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2.28
一、单选题(3×16=48 分)
1.(全国三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
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
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可以从百年党史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下列四个阶段与取得的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和社 中国特色社会
革命时期的伟大成 和建设时期的伟大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 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
就向世界庄严宣 成就向世界庄严宣 期的伟大成就向世界 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
告:中国共产党创造 告:中国人民站起来 庄严宣告:改革开放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性地开辟了一条适 了,中华民族任人宰 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合中国特点的社会 割、饱受欺凌的时代 的关键一招。中国大 伟大飞跃,进入了不可
主义改造道路。 一去不复返了。 踏步赶上了时代。 逆转的历史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新中国成立 75 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不可比
拟的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基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
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改造、创新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中国发展的最终最根本决定力量是党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
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
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
①通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完成了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
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强调:“自觉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
的实践,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成功之道。”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绝不犯颠覆性错误
③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为各国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决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
关键时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作出上述部署是基于( )
A.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奋斗目标
C.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D.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7.“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获得者、共产党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 70 年接力守
卫边境。37 年间,他巡逻 700 余次,行程 3 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
危为安,在苍茫的帕米尔高原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事迹启示共产党员要( )
①牢记使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②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克己奉公,于平凡中铸就不凡
④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 年 6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
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谋
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这一要求( )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表明党和国家重视民生,自觉履行社会建设职能
③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④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以下选项符合习近平这一观点的是( )
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一五”计划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③坚持先立后破,根据自身产业基础推进新产业、新模式发展
④立足科学理论,开阔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上个世纪,宁波商人背上行囊,走出宁波,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心系祖国、步履四海
的商人群体“宁波帮”。1984 年 8 月 1 日,党中央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
宁波”。这一号召极大鼓舞了海内外宁波人。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掀起了帮
宁波、兴中国的热潮。这给新时代青年的启示是( )
①传承先辈精神,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道路
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中国梦的建设者
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奋斗去书写青春荣光
④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党的纪律是“紧箍咒”,也是“安全带”。在 2024 年 12 月 26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
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
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这表明( )
①党的纪律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
②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③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的功能,又有保障激励的作用
④要坚持以纪律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5 年 1 月 6 日,热播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推出第二集《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
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反过来也会助长歪风邪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风肃纪反
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风腐同查同治( )
①体现了党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
②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③对确立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④能够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怕麻烦才能有良政。”“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同志的这
句话展现了凡事探求就里的作风。基层治理,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也正如“吃馍馍”,需要
有为民服务的“家常味”、动真碰硬的“辛辣味”和理论学习的“甘甜味”,才能干得有滋有味,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 )
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 年以来,某地党支部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中国共产党党
员纪律处分条例》纳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依托“三课一会”、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
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日常。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 )
①有利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执政水平
②彰显了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③是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④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1921 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监督”要在党的组织生
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927 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激烈
批判。1941 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有效
地教育了广大的党员干部,端正了思想认知。2012 年,党中央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以“踏石
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整饬作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不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②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执政一百多年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③党不断在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是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某 90 后大学生村支书,把乡村日常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接地气的风格、真诚为民
的姿态、为乡村奉献的决心,赢得众多网友点赞支持。如今,不少党员干部在网络上讲述奋
斗故事、参与志愿服务、为地方发展奔走鼓呼,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让“正
能量”赢得了“大流量”。这表明( )
①党的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走好群众路线
③将支部建在网上是互联网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要求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领
导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作出了卓越的历史
贡献。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
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78 年,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
一步步走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
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向着强起来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迎来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9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谷文昌,1950 年随部队南下至
福建东山,彼时的东山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仅有 0.12%、风沙肆虐的荒凉海岛。目睹当地群众
艰苦的生活,他大声疾呼,“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他成立了一支“沙荒
调研队”,在全县 400 多座沙丘上开始了艰难的测绘工作,提出“筑堤拦沙、搬土压沙、种
草固沙、造林防沙”等治沙方案。他坚持深入基层农村、深入基层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
活动,他还经常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经过 14 个春秋的辛勤
耕耘,全岛绿化率提高至 96%以上,筑起了“绿色长城”,牢牢缚住肆虐千年的沙灾。
2024 年 10 月,习近平在考察谷文昌纪念馆时指出,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
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党员干部应如何见贤思齐,像谷文昌那样做人、
为政。(9 分)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强化五级书
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全国累计选派 25.5 万个驻村工
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 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
乡村一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持科学方法、精准务实。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不一刀切、
不搞运动,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立足我国国情,充分把握减贫规律,走中国
特色减贫道路。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创新政策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守为民情怀、不负人民。脱贫攻坚中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转化成摆脱贫困的强大动能,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用心
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 (12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
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本次《条例》修订完善了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的纪律条款,
增加对不顾党和国家大局、搞部门或者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处分规定,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
署只表态不落实行为和搞劳民伤财的“形象、政绩工程”行为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增写对私
自阅看、收听有严重政治问题书报、电子读物,情节严重行为的处分规定,完善了对党员信
仰宗教、搞迷信活动的处分条款;完善对党员干部离职或者退休后违规从业行为,以及利用
原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谋利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写对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搞随意
决策、机械执行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条例》还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
来,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升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本次《条例》修订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12 分)
21.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被喻为“地球之肾”。由于自然和人
为因素,全球近 90%的湿地已消失。为了让湿地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国顺应生态文
明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湿地治理道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
视、科学部署,把湿地保护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十三届全国人大开展湿地保护法的起草工作,
进行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十
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湿地保护法,为湿地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美丽中国正在成为现实。
结合材料,从党的执政方式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湿地保护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
发挥作用的。(10 分)
高一政治考评答案 2.2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C B C C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C A A
17.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
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
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③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8.①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③坚定理想信念,久久为功,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乡村
振兴离不开党的顶层设计和部署,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科学方法、精准务实。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指导思想,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
乡村振兴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20.①促进党的纪律检查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
领导核心地位。③提醒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督促全党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
基础。
21.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法的制定,科学部署、循序推进,
精心做好顶层设计。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
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利,把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进
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把
党科学保护湿地的理念原则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湿地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