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Farewell to Britannia1997.7.11997—2024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掌握新闻各个部分的基本特征。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反复品味那些富有意味的细节,并思考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和态度。3.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在新闻中运用现场景物表情达意与现实场景和背景资料相融合的写法。体会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北京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背景回眸文体知识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狭义—消息广义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消息特写文体知识消息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也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文体知识消息与通讯的区别通讯报道对象内容表达方式时效性消息侧重写人详细完整形式灵活弱侧重写事简要概括以记叙为主强文体知识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内容新鲜有时效性及时思想性强有价值性价值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明特征文体知识标题——很简练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有引标、主标、副标之分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二句)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无固定位置,一般安插在主体之中结语——新闻结尾(前三者是主要部分,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文体知识副题(新闻=消息)消息头导语:“消息头”后的第一句话,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正题引题走进文本1997—2024自学指导一1.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划分课文层次。2.本文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3.文中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准确,且衔接非常紧密,找到相关语句并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号”这一标题的含义?使用了什么手法?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港督府变迁(4)、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港岛(7)、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8)(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第一场景:4时30分,末任港督离任,举行降旗仪式。(2-4段)港督府最后一次降旗彭定康和家人离开港督府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第二场景:晚6时15分,英方举行告别仪式。(5-6段)第三场景:晚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7段)彭定康接过米字旗添马舰广场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第四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易帜)(8-9段)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第五场景: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10段)查尔斯王子神情难过不列颠尼亚号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①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下降,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②第二次降旗是当天港岛上每天一次的降旗,这一次降旗如果在平时就很平常,但在当天意义却非常大,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0多年的香港终于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③第三次降旗是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思考3: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列颠尼亚”1、标题解读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是英国最有名的游轮,也是唯一一艘以“不列颠尼亚”命名的皇家游艇。1.标题解读主谓倒装,突出“别了”,强调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终结,隐含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3一语双关,不列颠尼亚号不仅指英国王室皇家游轮,也指英国的殖民统治,意味深长,具有独特性。2巧用借代,以不列颠尼亚代指英国或英国的殖民统治,十分巧妙,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1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号”这一标题的含义?使用了什么手法?课堂小结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祝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性的分析,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其写成英军撒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对英国人占领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将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迈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秉承先辈遗志,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