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8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滚动练(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注重从政治高度筹划和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的重要体现。坚持政治主导,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贯穿于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及战略战术等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 )①坚持辩证思维,阐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②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整体,服从于局部,从政治的高度思考战争问题③坚持战略思维,立足实际,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④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模拟画像,一般是指在有目击者参与协助调查的案件中,通过目击者口述,画像师根据各种信息画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协助警方寻找嫌疑人的一种公安刑侦技术手段。在没有犯罪嫌疑人案底照片的案件中,画像师能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为破案提供重要助力。画像师的思维活动体现了( )①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②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③人脑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事物④人的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巴基斯坦举行时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论述( )①运用了以概念为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②在感觉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③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④思维表达严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1世纪之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第一版人类参考基因组草图,标志着解读人类生命蓝图的突破。然而由于当时的测序技术所限,这版草图中留有许多空白。最初的参考序列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不断更新,包括修复错误和填补空白。今天,这份泛基因组参考草图的问世,离不开科学家长期的科研攻关。这是因为( )①思维的间接性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②感性认识是片面的、虚假的,思维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③思维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④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毛泽东诗词是展现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是毛泽东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当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企图,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分头向江西方向进军。在这次行军途中,毛泽东以“元旦”为题写下了这首词:对于这首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在头脑中创造中国革命的美好前景②通过形象性的基本单元,凸显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③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能充分讴歌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④思维具有概括性,从“路”“林”“苔”中概括出“隘”“深”“滑”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常喝咖啡成年人患心脏病概率的2.5倍。由此可以判定,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以下最能反驳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咖啡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适度饮用咖啡反而对人体有益B.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角度看,用餐时喝咖啡有降低血脂的作用C.爱喝咖啡的人大都性格开朗、喜欢运动,不存在患心脏病风险D.相较于心脏病低发人群而言,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上喝咖啡7.2024年元旦假期,小王一家计划外出旅游。妈妈:去北京旅游。爸爸:去广州旅游。小王:去佛山旅游。根据最终的出行计划,小王发现,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小王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据此,以下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①如果去北京旅游,那么就不去广州旅游②既没有去广州旅游,又没有去佛山旅游③去了北京旅游,当且仅当去了广州旅游④或者去了广州旅游,或者去了佛山旅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由此可知,同一性( )①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②并不要求每一概念、每一思想保持自身的同一③表明只要同一思维过程中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可④反对时间条件等不变时对概念或判断任意变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某校高三年级举办篮球比赛,其中21班、23班、27班、29班入围半决赛。对于冠军归属,曹同学说:“21班不会得冠军。李同学说,23班不会得冠军。”王同学说:“27班不会得冠军。”赵同学说:“21班会得冠军。”比赛结果表明,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人预判错误。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同学和王同学的判断必有一假②未谈论29班,故无法推断29班比赛结果③若曹同学的判断为假,则冠军是21班④若赵同学的判断为假,则冠军是29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参加某公司招聘面试,以下是他们面试结束后的对话。甲说:“我没有通过面试。”乙说:“丙通过了面试。”丙说:“通过面试的人不是我。”丁说:“乙通过了面试。”若四人中仅有一人在上述对话中说了假话,而且只有他一人通过了面试,则此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千纸鹤在日本有着象征意义,常被用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祝愿。在土耳其遭受大地震时,日本人通过捐赠千纸鹤表达了慰问,并在国际上大肆宣传。可是,在2023年日本地震的时候,很多国际友人给日本邮寄了千纸鹤,日本驻各国大使直接拒绝,并称灾区最不需要的是千纸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思维( )①不具有确定性,违反了同一律②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③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④具有双重性,是一种典型双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年1月,某社区在一学校操场上举办趣味运动会活动——自行车慢骑赛,参赛者3人,各占一个赛道,最慢到达者获得冠军。赛程过半,甲说:“1号将获得冠军。”乙说:“3号将获得冠军。”丙说:“3号不可能获得冠军。”丁说:“2号不可能获得冠军。”结果显示,冠军只有一个,四人中只有两人判断正确,他们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C.甲和丙 D.丙和丁13.