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情节的延宕方法和作用一高三联考试题举例二教材链接三延宕的方法四延宕的作用五阅读练习一高三联考试题举例齐鲁名校2025届高三12月第三次联考那棵柿子树贾荣勤二十六年前我高考落榜,来到燕赵腹地当了一名守护铁道桥的武警战士。无意中发现,指导员每天傍晚都会登上营房东南角小土山上的六角亭,先是扫视河对面桥北的哨所,然后总会有意无意地望向西南方向。这一天,我看指导员上了六角亭,也跟着爬了上去。顺着指导员的视线,看到四五里外的山头上隐隐约约有一棵树。指导员回头看了我一眼,说“那是棵柿子树,现在正是成熟时,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般的柿子。”此时,我发现指导员的眼睛特别亮。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担任了文书的工作。工作忙碌而充实,转眼到了次年的春天。这天,吃过晚饭,发现指导员在等我。他看了我一眼,问道:“最近怎么没有备考啊,不想考武警指挥学校了”见我低头不说话,指导员接着说:“真想退伍后靠你三姑的关系找工作吗?”我愣住了。他咋知道我三姑在县里当领导,甚至连我退伍后的就业想法也摸清了。或许是看出了我的疑惑,指导员用手指轻轻敲着笔记本,笑了笑说:“我不光知道你的信息,全中队所有战士的信息我都了解。你有文化,做事认真肯吃苦,我真希望你能考上军校,做一名指挥员。”说完,叹了一口气,把笔记本向我一推,径直起身离去。我拿起笔记本,发现整页都是关于我的情况。翻到下一页,是刘班长的信息。翻遍笔记本必发现中队一百多名战士的信息,都记录在册,每人一页,甚至连家人的健康状况也记得清清楚楚。我突然记起,两个月前,母亲来信说吃完我寄回家的治疗风湿的中药,她的老寒腿不那么疼了,能干些轻微的农活儿了。我当时蒙在鼓里,一直在纳闷。现在明白了,除了指导员,还能是谁呢?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放下笔记本,看向窗外。指导员在院子里踱了一圈,爬上了土山,远眺桥北岸的哨所,见无异常,又转身凝望着西南方向。我知道,他在看那棵柿子树。我出门爬上了六角亭。指导员显然知道是我来了,没有回头,轻声说道:“知道你想问我,为什么总来看那棵柿子树。”然后指导员讲起了他的故事。指导员出生于鲁北平原的博兴县农村。入伍第二年时,回家与邻村一个叫丽的女孩相亲。两人对过眼光,觉得自己等待的另一半,约定等他退伍后就喜结连理。入伍三年,他考取了武警指挥学校,毕业后,到这座铁道桥边担任了排长。工作稳定后,回老家迎娶了丽。一年后,可爱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叫哲。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少,一封封充满思念的信件,成了一家人联系的主要桥梁。可是三年前,有一次回家探亲.....我听得正入迷,一声紧急集合号突然传来,指导员和我几步纵下土山。几分钟后,指导员全副武装来到队伍前,目光坚毅地下达战斗指令:“支队接到公安厅协查通报,邻县发生一起特大人身伤害案件,嫌犯有可能会在附近出现,如发现嫌犯踪迹,务必擒获。中队长不在,我全权指挥,现在开始行动。"说完,他抓起中队部门口的自行车,飞身上车向桥北哨所而去。三天后,嫌犯被刑警擒获,警报解除了。空闲时,我经常想:指导员回家探亲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和那棵柿子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天,我揣着好奇,又跟随指导员上了六角亭。我试探着问道:“那天您讲到回家探亲……”指导员神秘地笑了笑:“以后会告诉你的。”看他不想说,我转移话题道:“按部队规定,您升到副营职就达到了带家属随军的条件了。估计很快就能升职,一家人就团聚了。”那棵柿子树的秘密,我时常想起,可是又不敢再问,只能藏在心底。转眼到了瓜果飘香的秋天。这一天,支队发来一份调令:调指导员去石家庄担任支队宣传股股长,副营职。指导员交接完工作,已是傍晚。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走,我带你去和那棵柿子树辞行。”走到半路上,我问道“那次您回家探亲,遏到了什么事”指导员有些伤感地说:“我回家探亲一般是穿军装,那次穿了一身便服。回到家,哲看到我进门,愣了一下,问我找谁。虽然儿子随即认出是我,扑进我的怀里,但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民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山包前,远远看到了那棵柿子树,树下坐着两个人。走近了,树下一个少妇和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起身向我们急速走来。小男孩高喊着“爸爸”冲进了指导员的怀抱。此时我才明白,指导员回家探亲没有被儿子认出后,索性把他们娘俩接过来,租住在了柿子树下的村子里。我眼前不由浮现出每天傍晚,丽和哲娘儿俩坐在柿子树下眺望着营房的六角亭,而指导员在六角亭凝望着这棵柿子树的情景。指导员抱着哲,转身望向那棵柿子树。那红红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在秋风中轻轻晃动,仿佛是在给我们送行。指导员放下怀中的儿子,用力握住我的手,脸色凝重地说:“我希望下次回到哨所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指挥员!”