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8 Once upon a Time Section B 1a - 1d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与童话故事相关的拓展词汇,如 “brave”“rescue”“magic”“prince”“princess” 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丰富语言表达。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对童话故事进行更详细、生动的描述,包括讲述故事中的连续动作、人物的心理变化等,做到时态运用准确无误,动词过去式的形式正确,且在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使描述更加丰富、流畅。学生能够听懂关于童话故事的进阶听力材料,如含有一定情节转折、人物对话较为复杂的内容,精准捕捉关键信息,如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人物的重要决策及原因等,并能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完成难度稍高的听力任务,如填写表格、补全信息、简短回答问题等。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篇幅较长、内容更丰富的童话故事文本,在朗读过程中准确把握语音语调、节奏停顿,通过朗读生动展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角色特点,同时能够对文本中的长难句进行正确的断句和理解,提升朗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围绕童话故事开展深入的口语交流,如对故事进行续写、改编的思路阐述,与同伴就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主题思想进行辩论等,在交流中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逻辑清晰、表达连贯,同时能够积极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二)学习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如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童话故事的文化背景、作者信息等,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渠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童话故事的改编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明确分工、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攻克学习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如何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如何对童话故事进行有效的情节梳理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三)思维品质目标借助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和分析,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如对故事中的情节合理性、人物行为的恰当性进行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盲目接受故事内容,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开展故事改写、续写等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故事框架,创造出新颖的情节、角色和结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如在阐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时,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达,同时能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回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四)文化意识目标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童话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如西方童话故事中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尚、东方童话故事中对集体主义和道德伦理的强调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童话故事在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如西方童话中常出现的魔法元素与中国童话中神话传说元素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精神,使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童话故事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如勇敢、善良、坚持等品质,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价值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树立。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与童话故事拓展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熟练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能够在描述童话故事的复杂情节和细节时,正确使用动词过去式,确保时态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关键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应对含有更多细节和情节转折的听力材料,准确完成相关的听力任务。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够富有感情地朗读较长、较复杂的童话故事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同时能够理解文本中的长难句。培养学生围绕童话故事进行深入口语交流的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观点和创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和讨论。(二)教学难点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一般过去时,自然地描述过去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和事件,避免时态混淆和动词过去式的错误使用,尤其是在描述较为复杂的情节和情感时,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隐含信息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断,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意图、情感变化等深层次信息,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听力任务。培养学生在口语交流中运用丰富的语言和恰当的逻辑结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克服表达时的思维局限和语言匮乏,做到表达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和感染力,同时能够有效地回应他人观点,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童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中西方文化在童话故事中的差异和共性,并将这些文化理解融入到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法:构建逼真的童话故事情境,如在教室布置成童话城堡的场景,使用多媒体播放与童话相关的视频片段、音乐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如听力任务中的信息填空、阅读任务中的情节分析、口语任务中的故事改编阐述、写作任务中的童话续写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的成功完成,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合作探究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小组共同分析一个童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合作完成一个童话剧的表演等。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展示精美的童话故事图片、播放生动的动画视频、运用音频软件播放纯正的英语朗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Lead - in)教师提前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更多不同风格、来自不同国家的童话故事图片,如充满神秘色彩的北欧童话、具有浓郁东方韵味的中国童话等,同时在教室的角落摆放一些与童话相关的道具,如魔杖、皇冠、披风等。播放一段节奏欢快、充满奇幻色彩的英语童话故事背景音乐,营造出更加浓厚、多元的童话氛围。教师穿着一身带有魔法元素的服装,手持一本巨大的魔法书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打招呼:“Hello, dear adventurers! Welcome to our magical fairy - tale world! Look around, we are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amazing fairy tal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start a new and more exciting journey in this world. Are you ready to explore ” 学生们会被教师的装扮和热情所感染,兴奋地回应。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最近读过或听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故事,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和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如:“In this story, do you think there are any special cultural features For example, the way the characters behave or the values they show.”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关于童话故事拓展学习的主题。(二)词汇教学(Vocabulary teaching)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1a 部分的图片,图片中呈现了各种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场景和元素,如一位勇敢的骑士正在营救公主、一个拥有魔法的小精灵在施展魔法、王子和公主在城堡中举行盛大的婚礼等。教师指着图片,依次教授单词 “brave”(勇敢的)、“rescue”(营救)、“magic”(魔法)、“prince”(王子)、“princess”(公主)等。