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孝义市二月份高三模拟考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省大荔县地处渭河和黄河小北干流交汇处西北侧,随时间推移与河道变迁,黄河小北干流大荔县段东移,大荔县一侧滩地(被废弃的河漫滩)面积扩大,所属乡村聚落、生产、生态空间布局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如图为大荔县黄河滩地乡村空间演化示意图(其中左图为黄河改道前,右图为黄河改道后)。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黄河小北干流段东移后大荔县一侧滩地上发展的聚落形态可能有( )
①团块状②条带状③散点状④放射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黄河小北干流段东移后,最符合大荔县一侧滩地上乡村各土地利用类型演化特征的可能是( )
A. 生态用地先转变为聚落建设用地,进而发展生产用地
B. 生态用地先转变为生产用地,进而发展聚落建设用地
C. 聚落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其次是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
D. 生态用地面积最大,其次是聚落建设用地和生产用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田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梯田规模约2.8亿亩,占耕地总量的13.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耕地出现撂荒现象,梯田撂荒现象也日益严峻,大规模梯田撂荒会引发一系列社会与生态效应。如图为中国梯田撂荒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梯田摆荒的特征表现为( )
A. 1980年以来全国发生梯田撂荒的村庄数量波动增长
B. 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区梯田撂荒村庄不断增多
C. 2000年之前梯田撂荒村庄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区
D. 2000年后北方土石山区梯田撂荒情况有所缓解
4. 下列符合南方丘陵山区梯田撂荒最可能的原因有( )
①缺乏劳动力②气候条件差③机械化水平低④野生动物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大规模梯田撂荒可能会引起( )
A.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减弱 B. 西南山区梯田文化旅游价值增强
C.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减少 D. 北方土石山区气候异常概率增加
202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指出大力发展铁水联运、高铁货运、冷链运输。此前,首列纯货运高铁试运行放弃“京沪”高铁段,选择在昆明与成都对向运行,整列高铁以每日两班固定频次,选择每天凌晨的轨道检测列车先行发出并驶完全程,实现两地货物“次日达”甚至“次晨达”。完成下面小题。
6. 首列纯货运高铁试运行没有选择“京沪”高铁的原因可能是( )
A. “京沪”高铁运力接近饱和 B. “京沪”之间运输方式多样
C. “京沪”之间运输距离过长 D. “京沪”之间客货运输量少
7. 货运高铁选择在凌晨发车可以( )
①提高运输速度②保障运输安全③检查沿途线路④提高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昆明与成都两地间货物能够实现“次晨达”主要得益于( )
A. 两地间空间距离缩短 B. 两地间货运方式改善
C. 两地间高铁网络完善 D. 两地间货运需求增大
某日,某研学小组在我国某山区考察,于山谷中拍下了一张太阳正西挂于远方山顶的绝美照片,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5°。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日( )
A. 日出时西安钟楼影子朝西南 B. 当地昼长夜短,且昼长渐长
C. 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 D. 晨昏圈与某一经线圈重合
10. 该研学小组考察的山区可能是( )
A. 南岭 B. 横断山区 C. 巫山 D. 太行山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天山地形复杂,冰湖分布广泛,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天山冰湖数量和而积在不同区域有不同尺度的变化。下表为2000~2020年天山不同区域冰湖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天山西部 天山东部
数量/个 面积/km2 数量/个 面积/km2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760 898 827 871 828 79.38 112.20 8430 95.61 89.87 525 597 674 580 704 42.90 65.39 68.39 60.97 74.14
11. 2000~2020年天山地区冰湖及其变化表现( )
A. 冰湖数量东部多,西部少 B. 冰湖面积东部大,西部小
C 东部冰湖数量增长幅度大 D. 西部冰湖面积扩张速度快
12. 与西部相比,天山东部地区冰湖变化特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气温下降显著 B. 冰川消退明显 C. 地势更加崎岖 D. 降水更加稀少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如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3. 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含沙量小②地势高③流域面积较大④总水量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关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径流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B. 径流量减少,输沙量增大
C. 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少 D. 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增大
河北省野三坡百里峡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这里有大断层横贯东西,形成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又称嶂谷)。该地区岩石为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是由珊瑚等海洋生物演化形成的白云岩,岩石深厚,呈水平状分布。如图为野三坡百里峡地质公园嶂谷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5. 百里峡嶂谷岩石形成时,该区域的地质环境最可能为( )
