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调测
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区域规范作答,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填空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I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但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所不同。在近年推广的“稻虾共作”生态模式中,下列属于种群研究内容的是( )
A. 小龙虾的天敌 B. 小龙虾的增长率
C. 水稻的生态位 D. 养殖地的优势种
2. 核桃含有较多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钾、钙等,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桃中的磷脂都含C、H、O、N、P元素
B. 加热后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C. 核桃中的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D. 核桃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3. 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温度低于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均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P点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由图可知,该植物最可能是阴生植物
C. 低光强下,该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D. 高光强下,超过M点,CO2的吸收速率迅速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4. “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细胞中的某些结构起源于早期的原核生物,如图就是蓝细菌被吞噬后逐渐演化为叶绿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符合该学说的是( )
A. 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和DNA
B. 线粒体、叶绿体的双层膜中,外膜成分更接近于细胞膜
C. 被吞噬而未被消化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D. 真核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结构都是通过吞噬原核生物后演化形成的
5.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为不老而努力。古有始皇遍寻长生不老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但大部分细胞一般都会衰老、凋亡,个体也是如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B. 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青春永驻即可实现
C.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对人体是有利的
D.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陷,染色加深
6.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公布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浙江上山遗址是东亚水稻最早驯化地。通过水稻化石研究表明,至少10万年前野生稻在上山遗址生长,约1.1万年前实现驯化。如今科学家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的改良仍在继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野生稻的所有等位基因组成基因库
C. 化石是研究水稻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D. 水稻驯化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改变
7. 近日,不少“南方小土豆”纷纷涌向哈尔滨,欣赏冰雕、体验滑雪等活动。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B. 人体产热与散热仍能保持平衡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 冷觉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8. 近些年彩色油菜种植地成了热门打卡点。花开季节,成群的蜜蜂穿梭于花丛间采蜜。花期结束,油菜花化作“花泥”为土壤提供养分。成熟收获后,勤劳的农民又开始了下一茬农作物的种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泥”能为作物提供无机盐和能量
B. 各种油菜长势相同表明花田中不存在垂直结构
C. 农田四季作物不同,景色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D. 借助花色和香味吸引蜜蜂授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繁衍都具重要作用
9. 在探究基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开展了许多实验。下列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会增加
B. 肺炎链球菌侵染小鼠后,其DNA进入小鼠细胞,利用小鼠细胞中原料和酶完成自身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
C.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但该实验并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卡伽夫提出,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配对。这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1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不进入血液,但会侵入周围神经系统,再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人若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如猫狗等)咬伤、抓伤、擦伤后应尽早到医院注射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咬伤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狂犬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会降低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概率
B. 被猫狗抓伤后接种的狂犬病疫苗中含有抗原,可诱发机体产生抗体
C. 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以抵御部分狂犬病毒,但不能给机体提供持久的免疫力
11. 某环状DNA分子含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60个。θ型复制是环状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之一,图为θ型复制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θ型复制产生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互补
B. DNA复制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消耗鸟嘌呤280个
D. 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断裂,解开双螺旋结构
12. 肠道受到刺激后会引发人体呕吐,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许多女性在怀孕时也会发生妊娠期恶心和呕吐(NVP)。相关证据表明,NVP与一种作用于脑干的激素GDF15有关。GDF15是细胞应激时广泛表达的一种多肽分子。妊娠时,胎盘组织会大量合成GDF15。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应激反应时,大量的GDF15刺激脑干细胞内的受体,也会引发呕吐反应
