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一、单选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亲代 F1表型实验1: 一只芦花×一只非芦花 芦花雄:非芦花雌=1:1实验2: 一只非芦花雌×芦花雄 全部为芦花A.实验1、2的亲代都是纯合子B.实验1的F1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F1的相同C.用实验2的F2雌雄交配是验证B和b遵守分离定律的最佳方案D.群体中非芦花雄鸡比例大于非芦花雌鸡2.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表达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型对应的表型分别为:A_G___雌雄异花同株,A_ggY_雌全同株(雌花和两性花同株),A_ggyy全雌株,aaG___雄全同株(雄花和两性花同株),aagg___两性花株。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合品系甲、乙、丙,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AggYY、AAGGyy、aaGGYY,不考虑突变和互换,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组合 亲本 F1表型 F1表型及比例一 甲×乙 雌雄异花同株 雌雄异花同株:雌全同株:全雌株=12:3:1二 乙×丙 雌雄异花同株 雌雄异花同株:雄全同株=3:1A.可判定G/g和Y/y之间是独立遗传,A/a和Y/y之间是非独立遗传B.雌全同株作母本与雄全同株作父本杂交时,需要对父本去雄C.组合一的F2雄雄异花同株中,有3种基因型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中雌雄异花同株占比为9/16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无显隐性之分B.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能发生互换的是同源区段(Ⅱ)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女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若A、a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等位基因,则在群体中相应的基因型有7种4.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红绿色盲家系并据此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由于Ⅰ代个体去世,图中Ⅰ1~Ⅰ4的患病情况未知,基因型无法检测。不考虑突变,据图解题思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Ⅰ1和Ⅰ2均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红绿色盲B.Ⅱ1和Ⅱ4的红绿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C.Ⅱ2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Ⅱ3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5.如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图,经鉴定II-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I-1,相关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1、II-2均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C.II-1和II-2再生一男孩患此病的概率是1/4D.若III-1与正常男性婚配,建议生女孩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亲代 F1表型实验1: 一只芦花×一只非芦花 芦花雄:非芦花雌=1:1实验2: 一只非芦花雌×芦花雄 全部为芦花A.实验1:亲代的芦花鸡与F1的芦花鸡的基因型相同B.实验1:所得F2中芦花和非芦花的比例为1:1C.实验2:F1雄鸡的基因型与亲代雄鸡的相同D.实验2:所得F2中雌鸡均为芦花,雄鸡中芦花:非芦花为1:17.果蝇的多翅脉/正常翅脉、短刚毛/正常刚毛以及钝圆平衡棒/正常平衡棒三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A/a、S/s和D/d控制。现用基因型为AaSsDd的多翅脉短刚毛钝圆平衡棒的雌果蝇与纯合隐性的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下列表中所示基因型的后代,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 )基因型 A_S_D_ A_S_dd A_ssD_ A_ssdd aaS_D_ aaS_dd aassD_ aassdd数目 38 101 99 40 41 100 102 39A. B.C. D.8.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B的配子占1/2C.让F1代自由交配,F2代中红眼雌蝇的概率为3/8D.F1代出现长翅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89.红绿色盲受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色觉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B.女儿色觉表现正常C.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XbY D.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10.某XY型动物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灰体、黑体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现有双杂合的红眼灰体雌性个体与白眼黑体雄性个体交配;欲根据子代性状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不考虑突变及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雌雄后代中均有4种表型B.若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则后代共有8种表型C.若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中白眼黑体的个体均占1/2D.若后代有2种表型、且与亲本相同、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1.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5/6 B.1/4 C.1/6 D.1/312.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H)对白眼(h)为显性。某果蝇种群中雌性和雄性的个体数相等,且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其中白眼雄果蝇(XhY)占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XH基因的频率是0.9B.该种群中的白眼果蝇占12%C.只考虑该对基因,该果蝇种群的基因型共有6种D.X染色体上的H/h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3.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基因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Ⅲ-5正常,则Ⅱ-2一定患病B.若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2一定为杂合子C.若Ⅱ-2正常,则根据Ⅲ-2是否患病可确定该病遗传方式D.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14.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某种限制酶对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所在DNA片段以图a和图b方式进行切割,形成23kb或19kb的片段,某一个基因只能形成一种片段。