我紧握住指导员有力的大手,迎着那期待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问题: 小说在指导员叙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安排了情节上的延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①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避免故事情节的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顿生波澜。②插入协查嫌犯的内容,有利于丰富指导员的形象,突出了人物果敢、有担当的形象特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情节延宕情节延宕是小说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叙事技巧,通过故意延迟情节的进展,制造悬念和紧张感,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增强故事的吸引力。这种叙事方式并不少见,它在我们的教材课文中多有体现。二教材链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迤背着北风而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料场修缮的琐碎细节(火盆、棉被、酒葫芦) ;外出沽酒时"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的情节延宕等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在行驶着的海船上吃牡蛎,这件文雅的事毫无疑问打动了我父亲的心。他认为这是雅致高级的好派头儿,于是他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道:“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我的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位姐姐马上表示赞成。于是我的母亲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买给孩子们吃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她又说:“至于约瑟夫,他用不着吃了,别把小孩子惯坏了。”我只好留在我母亲身边,心里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很不公道。我一直望着我的父亲,看见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老水手走去。先前的那两位太太已经走开,我父亲就教给姐姐怎样吃才不至于让汁水洒出来,他甚至要吃一个做做样子给她们看。他刚一试着模仿那两位太太,就立刻把牡蛎的汁水全溅在他的礼服上,于是我听见我的母亲嘟囔着说:“何苦来!老老实实待一会儿多好!”《我的叔叔于勒》 通过船上牡蛎餐的消费表演(身份确认延宕),揭示阶级观念对人伦的异化。"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祥林嫂竟肯依?……""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祝福》(高中必修下) 鲁迅用"死亡延宕"解构封建伦理: 祥林嫂逃婚→被绑回(个体反抗失败),暗示吃人礼教对底层女性的系统性绞杀。三延宕的方法1.设置障碍在主人公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设置各种外部障碍。这些障碍可以是自然环境的挑战,如恶劣的天气、险峻的地形等;也可以是来自其他人物的阻挠,如敌人的阴谋陷害、竞争对手的恶意破坏等。如,在冒险小说中,主人公要寻找失落的宝藏,途中可能会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者被其他寻宝者设置的陷阱所困扰,这些障碍不断阻碍主人公前进,使情节发展受到延宕。小说情节延宕的常见方法2.人物内心挣扎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来延缓情节的发展。人物可能在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或者受到自身性格、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果断地采取行动。如,在爱情故事中,主人公深爱着对方,但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原因,内心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不知道是否应该勇敢地追求爱情,这种内心的纠结使情节的发展停滞不前,产生延宕效果。 小说情节延宕的常见方法3.揭示新线索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不断揭示出新的线索或信息,但这些线索又似乎使原本清晰的方向变得模糊起来,引发更多的疑问和猜测。如,在侦探小说中,当侦探逐渐接近真相时,突然发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新线索,这些线索与之前的调查结果相互矛盾,使得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情节的发展也因此被延宕。小说情节延宕的常见方法4.穿插次要情节在主要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次要情节。