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抚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抚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学科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通常用采摘的鲜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富含多肽、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黑茶刚制成时有酒香气,滑润甘甜,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茶制作过程主要利用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进行发酵
B. 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C. 黑茶发酵可以将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
D. 新茶发酵完成后要进行灭菌并密封,有利于茶的长期保存
2. 清代满族诗人顾太清在《酸菜》一诗中写道“秋登场圃净,白露已为霜,老韭盐封瓮,时芹碧满筐。刈根仍涤垢,压石更添浆。筑窖深防冻,冬窗一脩觞。”诗中描述了酸菜的制作过程,十分生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酸菜的瓮应该密封性良好,没有漏缝
B. “时芹碧满筐”指出要用新鲜蔬菜制作泡菜
C. 制作泡菜时要把蔬菜装满发酵坛后加入盐水
D. 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
3. 家庭酿造甜米酒时一般是先将米煮熟,待其冷却后拌酒曲,然后在米饭中央挖一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当地方保温。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米煮熟的目的是灭杂菌,还便于微生物发酵和可食用
B. 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拌酒曲时烫手
C. 在米饭中央挖洞是为了有利于CO2的排出
D. 制米酒全过程需要注意严格密封
4. 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成分以聚丙烯[(C3H6)n]为主,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塑料餐盒碎片污染的土壤,按图示过程选育能降解塑料餐盒碎片的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溶液在1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与定容时的相同,则y应为1.8
B. 该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C. 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应以聚丙烯为唯一氮源
D. 利用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所得数值比实际细菌数少
5. 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中,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几种信息分子可能是由同一种器官分泌产生的
B. 多种信息分子可以共同作用调控同一生理过程
C. 信息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D. 信息分子在作用前后性质不变而持续发挥作用
6.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正常人体的三种细胞外液,其中I、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对其影响不大
B. 若Ⅱ表示肝细胞,则甲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比乙中的低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甲和乙中,淋巴细胞生活在甲和丙中
D. 肌肉注射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可用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7. 将一个微电压计的甲、乙两个电极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如图1),在X处给予坐骨神经一个适宜刺激,腓肠肌会收缩,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OB段表示图1的甲处发生兴奋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X处产生的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B. 图2中曲线处于D点时,图1乙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 图2中BC段的时长随甲、乙两电极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D. 若直接刺激①,腓肠肌收缩,且A点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上移
8.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自主神经系统能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体的活动和分泌等。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参与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 副交感神经可以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C.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会加强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D. 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会使瞳孔和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
9.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进而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
B. 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C. 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属于反馈调节
D. 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疯长,藻类死亡后引起水体进一步恶化
10. 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
B. 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应朝下
C. 本实验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方法
D. 若图中受体中I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11. 茉莉酸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逆境胁迫中和其他激素一起发挥作用。当植物细胞合成大量茉莉酸时,会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茉莉酸-受体复合体,再与JAZ蛋白结合,导致JAZ蛋白降解,释放出转录因子,激活根毛生长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JAZ蛋白不利于根毛细胞生长基因的表达
B. 茉莉酸由腺体产生,运送到作用部位
C. 动植物激素都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生理学响应
D. 茉莉酸的绝对含量决定根的生长发育状况
12.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密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使用密网有利于种群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B. 调查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C. 禁止砍伐树木有利于更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D. “材木不可胜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3. 板栗树喜光、根深,茶树耐阴、根浅。某地的退耕还林工程中,构建了板—茶复合结构(即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板栗和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茶树的地上部分有效地截留了降水,减少了水土流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板栗与茶树利用了不同层次的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二者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
C. 板—茶复合结构显著提高了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茶树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4. 为保障粮食安全,某地引导村民“田里种粮、种菜,田坎栽果树”,形成了“稻一蒜一果”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将水稻一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形成多种作物相互搭配的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稻蒜秸秆互相覆盖还田,水稻可利用蒜叶中的有机物
B. 该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C. 可通过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驱虫作用,利用了生物防治
15. 某荒漠化严重的地区,部分土地退耕还林后,开展了以种植豆科植物柠条为主的人工林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工程遵循生态学规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工程体系
B. 生态工程建设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C. 选择柠条等当地树种且种植量不超过环境容纳量,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在某地的农业生产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才含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
B. 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该除草剂是唯一的氮源
C. 图中操作I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可用于细菌计数
D.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培养皿中应该只存在有透明圈的菌落
17. 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其实验结果如下: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摘除 手术摘除后注射睾酮
XY 雄性 雌性 雄性
XX 雌性 雌性 雄性
请依据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正确是( )
A. 发育出雌性生殖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
B. 发育出雄性生殖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
C. 发育出雌性生殖器官或雄性生殖器官由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D. 发育出雌性生殖器官或雄性生殖器官由睾酮决定,与雌激素无关
18.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影响
