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了解诗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散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图片导入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元日,指吉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揭题引言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检查预习组词两个生字闯关去掉拼音,你还会认吗?兄倍屠苏魂酒牧初步感知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桌互读读出节奏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堂小结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复习导入屠苏断魂喝酒牧童开火车读兄弟茱萸爆竹清明了解诗人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初步感知同桌互读读出节奏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当堂小结指导写字借助link展示写字成果小字本写四遍教材P35指导写字借助link展示写字成果小字本写四遍教材P35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1989年,被定为“敬老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揭题引言了解诗人王维(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初步感知同桌互读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堂小结这首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的孤独生活,遇到佳节良辰,倍加思念亲人。接着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的景象。当堂检测春节重阳节清明节填一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