A. 冷湿的深海环境 B. 冷湿的盐湖环境 C. 暖湿的沼泽环境 D. 暖湿的浅海环境
16. 野三坡百里峡嶂谷形成的过程是( )
A. 地壳抬升——节理发育——沉积成岩——风化侵蚀
B. 沉积成岩——地壳抬升——节理发育——风化侵蚀
C. 风化侵蚀——沉积成岩——地壳抬升——节理发育
D. 沉积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节理发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素有“世界工厂”之称。长期以制造业作为经济主体,导致其土地、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已接近极限。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趋势的双重作用下,东莞开始聚焦文化赋能经济,致力于改变低附加值、高能耗、同质化的生产方式,建设文化强市。2023年11月,东莞被正式授予“中国藏茶之都”称号。某学校研学小组对东莞成为“藏茶之都”的历程进行了调查。
探究活动一:
东莞藏茶的主要藏品为熟普洱(经发酵后的茶叶),熟普洱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熟普洱的陈化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过湿会导致茶饼发霉变质。东莞藏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相较于普洱原产地云南省普洱市,陈茶自然转化速度缩短了3/4;相较于邻市深圳,陈茶自然转化品质较高。
(1)分析普洱和深圳自然藏茶条件不及东莞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
20世纪90年代,招商利好政策和土地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港台商人来到东莞投资办厂,同时也带来了喝陈茶、老茶的习惯。东莞本地企业家也开始关注陈茶。茶商预见了普洱茶的升值价值,便开始通过仓储的手段提升普洱茶的价值,首创了以“陈化时间、陈化品质”为品牌定位的专业茶仓。现如今,东莞具有全国前沿的专业藏茶技术,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居国内第一,茶叶年平均交易金额近50亿元。
(2)分析东莞成为“中国藏茶之都”的原因。
探究活动三:
文化赋能经济是指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图示意东莞市从“茶仓储”到“藏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3)从地理学视角,简要说明东莞市通过“藏茶文化”赋能经济给同类城市文化赋能经济的启示。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对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市老爷岭和圣诞村两个地形地貌相似、位置相近的小流域进行径流调查。表为两个流域的基本特征,如图示意研究期间老爷岭流域径流深(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比值)变化。
流域 面积/km2 海拔/m 单位面积植被蓄积量(m3·hm-2)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树龄/年
老爷岭 21.90 302.70 115.73 落叶松:白桦:樟子松:山杨=3:3:2:2 0.57 52
圣诞村 23.90 311.65 81.49 落叶松:白桦=7:3 0.37 38
(1)推测老爷岭流域该年5~6月多次洪峰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分析7月份老爷岭流域径流深变化态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与老爷岭流域相比,推断圣诞村流域洪峰延滞时间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飑线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强对流天气带,由排成一条线状或带状的雷暴群构成,也称气压涌升线,多发生在下午至晚上。2024年4月30日凌晨,一条长约800km的超长飑线快速横扫福建。30日下午,福州等多地天气逐渐转晴。如图为此次飑线天气结构图。
(1)根据如图的近地面平面示意图,在下图中画出A点的风向,并据图说明飑线形成的条件。
(2)指出该条飑线的特征,并分析飑线对福建省天气的影响。
(3)分析飑线快速横扫福建省后,福州天气转晴的可能原因。
2025年孝义市二月份高三模拟考试题
地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5题答案】
【答案】3. C 4. C 5. C
【6~8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B
【9~10题答案】
【答案】9. A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B
【13~14题答案】
【答案】13. D 14. A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普洱气候过于湿润,降水多,易使茶饼发霉变质,不利于藏茶;深圳城市化程度高,土地资源紧张,缺乏藏茶空间。东莞湿度略低于普洱,温度适宜,陈化速度快,且有相对合适的藏茶空间。
(2)自然条件适宜藏茶陈化;港台商人带来饮茶习惯,培育市场需求,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拥有前沿藏茶技术,产业规模大、交易量大。
(3)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政府积极引导,规范市场;推动文化与经济多领域融合;鼓励多方参与,共同发展文化产业。
【18题答案】
【答案】(1) 季节性积雪融水;老爷岭流域5—6月由于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多。
(2)7月份,老爷岭流域径流深变化幅度减小,因5—6月到7月,树木生长茂盛,冠层郁闭度提高,可以拦截部分降水,减少地表径流。
(3)洪峰延滞时间较短;原因:与老爷岭流域相比,圣诞村流域植被蓄积量小,树龄小,郁闭度低,拦蓄作用较小,地表径流速度较快。
【19题答案】
【答案】(1)
近地面有较强、暖湿的不稳定气流;高空有下冲冷空气,在垂直方向相遇形成强对流云团并沿一定路径排成带状,因而出现飑线。
(2)范围大、长度约800千米;生命史短、移动速度快;伴随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影响:飑线过境时往往出现雷雨大风、瞬时强降水,局地可能有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气压和风力突变,易造成交通、农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3)飑线后的冷干空气迅速替换了原本的暖湿空气,气流下沉,大气稳定,水汽条件不足,云量迅速减少,出现晴朗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