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1课时 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1课时 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练习
一、单选题
1.“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在强农惠农政策上发力,再次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材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根本利益置身于自己的特殊利益之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谷文昌是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委原书记。他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带领群众在141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叮嘱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 )
①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②执政为民,把群众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③塑造亲民爱民公仆形象,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作出上述部署是基于( )
A.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奋斗目标
C.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D.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反映出( )
①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②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解放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④“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居住条件。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
②反映了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说明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共产党宣言》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
④阐释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指标 单位 1949年绝对量 2023年 1950—2023年平均增速(%)[累计]
绝对量 比2022年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① 亿元 679② 1260582 5.2 7.9②
第一产业 亿元 343② 89755 4.1 3.5②
第二产业 亿元 141② 482589 4.7 10.3②
第三产业 亿元 195② 688238 5.8 8.2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① 元 119② 89358 5.4 6.5②
注:①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数据为初步核算数。②为1952年数据,为1953——2023年平均增速。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②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制度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令人感慨不已。中国今天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令世人瞩目,世界各国在赞赏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世界也渴求破解中国的“成功密码”。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自成立起就将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社会主义新时代
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常德港中坪村考察。他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习近平这一番话说明( )
①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③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连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因为( )
①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
④将人民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是党的崇高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至上是新时代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底色,人民至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下列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执政为民,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体现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共同理想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味着不管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④立党为公,就是党的全部工作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并践行的群众工作制度和方法。2023年全国各地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四下基层”中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四下基层”是(  )
①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
②处理好党的特殊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的有力抓手
③中国共产党优化公共服务助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有效破解基层难题、利于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表明(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阶级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依法履行国家职能
③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性
④坚持人民为中心,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越来越美好。这得益于我国( )
①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②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建成了具有坚实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强国
④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丰富内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②党员干部敢于在最难处、最险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③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
18.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风驰电掣的今天,全国还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途经23个省区和37个少数民族地区,打造了流动的“惠民助农列车集市”。助力乡村振兴,“慢火车”就是负重前行的“火车头”。火红的樱桃、翠绿的野菜、家养的鸡鸭搭着“慢火车”卖出大山,沿线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坐上“绿皮校车”走出大山深处,踏上求学成才的追梦之路。
“慢火车”以其特有的“慢属性”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蜿蜒向前。在满足沿线居民出行刚需的同时,“慢火车”也成为帮助偏远山区居民“走出去”“富起来”的“追梦使者”。
“慢火车”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慢火车”是如何传递党在坚持乡村振兴中的民生情怀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7月21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发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以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感,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简述“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文秀,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黄文秀先进事迹对共产党人的启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A C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A A B
1.C
【详解】①③: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在强农惠农政策上发力,再次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说法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①: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是领导干部, ②错误。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错误。
④: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历史主动,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C
【详解】A: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建设,A不符合题意。
B: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奋斗目标,B说法错误。
C: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C符合题意。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路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B
【详解】①④: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等举措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①④正确。
②③:材料强调的是党和国家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解放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努力让贫困群众生活得更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④: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基本实现,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C
【详解】①:唯物史观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①排除。
③: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③错误。
②④:《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释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7.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679亿元到2023年1260582亿元,说明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速可看出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并非执政党,①错误。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开启社会主义新时代表述不准确,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推动国家发展,所以这是中国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③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这表明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C
【详解】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①排除。
②④: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②④正确。
③: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因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属于要求,而不是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正确。
④: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B
【详解】①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味着不管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毫不动 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③正确。
②: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②错误。
④: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2.B
【详解】①:推行“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有利于党员和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①符合题意。
②:党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特殊利益,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中国共产党优化公共服务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④:推行“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等,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有利于党员和干部有效破解基层难题、提升基层治理质效,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④: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①④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体现了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①符合题意。
②: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②错误。
③:“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体现了共产党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性,③符合题意。
④: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①②: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越来越美好。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②正确。
③: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排除。
④:我国现阶段实行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制度,而不是平均分配,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①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③正确。
②: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②排除。
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17.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有利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分析】背景素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说明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可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和立场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因。
有效信息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可从人民的地位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因。
有效信息③: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可从党的执政理念和初心角度分析说明坚持人民至上的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慢火车”承载着希望,串联着大山和城市,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人民永远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初心所系、使命所在。
【分析】背景素材:“慢火车”发展
考点考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知识,从“慢火车”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火红的樱桃、翠绿的野菜、家养的鸡鸭搭着“慢火车”卖出大山,沿线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可运用党的执政理念知识,分析说明沿线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有效信息②:孩子们坐上“绿皮校车”走出大山深处,踏上求学成才的追梦之路→可运用党的宗旨知识,从分析说明孩子们求学成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是由我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改革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和使命。
④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指向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简述“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的理由。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发布→可从中国共产党性质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②: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加以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③:“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以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感,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可从党的执政理念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和青年树立好榜样。
【分析】背景素材:黄文秀先进事迹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黄文秀先进事迹对共产党人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解答时,可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有关知识,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可联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有效信息②: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效信息③: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有效信息④: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可联系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和青年树立好榜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