B.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C.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D.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
19. 捕食者可以分为泛化种(可吃多种类型的猎物)和特化种(仅摄取一种类型的猎物),两种捕食者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有所不同。下图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密度与藻类种类的关系。已知滨螺吃多种藻类,尤其喜食浒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滨螺的存在削弱了浒苔的种内竞争
B. 在没有滨螺的情况下,浒苔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C. 随着滨螺密度的升高,滨螺取食浒苔的比例逐渐增大
D. 特化种捕食者通常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
20. 研究人员对某农田中一个由植物a、动物b和动物c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分析,结果如下表,其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m2\·a-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链环节 未利用 GP NP R
植物a 210.69×109 248.28×109 211.43×109 36.85×109
动物b 1.85×106 736.88×106 25.12×106 711.76×106
动物c
232.79×105 5.44×105 227.35×105
A. 动物b同化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
B. 动物b和动物c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C. 表中第二、三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6%
D.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a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黄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酿造酒之一,其历史悠久。某黄酒酿制工艺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果酒发酵类似,黄酒发酵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黄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____。
(2)酿造黄酒时,需要先将糯米等谷物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水,然后对其进行蒸煮。蒸煮有利于糯米等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形成葡萄糖等,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____作用。
(3)将糯米等谷物和酒曲搅拌均匀后装入缸内并密封,装填时不能装满整个缸内空间,需预留出约1/3的空间,目的是____。向发酵缸中加入适量往年的老酒酒糟可以促进黄酒酿造过程,原因是____。
(4)黄酒在酿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酒变酸现象,而且变酸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菌膜,请解释原因:____。
2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等为主要病症的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体内的蛋白可发生瓜氨酸化,部分人的B细胞对其异常敏感,而将其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ACPA,攻击人体细胞,导致患RA。回答下列问题:
(1)RA是一种______病,由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异常所致。
(2)如图①所示,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通过结合CD20,破坏B细胞。推测这种疗法可以治疗RA,其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
(3)患者体内部分B细胞的膜上存在蛋白X(如图②)。为了专一破坏该类B细胞,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有SCP和药物的复合物。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推测X应为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为检测SCP的作用,研究人员物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RA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__。
23.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下图为三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苯巴比妥和拉莫三嗪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1)癫痫是谷氨酸释放__________(填“过多”或“过少”)导致的疾病,其致病机理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噻加宾抗癫痫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GABA受体打开Cl-通道,Cl-内流增加,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见,GABA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3)拉莫三嗪具有与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相似的作用,氟西汀的最低有效剂量(获得最大疗效的最低剂量)为10mg/d。欲探究拉莫三嗪抗抑郁的最低有效剂量,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床上需要确定药物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其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比大熊猫 还珍稀的鸟儿——震旦鸦雀,这些鸟类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线虫、贝壳类等)。
(1)调查发现,该湿地的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湿地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这是群落_____结构的体现。
(2)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理由是_____。
(3)为了评估该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湿地底栖动物的鲜重总量,据此推算出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研究发现,该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较低,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
(4)为了研究该湿地不同面积区段上移除植物功能群(主要是乔木、灌木和苔藓)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需要采用_____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从而推测线虫的_____。
乔木 灌木 苔藓
大面积 +28% -38% -30%
中面积 -35% -35% -28%
小面积 -4% -4% -35%
注:+/-代表线虫生物量的增减
有人认为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以植物为食的线虫类群的生物量,且区段面积越大,影响越明显。上表为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
25. 我国海水养殖以集约化网箱养殖为主,形成的海水网箱生态系统是一种高密度且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养殖动物进食后留下的大量残饵、粪便及排泄物等堆积于网箱底部,导致底质淤泥中的N和P大量增加,造成养殖海域富营养化。利用大型海藻进行生物修复,是实现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海水网箱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
(2)养殖网箱的底部比上层更容易形成缺氧层,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生物修复时,大型海藻的作用是______。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及整体原理,选择大型海藻的种类时,需分别考虑_______和________。
(4)下表为几种常见大型海藻的C、N、P含量比较。
海藻种类 营养成分(kg)
C N P
海带 79 2.2 0.3
紫菜 27 6.2 0.6
江蒿 25 2.5 0.03
注:表中数值均为湿重。“2.2”即每收获1t海带鲜藻,从水体转移出的N为2.2kg。
由以上数据可知,三种海藻中修复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同一片海水养殖区根据不同海藻的生活习性和季节变化进行交替栽培,可收获更多海藻。结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学科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ACD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AD
【19题答案】
【答案】BCD
【20题答案】
【答案】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酵母菌 ②. 18~30℃
(2)灭菌 (3) ①. 给酵母菌有氧呼吸提供氧气,防止发酵液溢出 ②. 老酒酒糟中含有酵母菌,可以加快酒精产生速率
(4)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同时能大量增殖,在发酵液表面形成一层菌膜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自身免疫 ②. 免疫自稳
(2)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
(3) ①. 抗体 ②. 蛋白质 ③. 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小鼠B细胞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多 ②. 释放的过多谷氨酸会作用于NMDA受体和GABA受体,使更多的Ca2+和Na+通道打开,Ca2+和Na+大量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突发性过度兴奋,引发大脑功能障碍
(2) ①. 抑制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减少对GABA的回收,提高突触间隙中GABA的浓度 ②. 抑制性
(3) ①. 逐渐增加拉莫三嗪服用量,观察抑郁症患者疗效,疗效不再提高时的服用量即为最低有效剂量 ②.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医药费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避免超量服药等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 水平
(2) ①. 不能 ②. 湿地的生态环境没有改变,能容纳的震旦鸦雀种群数量最大值不变
(3)冬季候鸟迁入越冬,大量捕食底栖动物导致底栖动物减少
(4) ①. 取样器取样 ②. 物种丰富度 ③. 不正确。移除乔木后,大面积区段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
【25题答案】
【答案】(1)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
(2)底部溶解氧较少(氧气来源少),且网箱底部有机物的积累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耗氧量明显增加,形成缺氧层
(3) ①. 吸收N、P等无机养料,增加水体溶氧(产生/释放氧气) ②. 适应当地环境(易生存) ③. 经济价值高
(4) ①. 紫菜 ②. 将生物在时间上合理配置,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