B. 可通过测定胎盘细胞中的GDF15-RNA含量,验证胎盘组织能否大量合成GDF15
C. 迷走神经在此处按功能分类属于传入神经,肠嗜铬细胞与迷走神经之间存在突触
D. NVP通常还伴随着体重减轻、电解质紊乱等现象,表明位于脑干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13. 水肿是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的现象。孕妇在妊娠后期常出现下肢水肿现象,按压可出现凹陷。如图表示妊娠期妇女腿部肌肉组织内各结构示意图,①~④表示分布于各处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①、③中的液体进入④的量增加,都会导致组织水肿
C. 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①处蛋白质含量最高
D. 静脉注射血浆白蛋白并配合使用利尿剂可以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14. 相对多度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甲、乙和丙在不同阶段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10年至第50年间,甲种群密度一定减小
B. 第20年至第50年间,乙种群一定为优势种
C. 该群落的演替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一定不同
D. 物种丙的加入一定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15. 长时程增强(LTP)是指短时间内给突触前神经元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可产生持续数天甚至数星期的突触电位增强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为海马区中CA3区与CA1区记忆神经元之间LTP的产生机制。下列针对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谷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
B.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与不同特异性受体结合
C. 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LTP的发生属于正反馈调节
D. 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短时高频刺激下突触后膜能发生电位变化但不产生LTP
16. 盐胁迫通常抑制植物种子萌发,也有研究发现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存在浓度效应,即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则显著抑制。大黄生境主要表现为低温、高光强、盐或干旱胁迫等。为探索盐胁迫下不同品种大黄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实验得到如图结果(CK为对照组,发芽率=第10天种子萌发总数/供试种子总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大黄的品种和NaCl的浓度
B. 本实验可证明盐胁迫对大黄种子萌发不存在浓度效应
C. 本实验可证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掌叶大黄比药用大黄更能耐受盐胁迫
D. 盐胁迫下,种子发芽率下降可能与体内赤霉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含量增加有关
17. “碳库”可以分为“碳汇”和“碳源”。“碳汇”是指能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指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既是“碳汇”又是“碳源”
B. 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C. 大量捕捞海洋中的鱼类可减少“碳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 可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草地轮牧、休牧等方式,增加“碳汇”
18. 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工作人员通过探究岩龙虾种群数量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学模型,如图所示。基于对该模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自然状态下,该区域岩龙虾不能长期维持在A点数量
C. 处于B点时,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捕捞掉17只岩龙虾
D. 处于C点时,该区域岩龙虾的种群增长率约为2只/年
19.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还可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 图2的I时期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位于图1的AB段、CD段、HI段
C. 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图1过程中HI段的着丝粒分裂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32P标记,分裂结束后至少有4个子细胞带32P标记
D. 若该细胞经过分裂最终形成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子细胞,则一定是后期I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
20. 某昆虫的红眼和白眼、长翅与残翅分别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眼长翅雌昆虫(♀)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图示变化。雄昆虫(♂)中的初级精母细胞均不发生此行为,但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有1/3不育。现有基因型为AaBb(均为AB连锁,ab连锁)的红眼长翅雌雄昆虫杂交,子代白眼残翅个体占1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雄昆虫产生的AB与ab配子的比例为3:2
C. 该过程在两性中发生情况不同,属于伴性遗传
D. 雌昆虫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ab配子概率为9/20
II填空题部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在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下,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的轴突属于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该神经从结构上属于______(填“脑神经”或“脊神经”),兴奋传导到该轴突上某位点,该位点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
(2)通路A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过程①影响心肌细胞,通路B中的肾上腺素通过过程②影响心肌细胞。两种物质作用的受体相同,且都能引起心跳加快,说明两种物质_______。但两过程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效果有差异,请分析可能原因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引起抗利尿激素在_______处释放进入组织液,此过程属于_______调节。
(4)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_______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其分泌的激素具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22. 绿茶中的酚氨比(多酚和氨基酸含量之比)低会使其味感浓而鲜爽。早春时节光照不足会使茶树新梢生长迟缓,为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研究人员于茶树新梢开始生长时进行夜间不同光源的LED灯进行补光处理21天,结果如下表。
不同红蓝光质比处理 百芽鲜重(g/百个) 发芽密度(个/m2) 茶叶中酚氨比
夜间不补光 20.7 219 12.6
0.81 29.0 252 11.2
1.65 22.0 271 13.2
2.10 21.7 209 13.7
