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天河区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I: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问天少年》杂志第6期《你就是个太阳系》一文中用人体结构比例关系来表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间距,形象地展示了太阳与八大行星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代表地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比图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
2024年10月,太阳面朝地球的方向出现X9级耀斑,这是2019年以来爆发的最强耀斑,NASA宣布2024年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
A. 广州极光现象壮观 B. 卫星通信故障增多
C. 全球各地降水增多 D. 多地发生强烈地震
4. 推测下一次太阳活动强烈时段约为( )
A. 2028年 B. 2030年 C. 2035年 D. 2046年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传输的一种主要形式。读水循环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是( )
A. 太阳辐射 B. 重力势能 C. 地势起伏 D. 海陆热力差异
6. 塑造地表形态主要的水循环环节为( )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如图为某区域地貌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 地貌观察时( )
A. 观察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 描述顺序是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 高度判定是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 起伏状况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地貌,一般较陡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溶)蚀
10. 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三角洲②冲积扇③石柱④石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单项选择题II: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民航客机在飞过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当客机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航迹云。下面左图为航迹云景观,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当客机飞行时,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臭氧层
12. 下列关于图中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层大气厚度在赤道附近最薄 B. b层大气上冷下热,大气稀薄
C. b层大气上热下冷,臭氧稀少 D. c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地质历史时期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序正确的是( )
A. Ⅰ-Ⅱ-Ⅲ B. Ⅲ-Ⅱ-Ⅰ C. Ⅰ-Ⅲ-Ⅱ D. Ⅱ-Ⅲ-Ⅰ
14. 图中海陆变迁将直接导致( )
A. 气候冷暖的变化 B. 各大洋面积变化
C. 物种演化及分布 D. 海平面高度变化
15.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分别是( )
A. Ⅰ、Ⅲ B. Ⅱ、I C. Ⅱ、Ⅲ D. Ⅲ、I
2024年8月,小强随父母到海滨城市威海度假,发现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威海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海拔高低差异 B. 气压梯度的差异
C. 空气湿度差异 D. 太阳辐射差异
17. 上图序号中能表示小强夜晚在海边感受的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4年6月某日,位于云南玉溪甲地的小明观察到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明显向东北方向飘扬。下图示意该日甲乡村附近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 )
A. 等压线数值a小于b B. 甲乡村气压值大于b
C. 低压中心在甲乡村正南方 D. 等压距的值为b-a
19. 下列选项中,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0. 若当日夜晚甲地处风力增大,可推断a、b两条等压线最可能( )
①差值减小②差值增大③距离减小④距离增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砂田是指将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田地,以改善田地的水热条件。但采用“压砂”技术以及频繁耕种的行为,已造成严重土地退化问题,局部区域已被禁种,原生植被得到恢复。下表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4月末作物种植前裸田和砂田平均年蒸发量统计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裸田平均年蒸发量(mm) 砂田平均年蒸发量(mm) 土壤深度(cm) 裸田土壤含水量(%) 砂田土壤含水量(%)
2173.6 1206.4 10 72 12.5
20 11.1 13.7
21. 影响砂田与裸田平均年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深度 B. 植被覆盖率
C. 地形坡度 D. 土壤吸收太阳辐射量
22. 与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复后区域( )
①降水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如图表示大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甲、乙、丙曲线表示的依次是( )
A. 盐度、温度、密度 B. 密度、温度、盐度
C. 盐度、密度、温度 D. 温度、盐度、密度
24. 在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年降水量 B. 年径流量 C. 年蒸发量 D. 洋流
如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洋流的性质是( )
A. ①④寒流 B. ②③寒流 C. ①③暖流 D. ③④暖流
26.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①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 B. ②洋流挟带北冰洋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
C.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 ④洋流沿岸因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如图示意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所示区域( )
①坡面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深厚
③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④地下径流量最主要受当地气温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8. 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源于( )
