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七年级生物学本试卷共10页,分两卷,Ⅰ卷共32题,70分,Ⅱ卷共2题,20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Ⅰ卷 水平测试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某种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对这种生理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生C. 细胞分裂 D. 细胞分化2. 菠菜细胞内铁元素的浓度远高于土壤中铁元素的浓度,这是因为菠菜细胞大量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与这一过程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液泡3. 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以此为其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下列选项中,能够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线粒体4. 移栽大型树木时为提高成活率常给植物输液,输液的针头插入的植物组织是(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C. 营养组织 D. 保护组织5. 课堂上学习小组讨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时,最可能没有细菌或真菌存在的是( )A. 晒干的橘子皮 B. 冰箱内的鲜肉上C. 刚洗过的橘子 D. 刚经高压锅煮熟的米饭6. 我们早餐所喝的香喷喷的豆浆,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大豆种子的( )A. 胚芽 B. 胚乳 C. 子叶 D. 胚轴7. 观察下图中不同的人体组织细胞,其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功能的组织细胞是( )A. B.C. D.8. “猪脚姜”是广东地方传统美食。猪脚“筋”含丰富营养,制成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筋”具有连接和支持的作用。由此判断“筋”属于(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9. 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小明同学发现家里生态鱼缸中黑藻长势旺盛,形态优美,激起他的探究兴趣。他查找资料发现黑藻是一种水生绿色开花植物,它的植株、叶片和花如下图所示。小明使用显微镜对黑藻的叶片细胞进行观察研究。(1)小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黑藻的相关特征,根据这些信息,他能够判断黑藻属于( )A 藻类 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2)下列是小明制作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他的操作错误的是( )①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干净②取材前,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幼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④盖上盖玻片,制成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A. ① B. ② C. ③ D. ④(3)小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判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对光调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 转动粗准焦螺旋,物镜与标本接近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目镜C. 观察标本时,要将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D. 略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不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污点仍然没动。由此判断,污点最可能位于( )A. 反光镜上 B. 玻片标本上C. 低倍物镜上 D. 目镜上(5)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发现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结构,这一结构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细胞核10. 2024年,在新疆柯坪红沙漠景区发现世界濒危灭绝动物“长耳跳鼠”的踪迹。这种外形可爱,被称为“沙漠中的米老鼠”的小动物,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嫩叶和昆虫为食。与植物细胞相比,长耳跳鼠的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11. 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冰芯中采集到4.8万年前的某生物样本。这种生物呈二十面体的椭圆形,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该生物与下列生物在结构上最相似的是( )A. 乳酸菌 B. 流感病毒 C. 水螅 D. 草履虫12.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低海拔喀斯特丛林中,发现了一种大型棱蜥新物种——招龙棱蜥。招龙棱蜥在陆地产卵,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据以上特征可推断其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A. 鱼 B. 两栖动物C. 爬行动物 D. 哺乳动物13. 某市民在广州从化区荔枝文化博览园的荔枝树下发现许多类似“灵芝”的大型真菌。下列对于这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 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 依靠孢子繁殖后代D. 可以随意采摘食用14. 科学家在水下130米的火山口发现了一种变形菌,这种细菌形成了约2000平方米的“白色垫子”,并被形象地称为“维纳斯的头发”。关于这种细菌,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由菌丝构成C. 能进行出芽生殖 D. 是多细胞生物15. 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真菌、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B.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蘑菇、木耳、灵芝等属于细菌C. 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细菌、真菌的大量生长繁殖D. 人体内的细菌对人体都是有害的16.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海蜇经加工后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B.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C. 在医学上可以利用提取到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D. 蚊、蜱、螨叮咬人且传播疾病,应该全部消灭干净17. 喇叭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受到异物刺激时,会弯曲躲避,再用纤毛驱除异物,甚至收缩或游走,如图。下列关于喇叭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在水中自由活动 B. 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C. 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D. 能够排出代谢废物18. 蓝细菌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对地球早期大气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大量含氮、含磷物质排入海洋时,蓝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引发赤潮,导致鱼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下关于蓝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蓝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 蓝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条件适宜时分裂速度很快C. 