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7.1 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7.1 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自然环境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亚洲的自然环境展开,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范围等内容的介绍,为后续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以图 7.1 直观展示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及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同时,通过 “思与学”“活动” 等板块,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此外,教材介绍亚洲分区,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三、【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运用准确、规范的地理语言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地图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会从地理位置特点判断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概况。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亚洲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体会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之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亚洲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其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依据亚洲地理位置判断其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理位置对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大洲。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曲《我们的亚细亚》及亚运会相关视频片段、杭州亚运会会徽图片、亚洲年降水量分布图、亚洲地图、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世界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亚洲地理分区图、历届亚运会举办地和举办国资料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曲《我们的亚细亚》及亚运会精彩视频片段,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然后提问:“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那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亚洲在世界的哪个位置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亚洲,去探索它的奥秘。”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二)新课学习
任务 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展示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图片,介绍会徽中红日标志象征亚洲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与亚洲全称含义呼应。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 7.1,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主完成下列活动,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1)阅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2)找出亚洲的‘四至点’,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3)找出亚洲相邻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图 7.1,认真思考,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部分学生可能会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活动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重点强调关注大洲主体部分所处半球位置,准确读图描述经纬度范围,描述纬度位置时要提及特殊纬线穿过情况及所处温度带和纬度地区,海陆位置要用 “方位 + 参照物” 方式描述。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总结,做好笔记,进一步理解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图 7.4,同桌合作完成教材题为 “运用地图,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的 “活动”,并鼓励学生对比亚洲和北美洲地理位置的异同。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两大洲地理位置异同的看法。
任务 2: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差异
教师活动: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印度、印度尼西亚这 4 个国家的运动员服装各具特色。展示这四个国家运动员服装及传统服饰图片、亚洲年降水量分布图等资料,提出问题:“这些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活动,依据亚洲的地理位置判断其所处热量带,分析其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阅读教材图 7.1,描述亚洲所处的热量带,说出卡塔尔等 4 个国家所处的热量带。
阅读亚洲年降水量的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降水分布特点,描述卡塔尔等 4 个国家的年降水量特征。
(3)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任选一个国家的传统服饰,说一说其面料、款式等特点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资料,积极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亚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位于北寒带,南部位于热带;卡塔尔等 4 个国家均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亚洲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年降水量低于 200 毫米,降水较少,印度年降水量大多在 1000 毫米以上,印度尼西亚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左右,降水丰沛。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详细说明其传统服饰巴迪衫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理解亚洲自然环境差异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任务 3:认识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师活动:展示截至 2023 年各届亚运会举办城市的环境各异,风采多样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同桌合作完成下列学习活动,认识亚洲的地理分区。(1)阅读教材图 7.3,说出亚洲的 6 个地理分区。(2)找出举办国所处的亚洲地理分区,说一说未举办过亚运会的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仔细阅读地图,完成活动任务,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亚洲地域辽阔,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6 个地区,其中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均有国家举办过亚运会,目前北亚和中亚还没有国家举办过亚运会。
学生活动:做好笔记,加深对亚洲地理分区的认识。
任务 4:认识世界第一大洲
教师活动:讲述亚运会在世界体育史册上的重要意义,引出问题:“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拥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 2 - 3 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从七大洲的面积、东西距离、南北距离等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图文资料,总结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总结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最长的大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
(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通过杭州亚运会认识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了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明确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亚洲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在后续学习中将继续探究。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对后续学习充满期待。
七、【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及对亚洲地理位置的认识。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该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杭州亚运会这一热点话题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分析地图和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地理位置影响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积极,需要优化小组合作的组织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