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淄博市博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23年首场月食于5月5日开始。月食是指太阳、地球和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导致月球亮面被遮蔽的现象。图1为月食现象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月食现象可以推测( )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B. 地球的公转运动 C. 地球是一个球体 D. 海陆在不断变化
2. 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3. 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郑州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
A. 昼长夜短,昼渐长 B. 昼长夜短,昼渐短 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短夜长,昼渐短
如图为某岛屿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图中①点的位置最接近( )
A. 17°N,149°W B. 17°N,149°E
C. 17°S,149°W D. 17°S,149°E
5. 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C. 呈东北—西南走向 D. 岛上河流无结冰期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北京第8项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中轴线及其两侧对称的古建筑群和传统街区见证了古都的历史变迁。如图是北京中轴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对称,主要得益于( )
A. 雨热同期 B. 平原广阔 C. 河流众多 D. 植被茂密
7.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更加凸显北京是全国的( )
A. 政治中心 B. 科技创新中心 C. 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古代文人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辅之于山川,划分出若干充满历史韵味的地理区域,如江南、塞北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茫茫沙海浩无边,偶见胡杨立海间”最有可能描写的是( )
A. 西域 B. 关中 C. 西番 D. 巴蜀
9.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出我国( )
A. 夏季普遍高温 B. 冬季南北温差大
C 季风气候显著 D. 东西干湿差异大
10. 巴蜀与关中的分界线是( )
A. 南岭 B. 阴山 C. 燕山 D. 秦岭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回归以来,在祖国强有力的支持下,澳门发展日新月异。如图是2000年和2021年澳门陆地面积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澳门( )
A. 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 濒临东海和南海
C. 位于热带地区 D. 位于珠江口东岸
12. 澳门新增陆地的形成原因是( )
A. 板块张裂 B. 填海造地 C. 火山喷发 D. 地球运动
秦直道北起九原郡(今包头市),南至咸阳,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如图是秦直道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有关秦直道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B. 经过地区冰川广布,风沙弥漫
C. 九原郡位于黄河“地上河”河段 D. 是连接南方、北方和西北地区重要通道
14. 目前图示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①洪涝灾害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无节制采煤 ④水土流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该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正确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 ②控制牲畜数量 ③全面禁采矿产 ④加固河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图剪纸作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剪纸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 云贵高原 B. 东北平原 C. 黄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17. 关于该景观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 B.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C. 农作物均可一年三熟 D. 植被以温带阔叶林为主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如图是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河西走廊( )
A. 位于青藏高原上 B. 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地区
C. 深居沙漠内部 D. 位于湿润区,河流众多
19. 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是( )
A. 河谷农业 B. 旱作农业 C. 水田农业 D. 灌溉农业
20. 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 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B. 经过大面积的冻土分布区
C. 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 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22. 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 水乡泽国,稻花飘香 B.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 一望无际,牛羊遍野 D. 地形崎岖,千沟万壑
23. 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①加强青藏地区的对外联系 ②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与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如图是两省级行政区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对两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省临渤海、黄海、东海 ②甲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
③乙省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④乙省临渤海、黄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 关于两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省地形中丘陵面积所占比重都较大 B. 两省均以温带季风气候主
C. 甲省河流结冰期比乙省短 D. 两省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区域协调发展是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更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台湾省位于祖国东南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我国南部部分区域图,台湾省简图,台北和高雄两地气候资料图。
(1)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武汉是______省的行政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可通过铁路线①______连接粤港澳大湾区。
(3)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说明长江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至少回答两点)
(4)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江生态经济带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______,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汉江经济带提供______,两地区合作共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岛上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其铁路呈环形分布,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
(6)台湾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7)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进一步______(填字母)。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④增加清洁能源输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 利用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1:东北平原北部曾经人烟稀少,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建国后的开发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北大荒”变成粮仓。新疆的河谷和高山山麓地区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曾人口较少,常被称为“西大荒”。经过开发的“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
材料2: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克苏地区更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每年4月初,近200万亩棉花陆续开播,数台无人驾驶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一台播种机一天能种120亩地。
材料3:我国局部地区及气候资料图
(1)我国四大分区中,历史上的“北大荒”和“西大荒”分别位于____地区和____地区。
(2)曾经的“北大荒”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利用图中信息可知,形成当地人烟稀少现象的气候原因是____,在图示纬度能够建设“北大仓”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
(3)根据左图信息,说明新疆棉花产区的分布特点____,分析该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
(4)根据新疆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棉花播种后要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的原因。
(5)说明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6)依据材料可知,“北大荒”和“西大荒”能够利用较少劳动力生产出大量粮棉产品的主要措施是____。
28.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细草如毯,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是江河之源。
材料二:青藏地区图和藏羚羊的自我介绍图。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我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族。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的______(方位),在三江源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我国三条大河,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请填写下图关键词,认识高原湿地的成因。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藏羚羊被称为“雪域精灵”,充分适应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据图说出藏羚羊是如何适应当地独特环境的。
(5)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三江源地区存在冰川消退、湖泊沼泽萎缩、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现象。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2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碇步桥”是一种古老桥梁的统称,由条石砌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碇步桥多为明清时期修建,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桥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
材料二:仕阳镇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碇步桥景观图,泰顺县气候资料图。
(1)图中山峰①的海拔范围是______米;②地和③地中,海拔高的是______,坡度较陡的是______;⑤处山体部位是______。
(2)若量得图中碇步桥长度约0.5厘米,则其实际长度约______米。
(3)据图文材料,判断该地修建碇步桥最适宜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据图文材料,分析仕阳镇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答出三点)
(5)说明明清时期当地居民选择在图示溪流河段修建碇步桥的主要原因。(提示:可从通行需求、水位高低、流速快慢等方面说明)
淄博市博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4~5题答案】
【答案】4. C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A 9. B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B
【13~15题答案】
【答案】13. A 14. C 15. A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B
【18~20题答案】
【答案】18. B 19. D 20. A
【21~23题答案】
【答案】21. A 22. B 23. B
【24~25题答案】
【答案】24. C 2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临海 (2) ①. 湖北 ②. 京广线
(3)提供水源;便利的水运条件;提供清洁的水能资源等。
(4) ①. 劳动力、矿产和能源 ②. 技术、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5) ①. 西部 ②. 地形因素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充足,水量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
(7)A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北方 ②. 西北
(2) ①. 温带季风气候 ②. 冬季寒冷 ③.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3) ①. 分布在盆地边缘 ②. 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4)减少水分蒸发
(5)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6)普及了机械化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一 ②. 藏
(2) ①. 南部 ②. 黄河 ③. 长江 ④. 澜沧江
(3) ①. 冰雪 ②. 高寒 ③. 平坦
(4)皮肤很厚、厚实的绒毛适应了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的特点;心脏很大、鼻孔很大适应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的特点。
(5)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休牧育草等
【29题答案】
【答案】(1) ①. 550-600 ②. ③ ③. ② ④. 山脊
(2)150 (3) ①. 冬季 ②. 冬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方便修建碇步桥
(4)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发展;道路众多,交通便利等。
(5)当地居民有跨越溪流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需求;该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碇步桥分高低两级,适应水位的季节变化;此河段水流速度相对较缓,有利于条石的稳定放置,减少水流对碇步桥的冲击破坏,保障桥梁安全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