郭朋岐勇救落水老人,体现了他具有怎的美德?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提示:(1)见义勇为。(2)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郭朋岐,于2023年6月9日,在送货途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时隔三个月,2023年9月7日,郭朋岐再度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跳入深水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事后,落水老人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郭朋岐,拿出钱表示感谢却被他宛然谢绝。
(4) 做见义勇为的人
“见义不为,无勇也”助人者,人恒助之。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思考:结合视频内容,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提示:做孝老爱亲的人。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提示:我们要做孝老爱亲的人,并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的全社会。
思考:“耄耋图”作为祝贺长寿的画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 做孝老爱亲的人
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推荐二:《与妻书》
推荐理由: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给妻子的诀别信。这封信将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全文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动人心魄。
思考: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推荐一:《论语》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价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读者可以通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
推荐三:《雷锋日记》
推荐理由:这是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留下的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的合集。文字虽然平实,却掩不住青春的激情,极富道德感染力。
你认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在于践行
1.”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戈壁深处坚守数十年,无惧艰苦条件,用最原始的方法破译原子弹的奥秘,为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我们要向邓稼先同志学习,做( ) 的人。
A. 敬业乐群
B. 革故鼎新
C. 与时俱进
D. 谦虚谨慎
A
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要求我们要做自强不息的人,下列能体现“自强不息”的诗句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A
3.下面四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值得提倡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