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步课件(共42张PPT)+ 音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步课件(共42张PPT)+ 音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新课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孟浩然,南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于吴越,以隐士终身。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本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hùn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译文】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平。水与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撼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译文】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渡。
指太平盛世。
坐视,旁观。
闲居、平常家居。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精读细研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首 联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你觉得首联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颔 联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颈 联
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语义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的内心情感。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尾 联
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后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描写了洞庭湖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壮丽景象。
写景
抒情
使用比喻,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的愿望和无人引荐的现状。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不是。诗的重点在: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求取,谋求,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开阔,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湖山相映,浑然一体,美丽极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瀚的湖面上,水汽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正式向张九龄表白心事,表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隐居并非本愿,还是向往出仕求官的,只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接着,诗人向张九龄发出呼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匠心独运。
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表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前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表现了洞庭湖水天交接、浩瀚无涯、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的恢宏气势。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引用典故,语意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内心情感。
精读细研——品析诗歌
课堂小结
诗人借观洞庭湖之
感,委婉地向张九龄表
明了自己正年富力强,
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心愿,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堂小结——归纳主旨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
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课堂小结——艺术特色
作为求人引荐做官的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艺术上很有特色: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因为写洞庭湖,才引出“欲济无舟楫”与“坐观垂钓者”,写景与抒情的衔接过渡巧妙自然。
课堂小结——艺术特色
写景
洞庭水涨
气蒸浪大
抒情
不甘闲居
旁观羡鱼
夸张
比喻、典故
求人引荐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
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
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
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
十分委婉、含蓄。
C
欲渡无舟、欲钓无器,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张九龄的引荐。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 ,言外之意是 。
3、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答: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了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4、本诗尾联中的“徒”字有哪几层意思?
答:表层意思:白白地羡慕别人钓鱼;深层意思:白白地羡慕别人当官,而自己不能,盼人引荐。
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愿。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作者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
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C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愿望。
D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背诵本诗,能准确无误地书写。
2.完成《本土攻略》中的相关练习。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