蓝细菌对人类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D. 蓝细菌引起赤潮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19. 小天在岭南花卉市场观察到了刚毛藻、地钱、肾蕨等生物,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填写“无茎、叶的分化”B. ②处可填写“有输导组织”C. ③处可填写“有种子”D. 三种生物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肾蕨、地钱、刚毛藻20. 飞鱼是一类能在海面上滑翔的鱼,下列关于飞鱼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用鳃在水中呼吸B. 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运动的阻力C. 有翼状的胸鳍有利于滑翔D. 体表覆盖鳞片能保持体温恒定21. 如图中这只酷似“披着树叶的小羊”的海洋生物是一种海蛞蝓,被形象地称为“叶羊”。它出生的时候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藻类之后,会“夺取”藻类中的叶绿体,变成绿色。变绿后的叶羊,可以短时间不进食,晒晒太阳就能存活,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 变绿前,叶羊不能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 变绿后,叶羊能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 变绿前,叶羊不能将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D. 变绿后,叶羊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22. 《西游记》中描述的“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的神话情节,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成为可能。2017年底,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诞生,它们培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培育过程运用了转基因技术B.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B猴C.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长得与A猴十分相像D. 该实例说明去核卵细胞能够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23. 下图是同学们模拟制作的细胞模型,其中最能体现结构完整、准确和细胞不同结构特点的细胞模型是( )A. B.C. D.24.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桃和鸭都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 “春深蟾蜍雨中啼,夜夜清风竟不知”,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和白鹭属于鸟类,具有适于飞行的特点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鸦和马都是恒温动物25. 小霞发现面包放久了会发霉长毛,因此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水分和温度对面包发霉的影响,下列关于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材料 放置环境 处理方式甲 相同质量的新鲜面包 ① 每天适当喷水乙 室温 不做处理丙 冰箱 每天适当喷水A. ①处应为室温B. 甲、乙两组可以探究温度对面包发霉的影响C. 面包上的“毛毛”是细菌D. 乙、丙两组可以探究水分对面包发霉的影响26. 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变得膨大松软。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面时面团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请根据图表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温度过低不利于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B. 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越多C. 在75℃的环境中,酵母菌可能已死亡D. 发面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为30-45℃左右二、非选择题(Ⅰ卷2题,Ⅱ卷2题,共4题,共30分)27. 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在春天盛开时景象壮观。杨万里的诗句“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便生动描绘了这一盛景。下图表示木棉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木棉的发育过程,从微小的细胞分裂开始,经过a过程可形成不同的组织,a过程表示______。这一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它们的遗传物质______(填“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最终由六大器官构成完整的木棉植株。(2)木棉可以不断长高,是因为顶端有[④]______组织。(3)木棉、郁李和樱桃的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______。大部分木棉花是深红色的,控制木棉花花色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细胞的______中。28. 狗(家犬)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科学家认为,人类在1.4万年前将灰狼驯化为家犬,目前已形成400多个家犬品种。如图为六畜的部分分类等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______,马和牛共有的分类单位是______。(2)由图可知,狗与其他六畜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3)在牙齿分化上,与狗相比,马、牛、羊都没有______。Ⅱ卷 综合测试29.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广州市某校开展校园自然观察活动,李华同学对校园里的杧果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与记录校园里的一种植物中文学名 杧果 别名 芒果 科属 漆树科杧果属植物的学名(拉丁名) Mangiferaindica L.记录人 李华第1次观察与记录观察时间 2024.9.10 天气情况 多云内容图2 李华的自然笔记李华在观察这棵杧果树时,发现在一处树皮干裂突起旁有一只天牛,树皮上有蛀孔。剥开树皮发现里面有天牛的幼虫。查阅资料得知,这种天牛叫作脊胸天牛,是杧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李华发现(图1)校园平面图上距离第一教学楼以南1.5厘米处有一棵杧果树,这棵树实际距离第一教学楼______米。(2)李华仔细观察了杧果的形态特征,查找相关资料,写了一份自然笔记(图2)。根据李华的自然笔记描述,判断杧果是______(填字母)A. 孢子植物B 种子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E. 双子叶植物F. 单子叶植物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七年级生物学 参考答案Ⅰ卷 水平测试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1)D (2)B (3)C (4)D (5)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A【26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Ⅰ卷2题,Ⅱ卷2题,共4题,共30分)【27题答案】【答案】(1) ①. 细胞分化 ②. 不发生改变(2)分生 (3) ①. 器官 ②. 细胞核【28题答案】【答案】(1) ①. 种 ②. 纲(2) ①. 鸡 ②. 鸡与狗分别属于鸟纲和哺乳纲,在分类等级树中位置最远(3)犬齿Ⅱ卷 综合测试【29题答案】【答案】(1)30 (2)BD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