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初三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37道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铜元素的符号是
A. B. Co C. D.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B. C. D. O
4. 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
A. B. C. D.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NH3 C. NaOH D. H2O
6. 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臭 B. 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C. 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D. 难溶于水
8.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使用太阳能 B. 乘公交出行
C. 分类回收垃圾 D. 使用一次性木筷
9.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2H2O2
10.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B. C. D.
11. 氧、碳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12. 自然界的碳循环涉及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A. B. C. D.
13.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是
A. 蒸馏 B. 吸附 C. 沉降 D. 过滤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15. 木糖醇是替代蔗糖的一种甜味剂,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组成的元素种类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6种
铅常用作制造防辐射材料。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有关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82 B. 元素符号是
C. 属于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17. 铅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A. 25 B. 82 C. 207 D. 289
18.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1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0. 与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A. 物质用途不同 B. 气体密度不同
C. 分子质量不同 D. 分子构成不同
21. 用沙子盖灭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 移走可燃物 B. 降低温度到木炭的着火点以下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木炭的着火点
22. 乙烯燃烧生成和,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丁微观图示为
A. B.
C. D.
2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水可用于灭火 B. 氧气可用作燃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增雨 D.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24. 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了一种安全的煤油矿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烷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B.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外界的甲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D. 外界的甲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5.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溶液浓度对分解快慢的影响
B. 对比实验甲和丁,探究对分解快慢的影响
C. 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分解快慢的影响
D. 丁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12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6.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能闻到香水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热水使变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乒乓球内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量 C. 分子间隔
27. 北京市家用燃料的变迁历程如图所示。
(1)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均属于化石燃料。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等,液化石油气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充分燃烧煤或天然气,产生的和的质量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家用燃料从煤升级为天然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8. 热法磷酸制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燃烧塔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水化塔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中P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9. 氨气具有广泛应用。
(1)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氨气具有可燃性,作为潜在的燃料具有应用前景。
(2)补齐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完全燃烧,计算产生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当水中氮、磷等含量过高时,会导致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快速生长,进而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最终引发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中的磷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水体底泥释放的磷酸盐;另一类是人类活动带入水体的磷酸盐。为了改善水质,需要除去水中的含磷物质。在众多方法中,物理吸附法以其耗能小、污染少、去除快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为了检验不同吸附剂对含磷污水的吸附效果,研究人员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用的氧化铝、沸石、热力贴作为吸附剂,对0.9mg/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吸附,分别在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时,取吸附后的水样过滤,测定滤液中剩余磷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吸附剂用量等其他因素对含磷污水的吸附效果,以便于选择合适的除磷吸附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水中含氮,这里的“氮”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3)对比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水体中含磷物质主要是磷酸盐。___________
②水体富营养化不会造成水体污染,不需要治理。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1. 补齐仪器与名称的连线。
___________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题计分。
32. 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用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3. 实验室制取:
(1)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4.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A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B中证明木炭燃烧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5. 如图电解水实验。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生成,由此得出水中含有氧元素。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6. 为验证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A,观察到蜡烛熄灭,由此得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
(2)如图B,能验证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7.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1 2 3
目的 除去天然水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___________
装置及操作
现象 ①中液体浑浊,②中液体澄清 ___________ 红色粉末加热后逐渐变黑,最终气球变瘪,两次称量天平示数不变
(1)实验1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8. 实验小组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的可燃性,装置如下图所示。
【提出问题】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应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查阅资料】
①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般情况下,在气体燃烧过程中,气体流速大时,燃烧剧烈,放出的热量多。
【进行实验】
验纯后,点燃三种气体,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装置及操作 气体种类 实验现象
Ⅰ 燃烧时火焰主要为黄色,气体流速越大,火焰尖端黄色越明显
Ⅱ CO 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增大气体流速,始终看不到黄色火焰
Ⅲ 流速较小时,火焰为淡蓝色,气体流速越大,火焰尖端黄色越明显
【解释与结论】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结合三种气体的燃烧产物,推测黄色火焰可能与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有关。
(3)黄色火焰还可能与该产物的___________有关。
【进一步实验】
实验Ⅳ:如下图所示,通入自来水,将氢气排出,在尖嘴处点燃,可以看到氢气持续、稳定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4)如果出现少量黄色火焰,应立即_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自来水的流速,即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反思与评价】
(5)将实验Ⅰ中的玻璃导管换成铁管,黄色火焰明显减少,可能的原因是铁比玻璃的___________性更好。
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初三化学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B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12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6题答案】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C
【27题答案】
【答案】(1)石油 (2)混合物
(3)与燃烧相同质量的煤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少,污染小(合理即可)
【2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化合反应 ②. +5
【29题答案】
【答案】(1)
(2)4NH3+3O22N2+6H2O
(3)设:产生氮气的质量为x。
答:产生氮气的质量为5.6g。
【科普阅读理解】
【30题答案】
【答案】(1)水中氮、磷等含量过高时,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快速生长 (2)A
(3)在温度、吸附时间等条件相同时,吸附效果最好的是氧化铝,其次是热力贴,沸石最差
(4) ① 对 ②. 错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1题答案】
【答案】
【32~33题答案】
【答案】32. ①. ②. ②
33. ①. ②. ①
【34题答案】
【答案】(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5题答案】
【答案】(1)木条复燃
(2)
【36题答案】
【答案】(1)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 ①. ①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②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②.
【37题答案】
【答案】(1)过滤 (2)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探究】
【38题答案】
【答案】(1)
(2)水 (3)温度
(4)调小 (5)导热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