教师清晰地读出单词,并结合图片解释其含义,如:“Look at this knight. He is very brave. He is going to rescue the princess from the danger. ‘Brave’ means having no fear in the face of danger.” 然后带领学生反复跟读单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开展 “词汇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如 “brave”,让学生以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为开头,说出一个新的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单词,如 “elf”(小精灵)。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正确的单词,则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学生获胜。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巩固学生对新学词汇的记忆,同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三)听力教学(Listening teaching)教师引导学生看 1b 部分的图片,图片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场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测这个故事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教师播放 1b 部分的听力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判断图片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并在课本上标上序号。听力播放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说出他们标注的顺序,与其他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和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教师让学生翻开课本,看 1c 部分的听力任务,要求学生听录音,补全句子中所缺的信息。在播放录音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句子,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初步的预测。然后,教师播放 1c 部分的听力录音,学生边听边填写所缺信息。听力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对学生填写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如对单词的发音不熟悉、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等。同时,教师对听力材料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拓展,如 “She was in danger and needed someone to rescue her.”“The prince used his magic to solve the problem.” 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掌握重点语言知识。(四)对话教学(Dialogue teaching)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段关于童话故事讨论的对话文本,对话内容涉及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对情节的看法等。先让学生自己默读对话,找出对话中使用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和在语境中的作用。学生默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分享他们找到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和分类。然后,教师针对这些句子,详细讲解一般过去时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表达过去的状态和情感等方面的用法,通过举例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运用规则,如:“He thought the princess was very beautiful. Here, ‘thought’ is the past form of ‘think’, which shows his opinion in the past. And ‘was’ is the past form of ‘be’, indicating the state of the princess in the past.”教师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连读等技巧。跟读几遍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用所学的一般过去时进行对话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对话,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给予指导和鼓励。对话练习结束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对话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观察他们的表现。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发音准确性、语法正确性、语音语调自然度、对话流畅性和内容丰富性等方面进行打分和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话交流能力。(五)阅读教学(Reading teaching)读前(Pre - reading)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短文的标题和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但不展示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标题和图片,提问学生:“Based on the title and these pictures, what do you think this story might be about What kind of characters do you expect to appear in the story And what might happen to them ” 让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进行大胆的预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利用图片和简单的例句,教授学生在阅读短文中可能会遇到的生词和短语,如 “castle”(城堡)、“fairy”(仙女)、“spell”(咒语)、“defeat”(打败)等,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故事中的关键元素有初步的认识。读中(While - reading)快速阅读(Skimming):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短文,要求学生在 3 - 5 分钟内读完,然后回答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what is the main plot ” 学生阅读结束后,邀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细节阅读(Scanning):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短文,这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找出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主要行动、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并在课本上进行标记。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细节问题,如 “How did the prince find the princess What was the biggest challenge they faced And how did they defeat the evil witch ”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学生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细节内容,深入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读后(Post - reading)故事复述(Story retelling):教师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如故事的开头、中间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结尾如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问题讨论(Question discussion):教师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rince and princess in the story How do you think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ffects the story If you were the author, would you change the ending And why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六)语言知识讲解与练习(Language knowledge explanation and practice)教师再次系统地回顾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包括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过去习惯性或经常性的动作等,通过更多生动的例句进行展示和讲解,如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 last week. They used to tell me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when I was a child.”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般过去时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教师重点强调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通过制作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表格,将常见的不规则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进行对比展示,如 “go - went”“do - did”“have - had”“see - saw”“come - came” 等,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和记忆。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记忆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 “go 变 went 莫奇怪,d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