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 任务六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的预防 2025年生物中考复习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五 任务六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的预防 2025年生物中考复习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025年生物中考复习
任务六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的预防
模块五 人体的生理与健康
考点要求

一级概念 二级概念 三级概念
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 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肠道蠕虫病等)、细菌性传染病
(如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是人体健康的威肋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
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某些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产
生严重影响
核心知识点

1.知识构建
2.重点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人体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
考点攻坚

例1【2023·中山】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属于抗体
B.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实施计划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
D.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1.计划免疫及意义
【解析】抗原是指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A错误。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计划免疫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有重要意义,D正确。
【答案】A
例2【2023·芜湖】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①近视 ②水痘 ③呆小症
④坏血病 ⑤蛔虫病 ⑥新冠肺炎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⑤⑥
2.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答案】C
【解析】①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②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③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④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⑤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⑥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高危性肺部感染,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故选C。
例3【2024·天津】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此流行性感冒容易大规模流行。分析图片,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性感冒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答案】B
【解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甲的唾液和飞沫中含有病原体,甲是传染源;乙是病原体离开甲到达丙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丙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叫易感人群。故选B。
例4【2023·南京】每年春秋两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下列预防传染病的具体做法与预防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A.患病的学生居家隔离———控制传染源
B.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勤洗手、勤换衣,搞好个人卫生———保护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病人或疑似病人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患病的学生居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勤洗手、勤换衣,搞好个人卫生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错误。
【答案】D
例5【2024·西安】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有将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等接种于健康人以预防天花的记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
B.皮肤和黏膜分别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第二道防线
C.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抗原
5.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患过天花的人体内就有抵 抗该病毒的抗体,所以一般不会再患此病,A正确。皮肤和黏膜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抗体,D错误。
例6【2024·浙江】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
D.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所致
6.免疫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B.正确。人体依靠免疫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维持人体的健康,C正确。免疫的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免疫的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D错误。
【易错提示】
1.传染源不等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主要是致病微生物。
2.苍蝇、蚊子不属于传染源,而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
3.打预防针时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的血清属于抗体。
4.过敏原和移植的器官都相当于抗原。
专项训练

一、靶向练习
1.【2024·马鞍山】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色盲 B.白化病
C.艾滋病 D.冠心病
C
【解析】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
2.【2024·宿迁】今年春季甲流来袭, 让一些同学相继“中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甲流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B
【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
3.【2024·青岛】外出聚餐提倡使用公筷,做到“一菜一筷”。使用公筷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C
4.【2024·长沙】下列免疫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D.溶菌酶杀死细菌
C
【解析】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5.【2022·婺源】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
【解析】接种乙肝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属于抗原。
6.【2022·苏州】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免疫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 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B.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比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
C.我们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D.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不能靠免疫来清除
D
【解析】人体能够通过免疫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清除体内生产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7. 【2023·靖江】人体健康常常受到传染病的威胁,校园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对抗流感病毒,达到有效预防流感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的病原体是 ,该病原体 (填“有”或“无”)细胞结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若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具体的应对措施是: 。(列举一条即可)。
流感病毒

进行打针、吃药等治疗措施
(2)流感病毒随空气进入人体呼吸道,呼吸道黏膜会通
过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阻挡病毒;当病毒侵入人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刺激,产生 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对抗流感病毒。
(3)接种疫苗可以 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青少年应在国家计划免疫的要求下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减少传染病流行。
【解析】(1)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的传染源,应该通过打针、吃药等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2)皮肤和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病毒侵入人体内,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对抗流感病毒。(3)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作用;因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提高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二、强化提升
1.【2024·湖南】判断某种病是不是传染病的主要依据是( )
A.传染性和流行性 B.传染性和爆发性
C.突发性和流行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
A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2. 跨语文【2022·阿坝州】“面色苍白、身体消瘦, 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上述状况的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其作用机理是( )
A.卡介苗能促进人体各项生理代谢活动,增强抵抗力
B.卡介苗能使人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卡介苗注入人体能直接消灭人体中的结核杆菌
D.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结核杆菌吞噬
B
3.皮肤烧伤的病人经常并发严重感染,这是因为( )
A.皮肤没有免疫功能
B.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皮肤失去防御功能
C.高温杀死了免疫细胞
D.细菌和病毒伤害了皮肤,使其失去免疫功能
【解析】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屏障作用,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B
4.【2023·鞍山】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二道防线指的是( )
A.皮肤和黏膜
B.免疫器官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细胞
C
5.【2022·贵阳】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
【解析】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
B
6.新冠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图1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图2表示人体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是由 和 构成。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可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1中的 (填“甲”“乙”或“丙”),对这类人群进行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措施。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感染的一项措施,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刺激 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了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
(4)图2的①~④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填序号)。
(5)目前,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请你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出一条具体的措
施: 。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动物

控制传染源
抗原
淋巴
①③④
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勤开门、开窗通风换气等
【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传染源,即图1中的甲,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抗原。图2中①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③④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④。对环境进行消毒、搞好卫生、戴口罩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知 识 梳 理
巩 固 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