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755-763)安禄山史思明755-763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原因过程影响【合作探究】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合作探究】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一、安史之乱(755-763)材料一“开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李)林甫、(杨)国忠而乱。”——《旧唐书》(2)朝政腐败。(根本原因)(口蜜腹剑)阅读P20相关史事,结合材料,说说唐玄宗的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1)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一、安史之乱(755-763)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一、安史之乱(755-763)【合作探究】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材料三 从713-755年,唐对吐番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和民族),边疆形势日趋紧张(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新唐书.兵志》一、安史之乱(755-763)【合作探究】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唐朝节度使分布图(3)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镇兵50万 VS 中央禁军8万安禄山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跳“胡旋舞”一、安史之乱(755-763)安禄山,混血胡人,通晓六种语言,秉性机灵,虽胖却以骁勇闻名。他常贿赂唐朝官员为他说好话,还当了杨贵妃的养子,因此取得唐玄宗的喜爱和信任,自此平步青云,后兼任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一、安史之乱(755-763)1.原因(1)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根因)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2)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3)安禄山势力逐渐膨胀。一、安史之乱(755-763)2.过程(1)时间:(2)发动者:(3)过程:755-763安禄山、史思明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叛军占领长安。唐肃宗继位,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在回纥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763年平叛成功。一、安史之乱(755-763)2.过程一、安史之乱(755-763)3.影响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全国人口统计图材料一 (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旧唐书》材料二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人口大量减少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一、安史之乱(755-763)3.影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林料三 自国门(指中央)之外,皆分裂于方镇矣。……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谓之姑息之政。”——《新唐书·兵志》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一、安史之乱(755-763)3.影响对经济对政治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积极影响: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唐中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阅读教材,归纳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中央地方民众政治腐败(根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朝廷无力控制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原因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2.过程874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死后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3.意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不是灭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朱温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廷,大肆屠杀官员,又陆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唐朝灭亡(1)时间:(2)标志:907年朱温建后梁【想一想】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①政治腐败(根因);②宦官专权;③藩镇割据;④赋役繁重;⑤连年灾荒;⑥农民起义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历史事件 时间 对唐朝的影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建后梁755-763唐朝后期907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励精图治,以民为本,重视民生,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18年唐朝建立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代唐907年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局面形成: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地区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注意:五代相继建立,十国先后并存。(不是都在南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实质:(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材料研读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赵翼《廿(niàn)二史札记》卷二十二说说五代时期武将掌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国家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实质:(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3.南北方形势:(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2)南方政局相对稳,经济有一定的发展。(3)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后周世宗柴荣阅读相关史事,归纳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并分析他的改革带来什么影响 措施 政治经济军事影响使政权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4.周世宗改革:课堂小结唐玄宗沉迷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外中内轻)安史之乱755-763安禄山、史思明藩镇割据引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加剧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延续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随堂练习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D2.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朝政日趋腐败 B.天灾人祸,战火连年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势力膨胀B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C.黄巢起义 D.朱温建立后梁D随堂练习4.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D.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史之乱.mp4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x 黄巢起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