某夫妻育有患病女儿,为确定再次怀孕的胎儿是否患病,进行家系解题思路和DNA检查,结果如图c和图d。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其他变异。下列对该家系的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①号和④号的基因型可能是不相同的C.经过诊断解题思路④号个体应该表现为正常D.④号19kb片段中不一定含有正常基因15.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D.雌雄亲本产生含r配子的比例相同16.果蝇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为显性。Aa雄性经辐射诱变后与aa雌性杂交,后代中Aa的雄性再与aa雌性果蝇单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的后代性状统计如下。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最有可能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 )性状 性别 数量卷翅 雄性 146直翅 雄性 0卷翅 雌性 0直翅 雌性 163A.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了a基因片段B.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Y染色体上C.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D.在Aa的精原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Ⅲ号染色体上二、填空题17.我国具有超过3000年的养鸽、驯鸽历史。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色中的绛色对非绛色为显性,相关基因用R、r表示。调查发现,鸽子群体中雄性绛色鸽多于雌性绛色鸽,甲、乙、丙三位同学就鸽子羽色的遗传提出了三种假设,请解题思路回答:(1)甲同学假设,控制鸽子羽色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若甲的假设正确,则群体中绛色雄鸽的基因型为________。将表型为________的亲本杂交,可根据羽色判断子代的性别。(2)乙同学假设,控制该羽色的基因位于ZW同源区段,且存在WR配子部分致死现象,乙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3)丙同学对甲同学的观点存在疑惑,认为控制该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基因型为Rr的个体受性别影响(在雄性中表现为绛色,在雌性中表现为非绛色)。按此推理,将雄性非绛色鸽与雌性绛色鸽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将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________,则丙同学的观点正确;若________,则甲同学的观点正确。18.某种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该植物的高秆/矮秆由等位基因A/a控制,阔叶/细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表型及数量雌株 雌株① 高秆阔叶(♀)×矮秆细叶(♂) 全部为高秆阔叶 全部为高秆阔叶② 实验①子代中的雌株与雄株自由交配 144株矮秆阔叶 433株高秆阔叶 71株矮秆阔叶 225株高秆阔叶 69株矮秆细叶 212株高秆细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该植物茎秆高度和叶形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控制____________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将矮秆细叶雄株与实验①子代中的雌株杂交,所得后代中雌株表现为高秆阔叶的概率为____________。(3)已知该植物的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且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不同花色的纯合雌雄植株若干,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花色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19.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花色中红花、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株高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叶形中圆叶、尖叶受第三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一雄株和一雌株均表现为高秆、红花、圆叶,将二者杂交得F1,多次重复实验,F1得到近似下表结果。完成下列问题:F1雌株 高秆红花圆叶 高秆白花圆叶 矮秆红花圆叶 矮秆白花圆叶132株 18株 18株 32株F1雄株 高秆红花圆叶 高秆白花圆叶 矮秆红花圆叶 矮秆白花圆叶66株 9株 9株 16株高秆红花尖叶 高秆白花尖叶 矮秆红花尖叶 矮秆白花尖叶66株 9株 9株 16株(1)该植株叶形这对相对性状受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2)该植株的花色和株高这两对相对性状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该植株的花色和叶形这两对相对性状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3)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有同学提出以下假说:①控制花色和株高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雌、雄亲本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互换,导致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均为AB:Ab:aB:ab=4:1:1:4。③雌雄配子发生随机结合。为了验证上述假说的正确性,请你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20.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②若F1代自由交配得F2,F2代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雄果蝇 3 1 3 1雌果蝇 3 1 0 0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②后代中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____。③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____________。21.自然界中存在一类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玉米,该性状由G/g控制,其中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方式均正常”。玉米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F1进行自交获得F2.(不考虑互换)(1)玉米的籽粒颜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2)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黄粒品系应作为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中,只有将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研究还发现,基因M能够使籽粒的紫色变浅成为浅紫色。现在利用F1作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①若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M导入A所在的染色体上,破坏了A基因序列。