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2题。1.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牧童经济”会破坏生态环境,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对,A、D错。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减慢,但不会停滞,C错。2.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答案 C解析 “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而破坏性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错误。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3~4题。3.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2 500米以上地带 B.1 900~2 500米地带C.1 300~1 900米地带 D.1 300米以下地带答案 D解析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说明该地区人口百分比增大,人口增长快,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图中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的区域主要在1300米以下地带,是人地关系最紧张的地带。4.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 B解析 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说明人口百分比减小。其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海拔高的地区没有大量可开垦耕地;大量退耕还林,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会减小;人口迁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同样会减小。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 C解析 由图中该环境问题的成因“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及危害“地力下降”“河湖淤积”等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6.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答案 A解析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读漫画《梦回故乡》,完成7~9题。7.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B.制冷剂导致臭氧空洞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答案 D解析 漫画的主要内容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过度砍伐等问题,所以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D正确。8.图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答案 B解析 图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类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破坏也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9.解决漫画所示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避免臭氧空洞出现D.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绿化建设答案 D解析 漫画所示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解决环境污染的合理措施是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D正确。建设新城主要是解决交通拥堵、居住困难等城镇化问题,A错误。图中污染主要来自工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减少污染影响较小,B错误。研制新型制冷设备,避免臭氧空洞出现是针对臭氧层破坏的措施,C错误。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域。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①—荒漠化 B.②—生物多样性锐减C.③—水土流失 D.④—湿地减少答案 C解析 生态问题的分布有区域性的特点,①三江平原—湿地退化,②云贵高原—石漠化,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④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森林减少。11.关于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D.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答案 C解析 ④地是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长期的重采轻育导致森林减少,针对该问题应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山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12~13题。12.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可知,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为石油污染。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C正确。13.下列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可知,油膜阻挡了氧气溶解,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由材料“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可知,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加剧海洋污染程度;由材料“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可知,海洋沙漠化导致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D不正确。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答案 A解析 持续性原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图中可以看出,麦田、饲料厂和养殖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气池中的物质又回到麦田,使农田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肉类加工等,发展了经济,因此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15.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小麦、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所以①②正确;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但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把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沼气,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所以③错误,④正确。某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纳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App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该公益行动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据此完成16~17题。16.耐寒、耐旱、耐贫瘠的胡杨树适宜种植在( )A.长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答案 C解析 塔里木盆地全年降水少,土壤荒漠化较为严重,冬春季节气温低,所以在此自然环境里适宜种植耐寒、耐旱、耐贫瘠的胡杨树,故选C。17.该公益活动的意义主要是( )A.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B.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C.增加我国木材产量D.使沙漠变绿洲答案 A解析 该App用户较多,通过这款产品,用户每天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虚拟“树”。虚拟“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故能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A对。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环境友好”理念具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等特点。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是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②对。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①错。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虽然节约土地,但易加剧热岛效应,不具备“环境友好”特点,③错。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可减少污染,④对。故选D。19.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少投入、少产出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答案 A解析 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故选A。20.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C.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答案 B解析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不是节约资源的原因,A项错误;我国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人均资源少,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所以要节约资源,故B项正确;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速度慢,故C项错误;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属于我国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图甲 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图乙 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1)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2)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6分)答案 (1)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2)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体现生态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经济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利于社会持续发展。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下图为“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1)简述“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区域。(4分)(2)贵州省主要属于上述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哪个区域,简述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答案 (1)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2)长江重点生态区。水土流失;石漠化。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图1中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 图2为图1中甲地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1)图2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依据图2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2中的具体表现。(6分)(2)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2分)(3)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 (1)①生态持续发展。表现: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果蔬大棚采摘园和稻蟹共养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②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利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地热温泉发展旅游业等。③社会持续发展。表现: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设立增加了就业机会。(2)原因: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措施:雨水回灌,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3)问题: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荒漠化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措施: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牧、退耕还草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当前,城市和农村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非常之高,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最终后果将不堪设想。综合因素考虑,做好前端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前端回收,即回收任务落实到个人或家庭,是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最优策略。垃圾处理的现实问题就摆在那里,而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个人的努力。(1)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三原则中的________原则。(1分)(2)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家庭垃圾分类,作为小主人,你打算如何让你的家庭配合政府做好这项工作?(2分)(3)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意义?(3分)(4)除了垃圾分类外,减少垃圾危害有效的途径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为减少垃圾的产生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答案 (1)持续性(2)向家庭成员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桶)存放各类垃圾;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投放到指定的位置。(3)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使用资源、循环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4)养成节约的习惯,减少垃圾的产生(如节约用纸);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第五章 章末检测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2题。1.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2.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土地沙漠化 资源短缺破坏性地震 温室效应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3~4题。3.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2 500米以上地带1 900~2 500米地带1 300~1 900米地带1 300米以下地带4.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荒漠化 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 全球气候变暖6.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读漫画《梦回故乡》,完成7~9题。7.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制冷剂导致臭氧空洞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8.图中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9.解决漫画所示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建设新城,扩大城市规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研制新型制冷设备,避免臭氧空洞出现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绿化建设 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域。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①—荒漠化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③—水土流失 ④—湿地减少11.关于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12~13题。12.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人类生活污染陆上工业生产排污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港口建设13.下列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使水温降低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15.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某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纳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App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该公益行动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据此完成16~17题。16.耐寒、耐旱、耐贫瘠的胡杨树适宜种植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17.该公益活动的意义主要是(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我国木材产量使沙漠变绿洲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19.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少投入、少产出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多投入、多产出20.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图甲 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图乙 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1)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2)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6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下图为“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1)简述“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区域。(4分)(2)贵州省主要属于上述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哪个区域,简述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图1中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 图2为图1中甲地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1)图2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依据图2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2中的具体表现。(6分)(2)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2分)(3)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4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当前,城市和农村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非常之高,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最终后果将不堪设想。综合因素考虑,做好前端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前端回收,即回收任务落实到个人或家庭,是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最优策略。垃圾处理的现实问题就摆在那里,而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个人的努力。(1)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三原则中的 原则。(1分) (2)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家庭垃圾分类,作为小主人,你打算如何让你的家庭配合政府做好这项工作?(2分)(3)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意义?(3分)(4)除了垃圾分类外,减少垃圾危害有效的途径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为减少垃圾的产生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章末检测卷(学生版) .doc 第五章 章末检测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