甲说:“一个人可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我们很难单面地去断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乙反问道:“等于说有个杀人犯因为天天扶老人过马路,所以不能给他判刑?”乙的理解由此可见( )A.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不符合同一律的客观要求B.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不符合思维融贯一致的要求C.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确定性的客观要求D.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在“是”“非”间骑墙居中14.2023年以来,青岛举办一系列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通过邀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国际友人讲述他们的“青岛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青岛。以下分析中违背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A.“青岛故事”涵盖百年历史,国际友人讲述“青岛故事”就是讲述百年历史B.国际友人讲“青岛故事”更真实、立体、全面,但往往先入为主、以偏概全C.讲好“青岛故事”不能靠外国人,当然讲好“青岛故事”也不能不靠外国人D.“中国故事”包含“青岛故事”,讲好“青岛故事”就讲好了“中国故事”15.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中一尊身长15.8米的唐塑卧佛像,造型洗练、比例适度、睡态自然,面部神情似睡非睡,庄重愉悦、恬静安详、超凡脱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永恒常在、永无苦痛、远离世俗狭隘、断除一切烦恼的最高理想境界。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 )①运用了抽象思维的方式,其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②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通过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7月4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这一论述体现( )①思维具有可检验性,能够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②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④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对象,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然后在网络空间上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虚拟城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融。数字孪生城市中运用的思维( )①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③可以把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转化为现实④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说明( )①思维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④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以学增智”的重要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必将有力推动全党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思维要在实践中严格检验、修正错误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③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④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龙辰辰”的形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用“龙辰辰”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22分,共40分)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1月的一天,李某某(13岁)随姐姐李某(23岁)到某溜冰场溜冰。该溜冰场未配备头盔、护膝、护肘、手套等护具,仅在墙上贴有溜冰规则:“1.初学者应在冰场边缘扶安全扶手进行滑行……7.未成年人入场溜冰,须在家长监护下滑行……”李某某系第一次溜冰,与姐姐李某分开溜冰后,双手脱离安全扶手后失去平衡,向后跌倒摔伤。约5分钟后,溜冰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询问情况,并协助李某送李某某到医院救治。后经司法鉴定,李某某的伤残等级为十级。李某某的父母认为溜冰场光线昏暗,未向未成年人提供护具,事发后未积极进行救助,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决定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该溜冰场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赔偿医药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8万余元。某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同学们就此案展开讨论。张同学说:“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本案中李某只是李某某的姐姐,不是李某某的监护人,对李某某没有监护义务。”刘同学说:“姐姐李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携带未成年的李某某来溜冰,由于他们父母不在现场,因此姐姐李某有义务监护好李某某。”王同学说:“我不同意张同学的意见,也不同意刘同学的说法。”结合材料,分析王同学的发言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2.(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姆克瓦中学学生姆潘巴在做牛奶冰激凌时惊愕地发现:热牛奶比凉牛奶先冻结。此后,他又用橙汁、可乐、水等液体反复进行实验观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姆潘巴先后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得到的回答是:你肯定错了。这个问题被讥讽地称为“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几年后的一天,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访问姆克瓦高中。在师生研讨会上,姆潘巴鼓足勇气提出了那个自己困惑和深思已久的问题。面对这份严肃认真的“考卷”,奥斯玻恩博士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不知道,不过我保证我会亲自做这个实验。”1969年,由姆潘巴和奥斯玻恩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在英国《物理教师》杂志上发表,论文对“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做了详细的实验记录,并对问题的原因做了第一次尝试性的解释。后来许多人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这个看起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多变量问题”。要真正解开“姆潘巴的物理问题”之谜,对其作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话,你不妨一试,或许揭开这个奥秘的人将是你。(1)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在姆潘巴的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的?(12分)(2)姆潘巴的事例对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有何启示?(10分)周测8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滚动练(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注重从政治高度筹划和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的重要体现。