③若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M导入A所在的染色体上,且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A、根据鸡的性别决定和B/b对应的性状关系,雄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实验1的亲本组合只能是ZBW(芦花)×ZbZb(非芦花),实验2中根据子代全部为芦花,可以确定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bW(非芦花雌)×ZBZB(芦花雄),实验1、2的亲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B、实验1的亲本组合只能是ZBW(芦花)×ZbZb(非芦花),F1基因型为ZBZb、ZbW,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表型及比例与F1的不同,B错误;C、实验2中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验证B和b遵守分离定律的最佳方案是测交,C错误;D、群体中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非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雄鸡比例小于非芦花雌鸡,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A、甲(AAggYY)×乙(AAGGyy)杂交,F1基因型为AAGgYy,雌花花序由B控制,F2表型及比例为雌雄异花同株∶雌全同株∶全雌株=12∶3∶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雌雄同株基因型为G_Y_,可判定G/g和Y/y之间是独立遗传,乙×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GGYy,其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雌雄异花同株∶雄全同株=3∶1,该比例的产生在A/a和Y/y无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会产生该比例,A错误;B、雌全同株作母本与雄全同株作父本杂交时,需要对母本去雄,不需要对父本去雄,B错误;C、组合一的F2雌雄异花同株的基因型为2AAGGYy、4AAGgYy、2AAGgYY、1AAGGYY、1AAGGyy、2AAGgyy,其中有3种基因型(AAGGYy、AAGGYY、AAGGyy)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根据A项解题思路可知G/g和Y/y之间是独立遗传,而A/a和Y/y之间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因此,A/a与G/g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无法确定,因而不能确定甲与丙杂交所得F1(AaGgYY)自交,F2中雌雄异花同株占比为9/16,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A、由于男性中的Y染色体只有一条,故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即位于该区段的基因没有显隐性之分,A正确;B、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只有同源区段才能联会,能发生互换的一定是同源区段,B正确;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则女性患者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或者XBXb,若为后者其女儿可能患病也可能正常,C错误;D、若A、a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等位基因,则在群体中相应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D正确。故选C。4.答案:A解析:A、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定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为A、a,Ⅱ1患病,基因型为XaXa,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1和Ⅰ2,Ⅰ2的基因型为XaY,患有红绿色盲,A正确;B、Ⅱ1患病,基因型为XaXa,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1母亲和Ⅰ2父亲,Ⅱ4的基因型为XaY,Y来自父亲,Xa来自母亲,B错误;C、Ⅱ2表型正常,基因型为XAY,不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由于Ⅱ4的基因型为XaY,Ⅰ3是否患有红绿色盲未知,因此Ⅰ3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也可能是XaXa,Ⅱ3表型正常,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因此不一定能检测出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D、Ⅱ2表型正常,基因型为XAY,Ⅱ3表型正常,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生育的后代中女孩必定携带来自父亲的XA基因,不可能患病,由于无法确定Ⅰ3和Ⅰ4的基因型,因此无法判断Ⅱ3基因型的概率,无法计算男孩患病的概率,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A、由解题思路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且Ⅰ-1不患病,则Ⅰ-1为杂合子,Ⅲ-1为患病女性,其致病基因来自双亲,因此不患病的Ⅱ-2也为杂合子,B正确;C、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再生一男孩患此病的概率是1/2,C错误;D、Ⅲ-1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女孩患病的概率为零,生男孩则一定患病,D正确。故选C。6.答案:B解析:A、根据鸡的性别决定和B/b对应的性状关系,雄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实验1的亲本组合只能是ZBW(芦花)×ZbZb(非芦花),只有此杂交组合的子代才会出现芦花雄:非芦花雌=1:1,子代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与亲代的芦花鸡的基因型不同,A错误;B、实验1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芦花和非芦花的比例为1:1,B正确;C、实验2中根据子代全部为芦花,可以确定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bW(非芦花雌)×ZBZB(芦花雄),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W=1:1,F1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与亲代雄鸡的不同,C错误;D、实验2中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F2中雄鸡均为芦花,雌鸡中芦花:非芦花为1:1,D错误。故选B。7.