这些次要情节看似与主线无关,但实际上却与主线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出现可以丰富故事内容,同时也能起到延缓主要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在一部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主线情节是军队的战斗和战略部署,作者可以穿插一些士兵们的日常生活、情感纠葛等次要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丰富,同时也让主要情节的发展节奏有所放缓。小说情节延宕的常见方法四延宕的作用1.控制故事节奏情节延宕是对故事节奏的一种巧妙控制。它不像传统的直线式叙事那样一气呵成,而是通过有意的停顿和延缓,使故事的节奏变得跌宕起伏,富有变化。这种节奏的控制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2.制造悬念情节延宕能够有效地制造悬念,让读者对后续的发展充满好奇和期待。读者会急于知道主人公如何克服障碍、解开谜团或者做出最终的选择,从而被深深吸引,持续关注故事的发展。如,在悬疑小说中,随着新线索的不断出现和情节的延宕,读者会越来越好奇真相究竟是什么,这种悬念能够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3.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丰富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等。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4.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延宕的情节往往使故事发展充满曲折和变数。原本看似顺利的情节会突然出现转机,原本明确的方向会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曲折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惊喜和意外。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5.深化主题思想通过情节延宕,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同时,也能让读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如,在描写人物内心挣扎的情节中,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矛盾和困惑,进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人性、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6.增强读者的参与感由于情节延宕制造了悬念和不确定性,读者会不自觉地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来。读者们会根据已有的线索和情节进行猜测和推理,试图预测故事的走向和结局。这种参与感会让读者更加投入地阅读故事,增强他们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7.增强读者的紧张感(真实感)延宕的情节会使故事的紧张氛围逐渐升级。读者会感受到主人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如,在灾难片小说中,当主人公试图逃离危险区域时,却不断遇到各种阻碍,这种情节延宕会让读者的紧张感不断增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危险之中。 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1.控制故事节奏2.制造悬念3.塑造人物形象4.增加情节的曲折性5.深化主题思想6.增强读者的参与感7.增强读者的紧张感(真实感)小说情节延宕的作用(效果)总结五阅读练习阅读练习立 碑 (朱顺社)王家滩的王圣老汉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跑了三道街,问了五次路,拐了八道弯,傍晚时分,才找到县自然资源局周英汉局长的家门。王老汉想批一块地。他批地不是自己用,而是想为死去的村支书吴亮亮立一座碑。吴亮亮是县里的下派干部,任王家滩村支书三年多,在一次防风治沙的会战中,突然倒在工地上……走时不到四十岁。王老汉敲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原地转一圈,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他知道当局长工作忙,下班晚很正常,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嘞!要说批地,本该是村干部们办的事儿,可这些年轻人没耐性,到自然资源局找两趟,被建设用地股长一番道理顶回家,从此打了退堂鼓。王老汉了解情况后,主动把这事儿担起来。他知道自然资源局里人多,有话不好讲,就直接找到周局长家里来。他就不信,把立碑的理由讲明了,周局长会不同意。难道这件歌功扬善、顺乎民意的好事儿也办不成?哼,俺王老汉年轻时也当过村干部嘞!什么世面没见过?等俺把地批下来,让后生们也知道啥叫宝刀不老!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王老汉既困又乏,上下眼皮直打架。“老乡——醒醒,这样会着凉的。”“俺……没睡。”王老汉揉揉眼,面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齐耳短发,三十七八岁的女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蔬菜的塑料袋。