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8.2 生态安全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调查当地环境的变化,提升调查能力、探究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国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命观念:说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保护生态安全采取的措施,形成生态观学习重点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2.我国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学习难点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2.我国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预习案】1.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 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美国西部大开发 ,涌入西部草原的人口越来越多,草原上放牧的牲畜也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 。3.人类在意识到人与自然 的重要性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和 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4.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 和 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 与 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 与 。5.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 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 ,甚至危及国家安全。6.在我国,“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7.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保护与 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8.长江流域的 措施使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东北、华北、西北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9.保障生态安全需要全体公民牢固树立正确的 观,共同担负起保护 的责任。10.树立人与自然 的生态观,热爱自然,保护 ,全球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11.保护自然的主要工作是 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性利用,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环境 。12.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工作是在保护自然的同时,积极保护生物的 ,优化生态环境,坚持 和谐共生。【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一、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1.阅读素材,分析案例中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2.联系实际,说出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二、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3.什么是生态安全?4.保证生态安全需要怎样做?【训练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生态安全是指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状态。( )(2)我国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生态安全。( )(3)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保障生态安全需要建立在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自为的基础之上。( )2.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说法恰当的是( )A.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没有被破坏状态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与结构C.在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生物数量不发生改变D.在一定区域内,动物数量多于之物数量3.塞罕坝地区环境变好的主要原因是( )A.大范围垦荒种田 B.改良土壤 C.建造人工林 D.捕杀动物4.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C.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5.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哪项学生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 )A.校园植树 B.分类处理垃圾 C.节约用水 D.乱丢废旧电池6.下列人类活动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大量乱砍滥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C.适度放牧,建立保护区保护草原植被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出行7.“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这一目标达成的是(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秸秆焚烧 D.垃圾分类8.为减少沙尘带来的不良影响,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提高植物覆盖率 B.合理利用林业资源 C.退耕还林还草 D.在草原上过度放牧9.公益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希望人类能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倡导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关爱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B.植树造林,治理沙化耕地C.修建高效的灌溉系统,珍爱水资源 D.对于蟑螂、老鼠等有害动物宜用科学方法予以灭绝10.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活动既能改善环境,也会破坏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中属于破坏环境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 B.开展植树造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排放高辐射核污水11.为了使家乡天更蓝、水更绿,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做好宣传工作。下列做法我们认为正确的是( )①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②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③引入立体绿化概念,增加城市绿化面积;④循环用水,减少污水排放。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12.下面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A.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C.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13.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观念等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各选项是调查小组对相关变化案例总结,其中的不符合“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理念的是( )选项 变化类型 变化案例 好处A 饮食变化 健康饮食,禁捕、禁食野生动物 营养均衡,保护生态平衡B 观念变化 垃圾分类后合理投放,再生使用 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C 生活变化 添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车,房顶光伏发电 丰富生活,节能减排D 环境变化 原先的一片灌木林建设成一个食品超市 方便生活,改善环境14.保护生态环境是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减少煤、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参考答案【预习案】1.环境污染 资源滥用2.初期 破坏3.和谐共生 修复 改善4.生存 发展 破坏 威胁 功能 结构5.生态环境 社会稳定6.绿水青山7.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8.禁渔 三北防护林9.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10.和谐共生 生物圈11.停止 恶化12.多样性 人与自然【训练案】1.(1)× (2)√ (3)√ (4)√2.B 3.C 4.D 5.D 6.C 7.C 8.D 9.D 10.D 11.A 12.A 13.D 14.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