坚持政治主导,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贯穿于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及战略战术等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 )①坚持辩证思维,阐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②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整体,服从于局部,从政治的高度思考战争问题③坚持战略思维,立足实际,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④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整体,服从于全局,从政治的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而不是服从于局部,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未体现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④错误。2.模拟画像,一般是指在有目击者参与协助调查的案件中,通过目击者口述,画像师根据各种信息画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协助警方寻找嫌疑人的一种公安刑侦技术手段。在没有犯罪嫌疑人案底照片的案件中,画像师能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为破案提供重要助力。画像师的思维活动体现了( )①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②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③人脑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事物④人的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未涉及概括性,①不符合题意。人脑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③错误。3.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巴基斯坦举行时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论述( )①运用了以概念为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②在感觉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③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④思维表达严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运行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巴经济走廊作出的论述主要运用了抽象思维,②③都属于强调形象思维,排除。4.21世纪之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第一版人类参考基因组草图,标志着解读人类生命蓝图的突破。然而由于当时的测序技术所限,这版草图中留有许多空白。最初的参考序列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不断更新,包括修复错误和填补空白。今天,这份泛基因组参考草图的问世,离不开科学家长期的科研攻关。这是因为( )①思维的间接性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②感性认识是片面的、虚假的,思维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③思维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④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不一定是虚假的,只有科学思维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②错误。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④不选。材料中泛基因组参考草图的问世,离不开科研攻关,表明思维的能动性和间接性之间相互联系,也是思维的概括性的体现,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毛泽东诗词是展现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是毛泽东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当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企图,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分头向江西方向进军。在这次行军途中,毛泽东以“元旦”为题写下了这首词:对于这首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在头脑中创造中国革命的美好前景②通过形象性的基本单元,凸显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③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能充分讴歌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④思维具有概括性,从“路”“林”“苔”中概括出“隘”“深”“滑”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错误。思维具有概括性,从“隘”“深”“滑”中概括出“路”“林”“苔”的特征,④错误。6.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常喝咖啡成年人患心脏病概率的2.5倍。由此可以判定,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以下最能反驳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咖啡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适度饮用咖啡反而对人体有益B.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角度看,用餐时喝咖啡有降低血脂的作用C.爱喝咖啡的人大都性格开朗、喜欢运动,不存在患心脏病风险D.相较于心脏病低发人群而言,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上喝咖啡答案 D解析 咖啡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但提高心脏活力与患心脏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可能活力高更容易患病,A不符合题意。降低血脂与心脏病没有直接联系,B不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7.2024年元旦假期,小王一家计划外出旅游。妈妈:去北京旅游。爸爸:去广州旅游。小王:去佛山旅游。根据最终的出行计划,小王发现,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小王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据此,以下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①如果去北京旅游,那么就不去广州旅游②既没有去广州旅游,又没有去佛山旅游③去了北京旅游,当且仅当去了广州旅游④或者去了广州旅游,或者去了佛山旅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同真,必有一假。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即“去北京旅游”与“去广州旅游”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如果去北京旅游,那么就不去广州旅游,①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小王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即“去佛山旅游”与“去广州旅游”不可同假,必有一真。所以,或者去了广州旅游,或者去了佛山旅游,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由此可知,同一性( )①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②并不要求每一概念、每一思想保持自身的同一③表明只要同一思维过程中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可④反对时间条件等不变时对概念或判断任意变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这说明同一性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对时间条件等不变时对概念或判断任意变更,①④正确。9.某校高三年级举办篮球比赛,其中21班、23班、27班、29班入围半决赛。对于冠军归属,曹同学说:“21班不会得冠军。李同学说,23班不会得冠军。”王同学说:“27班不会得冠军。”