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人生当自强》的第二框内容。在第一框对自强含义、表现等基础认知上,本框聚焦于“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深入挖掘自强精神内涵,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理解走向实践,将自强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外化为实际行动,为后续学习和个人成长筑牢根基,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深化升华的关键作用。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蓬勃发展,渴望展现独特自我,追求独立与认可。然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与挫折,部分学生易出现畏难情绪,自信心受挫,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此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有助于当下应对困境,更能为其未来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目标1.健全人格:深度剖析自强不息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有效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亲身体验等,在挫折情境中磨砺坚韧品质,形成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生活态度,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2.责任意识:借助时事热点、榜样故事,让学生明晰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激发内在责任感,主动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贡献力量。3.政治认同:系统梳理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事迹,开展文化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维度阐释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结合传统文化经典、历史典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探索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的具体路径,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消极心态,通过心理辅导、挫折应对策略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掌握积极应对技巧,勇于直面困难,提升心理韧性。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精心选取航天探索、体育赛事、科技创新等视频、图片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思考自强不息精神。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围绕特定问题或案例,如“校园中遇到学习困难如何自强应对”,鼓励学生交流观点、碰撞思维,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讲授法: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传统文化渊源等抽象知识,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认知框架,把握核心要点。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中国航天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复杂太空任务的视频,视频中展现航天人员面对技术难题、漫长训练、心理压力时的坚毅神情与不懈努力。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航天团队在太空探索过程中遭遇了哪些超乎想象的困难 他们凭借怎样的精神一次次突破难关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自强不息精神在前沿科技领域的体现。引出课题:结合学生回答,顺势点明正是自强不息精神支撑着航天团队不断创造奇迹,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激发学生对自强精神的深入探究欲望。设计意图:借助震撼人心的航天情境,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自强精神的好奇与思考,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氛围。2.新课讲授环节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教师讲解:运用 PPT 呈现自强不息的权威定义,即不断超越自我、奋勇向前,追求持续进步的精神品质。详细解读《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结合古人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知,阐述君子应效法天道,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永不停歇的状态。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负责收集一位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事迹,如岳飞精忠报国,虽遭奸臣陷害仍坚守抗金信念;林则徐虎门销烟,不惧列强压力,坚决捍卫民族尊严。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故事,讲述英雄在困境中如何凭借自强精神成就非凡。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奠定理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与分享,加深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感受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磅礴力量,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环节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情境创设:展示一个学生在准备重要考试时,遭遇知识点繁多、时间紧迫,且近期身体不适等多重困难的情境案例,附上学生苦恼、焦虑的内心独白。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案例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棘手问题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热烈讨论,制定详细应对策略,如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将知识点分类攻克;调整作息,利用碎片化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向老师、同学请教高效学习方法等。每组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呈现应对思路,并推选代表上台分享解决方案。教师总结:针对学生分享,补充完善应对策略,强调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作用,如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坚信“我可以克服困难”。介绍具体自我提升方法,如制定科学学习计划,将大目标细化为每日小目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做笔记等,助力学生将自强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困境情境,激发学生共鸣,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践行自强精神的具体方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环节三: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责任教师讲解:通过PPT 展示伟人在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的故事,如周恩来目睹国家贫弱、百姓困苦,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毛泽东青年时期便心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分析伟人们的理想如何引领他们一生不懈奋斗,为国家、民族作出卓越贡献。学生活动:发放“我的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卡片,学生认真思考并填写自己的理想职业,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以及该职业如何契合国家当前发展需求,如医生助力全民健康、教师培育祖国未来栋梁、工程师推动科技创新等。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阐述自己为实现理想正付出的努力,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相关实践活动等。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理想与努力,强调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自强精神为动力,在逐梦路上勇担责任,为实现理想拼搏奋进,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设计意图:借助伟人故事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的热情,通过填写卡片、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政治认同。3.课堂小结学生总结:随机邀请几位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对自强不息精神的新认识、在生活中践行的决心,以及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关系的思考感悟。教师总结: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在大屏幕上呈现本节课知识框架,从自强不息精神内涵,到日常生活践行方法,再到树立远大理想与担当责任,全面梳理重点内容。强调自强不息精神对个人成长、国家繁荣的不可或缺性,鼓励学生将自强精神融入日常,成为推动自身与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总结与教师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与应用,提升知识整合能力。4.分层作业基础作业:写一篇300-500 字短文,阐述自己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要求结合生活中一个具体事例,如自己克服学习困难、参加体育比赛坚持到最后等,说明自强精神如何发挥作用。提高作业: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个人成长计划,涵盖学习、生活、品德修养等方面,每周记录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取得的进步等,鼓励学生用自强精神推动计划顺利执行。七、板书设计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1,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定义: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进步的精神品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对天道与人道的深刻认知,激励世代传承。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心态,运用积极自我暗示、情绪调节技巧,勇于克服困难。自我提升:制定科学学习计划,细化目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总结归纳等。3.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责任伟人故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理想引领人生方向。学生理想:展示学生填写的“我的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卡片,明确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精神内涵,掌握践行方法,树立远大理想。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分享故事、制定应对策略、畅谈理想等环节表现出较高热情,对知识理解与应用效果良好。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不足,部分学生在讨论面对困难的应对策略时,思维局限,提出的方法缺乏创新性与可行性,反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今后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真实复杂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强化挫折教育,组织挫折应对模拟训练,提升学生抗压能力与积极心态。同时,细化作业评价标准,针对学生成长计划实施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助力每位学生在作业中实现有效提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刻领悟自强不息精神真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培养坚韧不拔品质,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成为新时代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