答案:A解析:由题意解题思路,基因型为AaSsDd的多翅脉短刚毛钝圆平衡棒的雌果蝇与纯合隐性的雄果蝇进行杂交,属于测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反映的是基因型为AaSs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即ASD:ASd:AsD:Asd:aSD:aSd:asD:asd=38:101:99:40:41:100:102:39,其中,AS:As:aS:as≈1:1:1:1,AD:Ad:aD:ad≈1:1:1:1,SD:Sd:sD:sd=79:201:201:79,由此推知,A/a与S/s自由组合,A/a与D/d自由组合,S/s与D/d为不完全连锁关系,即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A、长翅(B_)与长翅(B_)生出残翅(bb)个体,说明亲代基因型均为Bb,若亲本为XrXr×XRY,则F1中出现bbXrY的概率为1/4;若亲本为XRXr×XrY,则F1中出现bbXrY的概率为1/8;从而可以推断出亲代基因型为BbXRXr×BbXrY,A正确;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亲本基因型为Bb,因此产生的配子中含B的配子占1/2,B正确;CD、亲代基因型为BbXRXr×BbXrY,一对一对解题思路,只考虑B/b基因,F1基因型为1/4BB、1/2Bb、1/4bb,长翅B_比例为3/4,残翅bb比例为1/4,F1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还是1/4BB、1/2Bb、1/4bb,长翅B_比例为3/4,残翅bb比例为1/4,只考虑R/r基因,F1基因型为1/4XRXr、1/4XrXr、1/4XRY、1/4XrY,红眼占1/2,白眼占1/2,F1自由交配,雌配子为1/4XR、3/4Xr,雄配子1/4XR、1/4Xr、1/2Y,F2中基因型1/16XRXR、4/16XRXr、3/16XrXr、2/16XRY、6/18XrY,因此F1代出现长翅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1/2=3/8,F2代中红眼雌蝇的概率为1/16+4/16=5/16,C错误,D正确。故选C。9.答案:D解析:一对色觉表现正常的夫妇(XBX_×XBY)生了一个女儿一个色盲儿子(XbY),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A、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A正确;B、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B正确;C、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XbY,C正确;D、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D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11.答案:A解析:假设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b表示,由题意可知,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可以推断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对于这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的基因型解题思路可以用分解组合法,先解题思路白化病,女儿的基因型是AA占1/3,Aa占2/3,再解题思路色盲,女儿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该女儿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AAXBXB=1/3×1/2=1/6;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1/6=5/6。故选A.12.答案:A解析:A、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个体中有1/10为白眼,且该性状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基因型频率等于基因频率,即Xh的基因频率为10%,A正确;B、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雄性个体中1/10为白眼(由X染色体上b基因决定),说明Xh基因的频率是10%,雌性中XhXh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故该种群有1/2×1/10+1/2×1/100=11/200的个体患该病,B错误;C、只考虑该对基因,该种群基因型有XHXH、XHY、XHXh、XhY和XhXh,共5种,C错误;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H/h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13.答案:C解析:A、若Ⅲ-5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Ⅱ-1正常为aa,而Ⅲ-3患病Aa,可推出Ⅱ-2一定患病为A_,A正确;B、若I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由于III-3是患者,他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I-2。假如该病为常隐,无论II-2是Aa还是aa,由于I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生出患病的III-3。这样,该病还剩3种情况:常显,X显,X隐。在这三种情况下,II-2都是杂合子,B正确;C、若Ⅱ-2正常,Ⅲ-3患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Ⅲ-2患病,则可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Ⅲ-2正常,则不能推出具体的遗传方式,C错误;D、由于该家系中有女患者,所以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14.答案:D解析:A、①和②表现都正常,生出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C、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号为患病女孩,①和②表现都正常,应该都为杂合子,③号个体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都是异常隐性基因,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④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应该来自②号个体,所以可能含有异常隐性基因,也可能含有正常基因,含有的19Kb的DNA条带应该来自①号个体,故④号个体表现正常,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①号和④号的基因型可能是不相同的,BC正确;D、④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应该来自②号个体,19Kb的DNA条带来自①号个体,①号个体19Kb的DNA条带含有正常基因,故④号19kb片段中一定含有正常基因,D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A、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说明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子代中雌性个体的眼色都表现为红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红眼、白眼果蝇在性别间有差异,是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是显性,亲本基因型是BbXRY、BbXRXr,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4种基因型,B正确;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C正确;D、亲本雄蝇基因型BbXRY不会产生含r的配子,D错误。故选D。16.答案:B解析:17.答案:(1)ZRZR、ZRZr;绛色雌鸽和非绛色雄鸽(2)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W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雄比例应该接近1:1。若WR配子部分致死,雌配子WR与雄配子的结合几率降低,导致雌性绛色鸽减少(3)雄性绛色:雌性非绛色=1:1;雌性鸽中绛色:非绛色=1:3,雄性鸽中绛色:非绛色=3:1;雌性绛色:非绛色=1:1;雄性绛色:非绛色=1:1解析:(1)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若控制鸽子羽色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且绛色(R)对非绛色(r)为显性,绛色雄鸽的基因型为ZRZR、ZRZr;要根据羽色判断子代性别,可以选择绛色雌鸽(ZRW)和非绛色雄鸽(ZrZr)杂交:杂交子代中,雌性鸽全部表现为非绛色(ZrW),雄性鸽全为绛色(ZRZr),可以通过羽色区分性别。