赵同学说:“21班会得冠军。”比赛结果表明,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人预判错误。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同学和王同学的判断必有一假②未谈论29班,故无法推断29班比赛结果③若曹同学的判断为假,则冠军是21班④若赵同学的判断为假,则冠军是29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矛盾律表明,论断“A”与“非A”必有一假,曹同学和赵同学的说法矛盾,必有一假,则李同学和王同学都判断正确,说明23班和27班都不是冠军,①错误。对于冠军归属,曹同学说,21班不会得冠军。赵同学说,21班会得冠军。根据矛盾律,论断“A”与“非A”必有一假,若曹同学的判断为假,赵同学则为真,则冠军是21班,③正确。若赵同学的判断为假,则其他三位同学的说法都为真,意味着21班不会得冠军,23班和27班也不是冠军,由于入围半决赛的共有21班、23班、27班、29班四个班,则冠军是29班,这说明借助材料中的条件是可以推断29班比赛结果的,②错误,④正确。10.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参加某公司招聘面试,以下是他们面试结束后的对话。甲说:“我没有通过面试。”乙说:“丙通过了面试。”丙说:“通过面试的人不是我。”丁说:“乙通过了面试。”若四人中仅有一人在上述对话中说了假话,而且只有他一人通过了面试,则此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解析 根据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材料,四人中仅有一人在上述对话中说了假话,因此可知乙和丙的话必有一假,那么甲和丁说的是真话,那么是乙通过了面试,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1.千纸鹤在日本有着象征意义,常被用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祝愿。在土耳其遭受大地震时,日本人通过捐赠千纸鹤表达了慰问,并在国际上大肆宣传。可是,在2023年日本地震的时候,很多国际友人给日本邮寄了千纸鹤,日本驻各国大使直接拒绝,并称灾区最不需要的是千纸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思维( )①不具有确定性,违反了同一律②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③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④具有双重性,是一种典型双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地震救灾的时候需要的是救援物资,但日本人给别国邮寄的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千纸鹤,却拒绝别国给自己邮寄千纸鹤,这表明日本人的思维具有双重性,前后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是一种典型双标,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违反矛盾律,没有体现思维不具有确定性,违反同一律,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违反矛盾律,没有体现思维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2024年1月,某社区在一学校操场上举办趣味运动会活动——自行车慢骑赛,参赛者3人,各占一个赛道,最慢到达者获得冠军。赛程过半,甲说:“1号将获得冠军。”乙说:“3号将获得冠军。”丙说:“3号不可能获得冠军。”丁说:“2号不可能获得冠军。”结果显示,冠军只有一个,四人中只有两人判断正确,他们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 B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冠军只有一个,甲和乙不可能同时判断正确,A不符合题意。乙和丙的话相矛盾,排中律要求“A”与“非 A”必有一真,可知乙和丙必有一个正确,假设乙正确,甲和丙与之矛盾,所以甲和丙判断不正确,丁与乙不矛盾,可以推出丁正确;按照题目所说“四人中只有两人判断正确”,可得出乙、丁判断正确,B符合题意。假设丙正确,只有乙与之矛盾,甲和丁与丙都不矛盾,那么判断正确的应该是三个人,与题目要求不符,C、D均不符合题意。13.甲说:“一个人可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我们很难单面地去断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乙反问道:“等于说有个杀人犯因为天天扶老人过马路,所以不能给他判刑?”乙的理解由此可见( )A.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不符合同一律的客观要求B.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不符合思维融贯一致的要求C.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确定性的客观要求D.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在“是”“非”间骑墙居中答案 C解析 论题围绕着好人和坏人,乙没有犯“转移论题”的错误,A不选。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乙的理解没有违反矛盾律,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错误,B不选。乙的理解没有违反排中律,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没有在“是”“非”间骑墙居中,D不选。故本题选C。14.2023年以来,青岛举办一系列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通过邀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国际友人讲述他们的“青岛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青岛。以下分析中违背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A.“青岛故事”涵盖百年历史,国际友人讲述“青岛故事”就是讲述百年历史B.国际友人讲“青岛故事”更真实、立体、全面,但往往先入为主、以偏概全C.讲好“青岛故事”不能靠外国人,当然讲好“青岛故事”也不能不靠外国人D.“中国故事”包含“青岛故事”,讲好“青岛故事”就讲好了“中国故事”答案 B解析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青岛故事”与百年历史不一样,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A不符合题意。“更真实、立体、全面”和“先入为主、以偏概全”自相矛盾,不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符合题意。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不能靠”和“也不能不靠”,违反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C不符合题意。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中国故事”与“青岛故事”不一样,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D不符合题意。15.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中一尊身长15.8米的唐塑卧佛像,造型洗练、比例适度、睡态自然,面部神情似睡非睡,庄重愉悦、恬静安详、超凡脱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永恒常在、永无苦痛、远离世俗狭隘、断除一切烦恼的最高理想境界。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 )①运用了抽象思维的方式,其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②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通过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卧佛像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佛像表达佛教思想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卧佛像表达大乘佛教的思想,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7月4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这一论述体现( )①思维具有可检验性,能够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②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④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对象,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且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没有涉及可检验性,排除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对象,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④错误。