A. 成土母质 B. 枯枝落叶 C. 雨水 D. 地下径流
29.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是( )
A. 常年寒冷湿润的气候,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B. 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中化学分解作用较快
C. 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D. 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慢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气候越湿热垂直分层越明显。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31. 分布在最底层的植被具有( )
A. 喜光特性 B. 喜阴特性 C. 喜水特性 D. 喜旱特性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少选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图为四大圈层间物质迁移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中字母与圈层名称对应的是( )
A. P大气圈,Q岩石圈 B. P水圈,Q大气圈
C. M岩石圈,N生物圈 D. M生物圈,N水圈
33. 地球的四大圈层( )
A. 水圈中的海洋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大气圈内的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D.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如图示意某年夏季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4. 长江口等盐度线向海凸出,其原因是( )
A. 经度差异 B. 洋流流经
C. 夏季降水多,江河进入汛期 D. 入海径流多,淡水东扩
35. 一艘货轮从甲处直线驶向乙处,船舶吃水深度的变化为( )
A. 越来越浅 B. 先变浅后变深
C. 越来越深 D. 先变深后变浅
图为长江上游某区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与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36. 该区域内与降水有关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洪涝 D. 泥石流
37. 可有效减少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有( )
A. 拍摄卫星遥感影像 B.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
C. 在坡面、沟谷植树造林 D. 建设加固陡坡工程
四、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量平衡原理认为,当一个物体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相等时,其温度保持稳定;温度较高的物体,对外辐射的热量支出也较大。图1为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示意,图中数字示意单位时间内热量输送值的相对大小。
(1)将地球当作一个整体,其主要的外界热源是___________辐射;读图可知,地面的直接热源,首要是__________辐射,其次是__________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___辐射。
(2)请据图分别列出计算地面热量总收入、总支出的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3)为探究我国青藏地区地面温度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小明尝试绘制地理逻辑示意图(图2)加以解释,请你帮忙填空完成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4)说明我国青藏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
(5)说明我国青藏地区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弱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
3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学小组在南疆考察红柳沙包(图1),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地貌。风沙受红柳阻挡,主要堆积在灌丛中枯枝落叶层上,风沙层与枯枝落叶层交替堆积,内部形成和树木年轮一样凊晰的“年层”构造。红柳是一种具有叶针形、枝条软、枝生根、根扎深等特征的灌木。研学小组根据观察测量,画出了一般红柳沙包的等高线模型(图2)。
(1)分析红柳特征对风沙环境的适应性。
(2)根据红柳沙包等高线图,指出红柳沙包的坡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3)红柳沙包“年层”构造变化隐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有的年份沙层厚、有的年份枯枝落叶层厚,据此分别推测对应年份的气候特征。
2024学年第一学期天河区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I: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C
【5~6题答案】
【答案】5 A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D
【9~10题答案】
【答案】9. D 10. C
二、单项选择题II: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12题答案】
【答案】11. A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B 15. 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B 17. A
【18~20题答案】
【答案】18. B 19. D 20. C
【21~22题答案】
【答案】21. D 22. C
【23~24题答案】
【答案】23. B 24. B
【25~26题答案】
【答案】25. A 26. C
【27~29题答案】
【答案】27. B 28. A 29. B
【30~31题答案】
【答案】30. C 31. B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少选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32~33题答案】
【答案】32. BC 33. BCD
【34~35题答案】
【答案】34. CD 35. D
【36~37题答案】
【答案】36. BD 37. CD
四、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38题答案】
【答案】(1) ①. 太阳 ②. 大气(逆) ③. 太阳 ④. 地面
(2)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相等)。总收入:47(太阳辐射)+106(大气辐射)=153(也可把“大气辐射”写成“大气逆辐射”)总支出:120(地面辐射)+23(潜热输送)+10(湍流输送)=153
(3) ①. 低 ②. 少 ③. 少
(4)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5)青藏地区大气稀薄且气温低,大气辐射弱。
【39题答案】
【答案】(1)针状叶片,受风面积小;枝条柔软,不易被风折断;枝上生根,不易被风沙掩埋;根系深扎,不易被风刮走。
(2)沙包的东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西南部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原因:东北部为迎风面,受风力侵蚀作用强,风力经过红柳沙包后被削弱,携带沙粒动力不足,沙粒在西南部沉积,沙包向西南部延伸。
(3)沙层厚度大,说明当年风沙大活动强烈;枯枝落叶层厚大,说明当年红柳长势较好,降水较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