(2)已知鸽子群体中雄性绛色鸽多于雌性绛色鸽,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W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雄比例应该接近1:1,若WR配子部分致死,雌配子WR与雄配子的结合几率降低,导致雌性绛色鸽减少,从而出现雄性绛色鸽多于雌性绛色鸽的现象。(3)若控制该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基因型为Rr的个体受性别影响(在雄性中表现为绛色,在雌性中表现为非绛色),则雄性鸽:绛色(RR、Rr),非绛色(rr);雌性鸽:绛色(RR),非绛色(Rr、rr)。将雄性非绛色鸽(rr)与雌性绛色鸽(RR)杂交,F1基因型为Rr(雄性鸽表现为绛色,雌性鸽表现为非绛色),所以,F1表型及比例为雄性绛色:雌性非绛色=1:1。若丙同学的观点正确,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即将F1中基因型为Rr雄性绛色鸽与基因型为Rr的雌性非绛色鸽相互交配,会出现F2代雌性鸽中绛色(RR):非绛色(Rr、rr)=1:3,雄性鸽中绛色(RR、Rr):非绛色(rr)=3:1。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即控制该羽色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则将雄性非绛色鸽(ZrZr)与雌性绛色鸽(ZRW)杂交,F1雌性鸽全为非绛色(ZrW),雄性鸽全为绛色(ZRZr)。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即将F1中雌性非绛色鸽(ZrW)与雄性绛色鸽(ZRZr)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雌性绛色(ZRW):非绛色(ZrW)=1:1;雄性绛色(ZRZr):非绛色(ZrZr)=1:1。18.答案:(1)高秆;阔叶;叶形(阔叶/细叶)(2)1/4(3)实验思路:取纯合白花雌株与纯合红花雄株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预期结果:若后代雌株为红花,雄株为白花,则花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无论雌雄株均为红花,则花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解析:19.答案:(1)X(2)不遵循;F1中高杆红花、高杆白花、矮杆红花、矮杆白花之比不为9∶3∶3∶1及其变式;遵循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将亲本雌株与矮杆白花雄株杂交,将亲本雄株与矮杆白花雌株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表型和比例;若子代均表现出4种类型,且比例均为高杆红花∶高杆白花∶矮杆红花∶矮杆白花=4∶1∶1∶4,则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解析:(1)据表解题思路叶形这对相对性状中,F1雌性圆叶∶尖叶=1∶0,雄性圆叶∶尖叶=1∶1,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说明该植株叶形这对相对性状受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2)据表解题思路花色这对相对性状中,F1雌性红花∶白花=3∶l,雄性红花∶白花=3∶1,株高这对相对性状中,F1雌性高秆∶矮秆=3∶1,雄性高秆∶矮秆=3∶1,而F1中高秆红花、高秆白花、矮秆红花、矮秆白花之比不为9∶3∶3∶1及其变式,故植株的花色和株高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通过测交的方式来检验假说的正确性,将亲本雌株与矮杆白花雄株杂交,将亲本雄株与矮杆白花雌株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表型和比例。如果子代均表现出4种类型,且比例均为高秆红花∶高秆白花∶矮秆红花∶矮秆白花=4∶1∶1∶4,则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20.答案:XAXA、XaY;1:1,3:1;BbXAXa、BbXAY;3/8;BXA、bXA、BY、bY=1:1:1:1解析:(1)①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A与a,红眼雌果蝇(XAX-)与白眼雄果蝇(XaY)交配,F1全是红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②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则F1的基因型为XAXa、XAY,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F2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3:1,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1:1。(2)①红眼长翅的雌果蝇(B_XAX-)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B_XAY)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Bb×Bb);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AXa,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②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故后代中与母本(BbXAXa)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3/4×1/2=3/8。③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自由组合定律,雄性亲本Bb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XA、bXA、BY、bY,其比例是1:1:1:1。21.答案:(1)黄;AaGg(2)母本;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作母本时,由于G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3)母本;紫粒:浅紫粒:黄粒=1:1:2;全为黄粒;浅紫粒:黄粒=1:1解析:(1)据题意可知,纯种紫粒品系与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说明紫粒为显性,黄粒为隐性,F1基因型为Aa,再考虑另外一对相对性状,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因此亲代纯种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GG)与正常纯种品系(gg)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Gg,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Gg。(2)题干中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作母本时,由于G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因此黄粒品系应作为母本。(3)题干知要将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F1的基因型为AaGg,故可利用F1(AaGg)作母本进行测交(与aagg)实验,后代AaGg:Aagg:aaGg:aagg=1:1:1:1。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具体如下:①若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后代可表示为AaGMg(浅紫粒):Aagg(紫粒):aaGMg(黄粒):aagg(黄粒)=1:1:1:1,即紫粒:浅紫粒:黄粒=1:1:2;②若M的导入破坏了A基因序列,则后代可表示为AMagg(黄粒):aagg(黄粒)=1:1,即全是黄粒;③若M导入A所在的染色体上,且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则后代可表示为AaggM(浅紫粒):aaggM(黄粒)=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