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嬉子湖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 周第 课时
主备人: 林章宁 审核人: 彭文龙 审批人: 张惠民
学 科: 地 理 班 级: 上课时间: 2016/2
课题 §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能力目标:21世纪教育网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2)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引出新课
自学导航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经验。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独立自学完 成21世纪教育网
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读图8.11完成P71活动一2.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3.引引导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并讨论得出结论。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4.引导学生阅读74页文字资料,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应采取以下行动:(1)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3)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4)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反馈练习答案 答案:1.(1)地表肥沃的土壤 沟谷 耕地面积 黄河下游 河道整治 防洪(2)温带大陆性季风 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夏秋2.略
课后反思 水土流失是环境问题还是自然灾害学生难以分清,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没区分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嬉子湖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 周第 课时
主备人: 林章宁 审核人: 彭文龙 审批人: 张惠民
学 科: 地 理 班 级: 上课时间: 2016/2
课题 §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21世纪教育网安排 二课时(1)
教学过程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自学导航 在我过北方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个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到秦岭,北抵长城。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黄土的特性,气候、植被特点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独立自学完 成
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读图8.1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到秦岭,北抵长城。2.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并阅读P67资料找出证据支持“风成说”。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3.引导学生读图8.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裸露,缺少植被;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人们开垦、开矿、修路等活动,地表疏松。4.引导学生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21世纪教育网5.引导学生阅读图8.7对话,讨论并谈谈看法。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1世纪教育网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2.黄土物质成因:“风成说”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反馈练习答案 1.(1)太行山 乌鞘岭 秦岭 长城 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2)风力 2.(1)BC (2)BCD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课后反思 黄土成因学生难以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