“您找谁?”“俺找周局长,”王老汉见女人拿钥匙开门,心想,这位一定是周局长太太,便问,“周局长他还没回来?”“老乡,您是哪个村的,有啥事儿?”“俺是王家滩的,找他有紧要的事儿。”“王家滩的?哦,快进屋说吧。”王老汉将半袋花生从自行车上拿下来,提到屋里放在门角的凳子上。客厅面积不大,陈设简陋,一对沙发样式老旧。墙角摆放着一些测量器材和图标。王老汉见了心想,当局长的居住条件也不咋样,还不如俺农村人住的大瓦房宽敞!“您来家里千万不要带东西!”女人将一杯热茶放在王老汉面前,关切地问,“王家滩的乡亲们都好吧?”“好,好,你到过我们村?”王老汉心里暖暖的。“没有,你们村是有名的小康村嘛!”女人转过话头,“老人家,您有啥事儿,慢慢说。”“这个……”王老汉见女人举止大方,心想,这位局长太太一定是个说话算数吹风管用的人,便试探着说,“其实……对你说和对周局长说都一样:俺想批一块地。”“批地干啥?”女人一愣。“王家滩村民想为故去的支书、县里下派干部吴亮亮立座碑。”“为啥给他立碑呢?”女人摇摇头说,“老人家,立碑这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寻常人能有立碑资格的。”“吴支书可不是平常人,他的事迹登过大报纸嘞!”说到吴支书,王老汉的话就滔滔不绝,“吴支书在王家滩村任职三年多来,带领群众修路打井、植树造林,多方筹款建起了幼儿园、养老院。过去村民们赶集上会行走不便,现在进城一路畅通;过去村民们吃不上新鲜蔬菜,现在种植了蔬菜大棚;过去村里孩子上学不便、老人养老无门,现在不用出村就能解决。他办的好事儿数都数不完。王家滩村民脱贫了,致富了,奔小康了,可是……他却早早走了,俺全村人都怀念他啊!”“吴亮亮是个好同志!”女人深深点头,叹息一声。“所以,王家滩的村民合计着,要给吴支书立座碑。”王老汉动情地说,“为批地的事儿,村干部们跑乡政府,跑自然资源局,可是他们都说占用耕地不能办。俺琢磨着,这件事儿必须由局长亲自批才行,于是就来找周局长,求他网开一面……”“真难为您了,这么大年龄了,还让您跑这么远路。”“不不……吴支书为了王家滩村奔小康,把命都搭上了,俺跑点路算啥?只要能办成这件事儿,让俺步行出国都成嘞!”“您老先别急,大老远来了,不能让您饿着肚子说话,我给您做饭去。”“不用不用,批地的事儿不解决,吃饭也不香。”王老汉拦住对方说,“俺看你有主见,说话肯定灵,求你一定帮忙把这事儿办成!”“老人家,您的心情,乡亲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女人耐心解释说,“可是您知道,节约用地关乎民生大计。现在,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在一年年减少。目前,王家滩村人均耕地已不足一亩,超过了用地'红线’。因此,必须从严把关,保证使用土地的更加合理性。”“俺立碑是弘扬正气,按老话说是扬善积德的好事儿,咋能不合理呢?”王老汉竭力为自己辩解。“吴亮亮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任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分内的事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吴支书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儿。他捐款办学,救助孤寡老人……村民心里有杆秤,立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立碑是要他名声长存嘞!”王老汉把学到的名词都用上了。“可是,我们不能为死去人的'名’,不顾活着人的'命’吧!”“你这叫啥话?”王老汉听了压不住火气,“如果……故去的是你亲人,你还能这么说吗?”“我,我……”女人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你说得不错,土地是俺农民的命根子。”王老汉眼含泪花说,“可凡事都有个特殊,吴支书为王家滩村做了那么多……就这么走了,俺们放不下他嘞!今天俺是带着全村人的心愿来的,你却说出这么不近人情的话,早知道这样,俺悔不该来求你……”“老人家,你听我……说……”女人话语哽咽。“啥也别说了,俺地不批了。”王老汉气冲冲边走边说,“俺回去拆房子,把房子拆光也要为吴支书腾个地方!”“站住!”女人擦一把眼泪说,“房子是自己的,地皮是国家的,我照样有权阻止你。”“权是管活人的,死人的事儿你别管。”“对吴亮亮的事,我同样……有这个权,”女人泣不成声,“因为……我是……他的妻子……”“啥啥?”王老汉心头一震,立在那里久久未语。问题:在小说叙事中,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延宕法”。本文在结尾处才明确了“女人”是吴亮亮妻子的身份,就运用了延宕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效果。(4分)参考答案:①延宕手法减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小说中多次出现马上揭晓“女人”就是周局长兼吴亮亮妻子的身份,但随即又拉开了读者和结局的距离。②延宕手法使周局长和吴亮亮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在延宕中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吴亮亮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周局长的不忘初心、深明大义。③延宕手法能够产生一种持久而强大的吸引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丛生。(答出两点即可)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