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2 月份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25×2=50)下图为“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 2014 年持续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 2014 年持续增加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环境改善,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 2.1 为低生育水平。过去 10 年,我国相继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总和生育率虽微幅增加,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2020 年我国的家庭户平均规模已跌破 3 人,低至 2.62 人。下表示意 2000—2020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平均生育年龄变化(生育率单位:个。生育年龄单位:岁),一般女性育龄范围为 15~49 岁。完成下面小题。全部 第一孩 第二孩 第三孩及以上生育年 平均生年份总和生育 平均生育年 总和生育总和生育 平均生育年 总和生育 平均生育年 龄 育率 龄 率 率 龄 率 龄中位数 年龄2000 1.22 26.29 31.7 0.8668 24.83 0.2882 29.06 0.0656 30.942010 1.18 28.44 33.0 0.7281 26.65 0.3812 30.83 0.0785 33.442020 1.30 28.98 34.0 0.6258 27.22 0.5346 30.33 0.1359 31.733.导致 2000—2020 年第二孩总和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养育成本 C.受教育程度 D.人口政策4.目前全国总和生育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直接原因是( )A.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第一孩的总和生育率下降 C.平均生育年龄减小 D.第三孩的总和生育率下降珠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城乡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在 2010 年与 2020 年的人口普查的基础上,研学小组根据少儿人口比例增幅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幅,将珠三角地区划分为四类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类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导致各地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政策 B.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 D.学前教育6.下列城市中,老龄化程度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海 B.惠州 C.广州 D.江门7.各地为有效应对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 )A.惠州市东部应超前完善康养设施 B.佛山市应增设少儿和老年活动场所C.肇庆市北部应大力增加文教设施 D.深圳市应重点规划适老型社区建设2013 年 3 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104 人)2000-2010 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 23002000 一 2010 年增加的常住人口(104 人) 6042011 年常住人口(104 人) 2019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 30008.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 2300 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 2019 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 3000 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 3000 万人9.目前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①四川——水力资源②山东——交通状况③西北内陆——水资源④北京——水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④向其他地区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021 年 5 月 11 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常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则称之为“人户分离”。下图为我国人户分离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户籍制度的存在 B.乡村的快速发展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人口的跨区流动12.图中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表明( )A.跨县人口流动不会造成人户分离 B.人户分离中部分为城市户籍人口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 D.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下图为 2017 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13.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4.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16.图中 M 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18.可以解释以上人口集中分布特点的原因有( )①陆地面积较大②地形全部为平原③气温较为适中④降水量全球最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增长情况统计表,并完成下面小题。省级行政区 总人口数(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死亡率(%)甲 1472 8.28 6.00乙 2751 5.36 5.04丙 6691 13.50 6.96丁 4719 14.28 6.3519.表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甲省区 B.乙省区 C.丙省区 D.丁省区20.一个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应:( )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 B.与该地科技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 D.与该地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2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2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 1994 至 2020 年我国春运总客运量(亿人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23.我国 1994 至 2020 年春运总客运量变化( )A.持续减少 B.先增多后减少 C.波状起伏 D.先减少后增多24.我国 2020 年春运总客运量呈断崖式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自然因素②经济发展③国家政策④社会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有( )A.平原多、高原少 B.内陆多、沿海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北方多、南方少26.图中亚马孙河流域人口密度低,其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气候湿热 C.植被稀疏 D.对外交通不便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 50 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6.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和“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读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中①线表示 ,②线表示 。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2)按照人口增长模式,左图中Ⅰ阶段是 型。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此阶段表现出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Ⅲ阶段主要出现在 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是。(3)右图中可看出,人口分布在地区上的特点是 。(4) 洲人口最多。1950 年到 2005 年期间 洲和 洲的人口增长快。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 和 ,人口死亡率下降。27.阅读驻马店市某县建国以来部分年份的户籍人口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份 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1959 年 72.3 万 20.5‰ 18.2‰ 2.3‰1970 年 84.4 万 36.6‰ 5.9‰ 30.7‰1985 年 110.0 万 10.7‰ 5.9‰ 4.8‰2017 年 153.4 万 12.3‰ 6.6‰ 5.7‰(1)1970 年该县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 型,请说出判断依据。(2)简析 1970 年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原因。(3)1985 年该县的人口出生率很低,请推测原因。(4)该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多,说出该现象对当地的有利影响。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 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 822.6 万人,与 2014 年相比,增加 3.9 万人,增长 0.5%。“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从 2011 年的 37.7 万人降至 2015 年的 3.9 万人,增速从 5.4%降至 0.5%。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措施的推进,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从 2011 年高于常住人口增速 2.5 个百分点降至 2015 年低于常住人口增速 0.4 个百分点。从增量所占比重看,全市每增加 100 名常住人口中,常住外来人口从增加 66 人下降到增加 21 人。下图示意2005 年和 2014 年北京市分环线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k㎡),资料源于北京市统计局。(1)根据图表材料,指出北京市常住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地区,并描述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特征。(2)分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市的主要原因。(3)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分析该现象可能对农村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 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 6 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 4180 万,其中约 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 40%分布在二线城市。(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双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超过 5000 米,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双湖县一半以上面积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草场加速退化,人畜与野生动物矛盾凸显。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政府决定进行生态搬迁,鼓励双湖县居民分批次向南搬迁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村安置点,并培育特色产业引导牧民转移就业。下图示意森布日安置,点地理环境。(1)推测双湖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的原因。(2)分析森布日村作为接纳生态搬迁安置点的有利条件。(3)从生态和经济发展角度,简述双湖县生态搬迁的积极意义。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B C D B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A D B A B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C B C26.(1) 出生率 死亡率 III(2) 原始型 IV 人口老龄化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数量大)(3)分布不均(4) 亚洲 亚洲 非洲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民族经济发展27.(1)传统。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2)医疗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缓解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了土地的压力;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联系。(任答 2 点即可)28.(1)三环及以内地区。变化特点:增速放缓,增量下降。(2)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个人收入高,教育文化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交通便捷,生活条件好,创业环境好,个人发展空间大。(3)农村大量耕地抛荒闲置,土地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忙时节劳动力缺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问题普遍,农村长期缺少人才资金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9.(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30.(1)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冬季漫长,大风日数多,气温低。(2)海拔较低,气候和含氧条件有所改善;临近河流,水源条件较好;西北部高山,阻挡风力;临近高速公路和机场,交通条件较好。(3)双湖县草场退化,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将人口易地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不仅可以保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迁入地提供更多的劳动人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