故本题选C。17.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物理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然后在网络空间上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虚拟城市”,形成物理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上的数字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融。数字孪生城市中运用的思维( )①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③可以把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转化为现实④努力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是形象思维的特点,而数字孪生城市中运用的是抽象思维,②不选。主观臆想不属于科学思维,不能转化为现实,③表述错误。1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说明( )①思维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④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思维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不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①表述错误。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这说明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②符合题意。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③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④表述错误。19.“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以学增智”的重要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必将有力推动全党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思维要在实践中严格检验、修正错误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③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④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正确的思维要在实践中严格检验、修正错误,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在表述正确思维的要求,而题干问的是学习科学思维的原因,①②不符合题意。20.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龙辰辰”的形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用“龙辰辰”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龙辰辰”传递美好寓意是运用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③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22分,共40分)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1月的一天,李某某(13岁)随姐姐李某(23岁)到某溜冰场溜冰。该溜冰场未配备头盔、护膝、护肘、手套等护具,仅在墙上贴有溜冰规则:“1.初学者应在冰场边缘扶安全扶手进行滑行……7.未成年人入场溜冰,须在家长监护下滑行……”李某某系第一次溜冰,与姐姐李某分开溜冰后,双手脱离安全扶手后失去平衡,向后跌倒摔伤。约5分钟后,溜冰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询问情况,并协助李某送李某某到医院救治。后经司法鉴定,李某某的伤残等级为十级。李某某的父母认为溜冰场光线昏暗,未向未成年人提供护具,事发后未积极进行救助,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决定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该溜冰场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赔偿医药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8万余元。某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同学们就此案展开讨论。张同学说:“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本案中李某只是李某某的姐姐,不是李某某的监护人,对李某某没有监护义务。”刘同学说:“姐姐李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携带未成年的李某某来溜冰,由于他们父母不在现场,因此姐姐李某有义务监护好李某某。”王同学说:“我不同意张同学的意见,也不同意刘同学的说法。”结合材料,分析王同学的发言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答案 不合乎逻辑。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明确性要求,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张同学的意见和刘同学的说法是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王同学对这两种论断持“两不可”的态度,违反了排中律要求。22.(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姆克瓦中学学生姆潘巴在做牛奶冰激凌时惊愕地发现:热牛奶比凉牛奶先冻结。此后,他又用橙汁、可乐、水等液体反复进行实验观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姆潘巴先后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得到的回答是:你肯定错了。这个问题被讥讽地称为“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几年后的一天,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访问姆克瓦高中。在师生研讨会上,姆潘巴鼓足勇气提出了那个自己困惑和深思已久的问题。面对这份严肃认真的“考卷”,奥斯玻恩博士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不知道,不过我保证我会亲自做这个实验。”1969年,由姆潘巴和奥斯玻恩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在英国《物理教师》杂志上发表,论文对“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做了详细的实验记录,并对问题的原因做了第一次尝试性的解释。后来许多人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这个看起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多变量问题”。要真正解开“姆潘巴的物理问题”之谜,对其作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话,你不妨一试,或许揭开这个奥秘的人将是你。(1)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在姆潘巴的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的?(12分)(2)姆潘巴的事例对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有何启示?(10分)答案 (1)姆潘巴进行实验观察,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姆潘巴的问题得到尝试性解释,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但全面解开问题之谜尚待进一步探索,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2)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努力把握并遵循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并勇于和善于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