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光合作用 课前导学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光合作用 课前导学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3.2.2光合作用
——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2024)课前导学
知识填空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实验过程
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一昼夜。
遮光: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从 遮盖起来,然后移到 照射。
摘叶片: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 的纸片。
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水鱼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
漂洗、滴碘液:用清水 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
冲洗: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 ,观察叶色变化。
(2)实验现象:
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成了 ;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 。
(3)实验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
主要部位
场所
条件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合作用的
产物 主要是 等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普利斯特利实验(根据下图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 结论
一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蜡烛 ,小白鼠 。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二 点燃的蜡烛和植物同时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蜡烛 。
三 植物和小白鼠同时放到密闭玻璃罩内 小白鼠 。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 、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
2.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
(1)实验过程:将装有金鱼藻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是否放出气泡。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 1/2 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
①装有金鱼藻的试管中有 产生;
②带火星的卫生香 。
(3)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 。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实验步骤:
①将两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一昼夜。
②将两盆盆栽的天竺葵分别用玻璃罩罩起来,在一个罩子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罩子中放入等量的清水,都放在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以后,分别摘下两盆盆栽的天竺葵的叶子。
④把叶片分别放入盛有 的两个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两片叶片分别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碘液。
(4)实验现象:玻璃罩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 ,玻璃罩中放置清水的天竺葵的叶子 。
(5)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 必需的原料。
(6)本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表达式
2.光合作用的实质
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释放出 的过程。
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有机物的运输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植物体各处
2.作用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 ,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3.导管与筛管的比较
项目 位置 特点 主要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导管 长,中空的 ,死细胞 水和
筛管 韧皮部 细胞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作物产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1.增强条件:充分接受光照
(1)
(2)
2.增加原料:
拓展应用
1.下图是某温宝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 原理又是什么
2.将全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碳酸氨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控制水温为25℃。将试管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每个条件做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全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基础练习
1.李明同学于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探究实验: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6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早上6点的编号为甲,中午12点的编号为乙,下午6 点的编号为丙,晚上12点的编号为丁,然后将这4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的和颜色最浅的分别是( )
A.甲、丙 B.乙、甲 C.乙、丁 D.丙、甲
2.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进行如图处理后,移到光下照射3小时左右,摘下叶片甲和乙,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该实验不能验证( )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为叶片消毒
C.溶解叶绿素 D.使得叶片中的物质挥发
4.在“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A.检验淀粉 B.溶解叶绿素
C.吸收二氧化碳 D.检验氧气
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甲、乙表示进出叶片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B.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甲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氧气
D.乙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6.水族箱里养些新鲜的水草能让鱼儿活得更加健康,其主要原因是水草能( )
A.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衬托得鱼儿更漂亮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7.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试管中气泡数量可以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
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黑藻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8.天竺葵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来自(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叶绿素
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 B.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C.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0.下列生产措施不能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 B.缩小昼夜温差
C.阴天开灯增加光照 D.白天向大棚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以及解析
二、拓展应用
1.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反之则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少。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由于缺少了光照,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出氧气,试管中无气泡产生。
三、基础练习
1.答案:D
解析: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颜色的深浅变化意味着淀粉的多少。颜色深,说明叶片中的淀粉多;颜色浅,说明叶片中的淀粉少。植物光合作用只右在光下才能进行,且温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下午6点摘取的叶片经过白天的光合作用,其内有机物含量是最多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植物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而早晨6点摘取的叶片经过一晚上呼吸作用的分解,其内有机物含量是最少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浅。
2.答案:D
解析:A.叶片甲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不符合题意。B.叶片甲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不符合题意。C.叶片甲和叶片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没有设置以氧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故选C。
4.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在“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目的是使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没有二氧化碳)与有清水的广口瓶(有二氧化碳)形成以有无二氧化碳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故选:C。
5.答案:A
解析: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植物利用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不符合题意。甲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乙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C、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把新鲜水草放在水族箱里,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能让鱼儿活得更加健康。
7.答案:D
解析:A.黑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本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正确。
B.气泡代表产生氧气的多少,可以反应光合作用的强度,B正确。
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黑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而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正确。
D.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天竺葵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错误。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C正确。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延长光照时间意味着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A不符合题意。
B.虽然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缩小昼夜温差并不一定能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实际上,适当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在白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夜晚,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如果昼夜温差较小,夜晚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会相对较多,从而降低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不利于提高产量,B符合题意。
C.在阴雨天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开灯增加光照可以弥补自然光照的不足,使植物能够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白天向大棚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供应,使植物能够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