(1)茶园补光不采用绿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茶树吸收的光能在叶绿体内将H2O分解为_______,光反应中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最终可用于将CO2还原成_______。
(2)光合色素溶液的浓度与其光吸收值成正比,选择适当波长的光可对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提取光合色素时,可利用_______作为溶剂。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_______光来测定吸收值,以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3)实验结果表明,早春低温弱光环境下的茶园用红蓝光质比为_______的LED灯进行补光,实现高产优质的效果最为显著。依据是_______。
23. 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0kJ/m2·a)。
(1)该湿地有一种白鹭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向雌鸟展示自己的毛羽并前后伸缩脖颈,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信息传递。可根据白鹭的_______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对湿地进行________调查可反映该群落的物种组成。该湿地中由浅水区到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动植物种类多,优势种能决定群落的_______。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
(3)图中的B代表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某时刻,单位面积内某一营养级的干重可表示其某________。
(4)湿地具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人类对湿地的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_______多样性。
24. 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2n=8),其翅形(长翅与残翅)和眼色(红眼与白眼)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且不考虑致死。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相关遗传方式,研究小组将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昆虫与一只雄性长翅白眼昆虫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3:3:1:1。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请回答: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关于翅形和眼色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的位置,可做出________种合理的假设。理论上分析,若F1白眼果蝇均为雌性,则亲本雄性基因型为________。
(2)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现用带荧光标记的B基因作探针,与_______(指出性别和性状)果蝇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杂交(杂交原理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2个荧光点,则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眼色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3)该昆虫的正常刚毛(D)对截刚毛(d)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但不能产生精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让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
25. 乙肝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当前严峻的社会卫生问题。慢性乙肝患者长期携带HBV,主要原因是宿主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减弱,即免疫耐受。如图表示人体抵抗HBV的部分过程。
(1)图示主要显示了人体对抗HBV的_______免疫过程,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过程1是指甲细胞_______,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其分泌的________能作用于乙、丙细胞。
(2)丁细胞产生的抗体1与戊细胞产生的抗体2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下列物质最可能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
A.病毒DNA B.外层脂类膜上的磷脂
C.外层脂类膜蛋白 D.DNA聚合酶
(3)_______淋巴细胞能直接攻击被HBV侵染的肝细胞使之死亡,这种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4)HBsAg是一种乙肝抗原,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在新生期就高表达HBsAg的转基因小鼠(Tg鼠),结果发现Tg鼠不能产生相应抗体HBsAb.可用Tg鼠研究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可能的形成机制。
①Tg鼠为何不能产生抗体HBsAb?请你提出一种假设:Tg鼠体内缺乏能直接识别HBsAg的_______淋巴细胞。
②为验证假设,开展体外培养实验。
实验分组:
A组:______;
B组:______;
C组:Tg鼠的淋巴细胞+Tg鼠的吞噬细胞+HBsAg刺激。
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是否产生HBsAb。
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若HBsAb检测结果为A组阳性,B组_______,C组阴性,则上述假设不成立。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调测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I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II填空题部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交感神经 ②. 脊神经 ③. 由负变正
(2) ①. 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作用于相同的受体 ②. 肾上腺素于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同、释放量不同
(3) ①. 升高 ②. 垂体 ③. 神经-体液
(4) ①. A ②. 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植物一般不吸收绿光或绿光吸收值较低 ②. H+、e-和O2 ③. NADP+ ④. (CH2O)n和C5
(2) ①. 无水乙醇 ②. 红
(3) ①. 0.81 ②. 该条件下,百芽鲜重最高、发芽密度相对较高,酚氨比最低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行为 ②. 年龄结构
(2) ①. 物种丰富度##丰富度 ②. 水平 ③. 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 ④. 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3) ①.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②. 13.5 ③. 营养级的生物量
(4) ①. 间接 ②. 遗传##基因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能 ②. 6##六 ③. AaXBY
(2) ①. 红眼雄 ②. 不能
(3) ①. TtXdXd、TtXdYD ②. 4##四 ③. 1/12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体液 ②. 甲、乙、丙 ③. 识别抗原 ④. 辅助性T细胞 ⑤. 细胞因子
(2) ①. 两个细胞的基因的表达不同 ②. C
(3)T (4) ①. B ②. 正常鼠的淋巴细胞+正常鼠的吞噬细胞+HBsAg刺激 ③. 正常鼠的淋巴细胞+Tg鼠的吞噬细胞+HBsAg刺激 ④. 阴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