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 爱心的传递者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06板书设计0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无直接关联,但隐含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法治观念:无直接关联,但爱心传递与法治社会的和谐氛围相辅相成。健全人格:通过爱心传递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责任意识:强调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传递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思考并讨论小明为什么能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引出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02新知导入让我们一起思考,为什么小明能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呢?因为爱心就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它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让世界更美好。小明懂得了这份力量,所以用行动传递爱,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快乐。03新知讲解第一模块:爱心的传递者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我们一起走吧。我来帮您开门。用我的吧。糟了,我忘带彩笔了。老爷爷,您请坐!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呢?有一次我摔伤了膝盖,疼得直哭。这时,一个高年级的大哥哥跑过来,轻轻帮我擦药,还安慰我别怕。我当时心里暖暖的,觉得特别感动。他的关心让我知道,身边总有善良的人在默默帮助我们。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回想起那次,我看到同桌小明因为生病而难过,我主动帮他收拾书包,还把自己带的热果汁给他喝,告诉他要多喝水,好好休息。看着他感激的眼神,我心里暖洋洋的,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开心的事!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杨帆每天早上都能很早到教室。他进教室后会把门窗都打开,让教室里的空气充分流通,并把地上的纸屑扫干净。到了冬天,杨帆会早早打开楼道里的饮水机,等同学们来后就可以喝上热水。放学后,杨帆经常主动留下来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再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回家。时间长了,同学们都称杨帆是“班级小雷锋”,也很愿意和他交朋友。早上,张路会灌上满满一大瓶纯净水带到学校去。妈妈问他:“你带这么多水,那么沉,能喝完吗?”张路说:“最近,我们班正为足球赛做准备,到了下午,男生们踢过足球后特别渴,总是买矿泉水有点浪费,我看见好几个同学就着水龙头喝水,很不卫生。我想从家多带点水,大家一起喝。”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吗?在你身边有这样乐于关心或帮助别人的同学吗?当然有啦!小明就是我们班的热心肠,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无论是借笔还是帮忙打扫卫生,他都乐此不疲。有这样的同学在身边,真是一件温暖又幸福的事情呢!怎么突然下这么大的雨啊!大嫂,赶快给孩子披上吧!别让孩子受凉了。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吗?比如,他曾冒雨送孩子回家,不顾自己淋湿;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人挑水、劈柴。雷锋叔叔总是默默付出,用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活动园: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可以开办“跳蚤市场”活动,把自己闲置的物品拿到学校里义卖,将得到的钱捐给当地的孤儿院或需要救助的人。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举办一场“爱心跳蚤市场”!带上你的闲置宝贝来学校,用它们传递温暖。每一份义卖所得,都将化作爱心,捐助给本地的孤儿院和需要帮助的人。小小善举,大大爱心,让我们共同点亮希望之光!05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行为是传递爱心的表现?A. 看到同学摔倒,赶紧上前扶起。B. 在公园里乱扔垃圾。C. 嘲笑别人的不同。正确答案:A2.当你看到一位老奶奶提着重物过马路时,你应该怎么做来传递爱心?A. 快速跑过,不理会。B. 主动上前帮忙提东西。C. 站在一旁看别人帮忙。正确答案:B3.在学校里,传递爱心的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分享自己的午餐给忘记带饭的同学。B. 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C. 安慰哭泣的朋友。正确答案:B判断题1.帮助别人后,我们应该感到开心和满足。正确答案:对2.即使是小事,也不。正确答案:错3.传递爱心就是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和关心。正确答案:对05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深刻学习了传递爱心的重要性。爱心让世界更美好,它像阳光温暖人心。希望大家将这份爱融入到日常,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让周围因你而更加温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行动传递爱!06板书设计10 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 爱心的传递者一、我们都有爱心二、班级小雷锋:传递爱心的榜样三、开展献爱心活动:将爱心转化为行动传递爱心,从我做起!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的第1课时,主题为“爱心的传递者”。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能够传递爱心的人。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心。因此,本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乐于助人的品质。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无直接关联,但隐含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法治观念:无直接关联,但爱心传递与法治社会的和谐氛围相辅相成。 健全人格:通过爱心传递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意识:强调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传递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重点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乐于助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具准备雷锋故事图片、爱心传递活动案例图片、课堂练习题目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如“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跑过去扶起老奶奶,并帮助她回家”,引出本课主题:“我们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学生活动:倾听故事,思考并讨论小明为什么能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引出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爱心的传递者 1. 我们都有爱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的经历,以及自己给予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的经历,并分享感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理解爱心的含义和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经历,让学生认识到爱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 阅读角:班级小雷锋 教师活动:展示杨帆和张路等同学乐于助人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同学为什么能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思考并讨论这些同学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理解传递爱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传递爱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质和态度,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3. 开展献爱心活动 教师活动:提出开展“跳蚤市场”义卖活动的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制定义卖活动计划,包括收集闲置物品、定价、宣传等步骤,准备将义卖所得捐给当地的孤儿院或需要救助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传递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三、课堂练习 设计三道与传递爱心相关的单项选择题和三道判断题,如“以下哪种行为是传递爱心的表现?”“帮助别人后,我们应该感到什么?”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传递爱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南。板书设计10 爱心的传递者 ——第1课时 爱心的传递者 一、我们都有爱心 二、班级小雷锋:传递爱心的榜样 三、开展献爱心活动:将爱心转化为行动 传递爱心,从我做起!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分享经历、阅读案例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爱心的含义和传递爱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爱心传递意识和行动的形成。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去传递爱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10.爱心的传递者 第1课时 教案含反思.docx 【核心素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 爱心的传递者课件.pptx 视频素材:扶老人起来.mp4 视频素材:爱心传递.mp4 视频素材:爱心传递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