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但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思考:立木为信的故事为何能够流传至今?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董丽娜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病,只有微弱的视力,10岁彻底失明。此后的人生中,她在盲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22岁开始学习播音,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成为中传首位盲人研究生。给了我平等的考试的机会2023年6月28日,她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硕士身份毕业,成为全国首位视障播董丽娜音硕士。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目录CONTENTS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思考:闻鸡起舞的故事蕴含着哪些传统美德?有何作用东晋时期,有一位练武之人,叫祖逖。他自小志向远大,期望有一天能为国家富强建功立业。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也是胸怀大志的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习练武功,谈论国家大事。有时,时间太晚了,两人就同床而眠。有一天半夜,两人躺在床上,还在畅谈未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鸡鸣。祖逖非常兴奋,对刘琨说:“雄鸡报晓,多么激昂。这是启发我们奋发向上啊!”于是,两人披衣起床,练习剑术。自此,两人晚上一起读书,同床而眠。一听雄鸡报晓,他们便起床练剑,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下来,他们两人皆胸有韬略,武艺高强。后来,祖逖、刘琨两人都成为东晋将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思考:六尺巷的故事蕴含着哪些传统美德?对后世有何启示?以和为贵,谦让,有包容之心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背诵)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 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元史·许衡传》记载: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蒙古兵逼临许衡的家乡新郑县。许衡从河阳经过,正值酷暑季节,由于长途奔波,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鲜嫩的梨子,众人争相摘梨解渴。人们吃着摘来的梨子,坐在树下乘着荫凉,感到一阵惬意。只有许衡独自忍受着干渴,端坐着不为所动。同行的人觉得很奇怪:难道他不渴吗?于是便有人对许衡说:“老先生,路途遥远,您也摘颗梨吃吧,权且解渴。”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怎么能随便去摘取别人的果实呢?”那人说:“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的主人恐怕早已逃走了,您又何必固执己见呢?”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核心德育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背诵)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③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学无止境,德高者必有所成。——《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思考这几句古文反映了怎样的传统美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P67背诵)体现:“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岳飞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背诵)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繁荣和衰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这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会陷入衰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背诵)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背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课堂小结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1. 北宋时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著称于世。这启发我们要具有(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D2. 中国文化年是我国在海外举办的旨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品牌活动,在此活动中,我们应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 )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风尚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11.mp4 8.12.mp4 8.13.mp4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新教材优质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