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2.2 加强宪法监督
新知导入
看动漫·公仆
观看视频思考:如何才能不让“昔日好公仆,变为今日大贪官”?
新知导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 感受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道德修养: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
3.法治观念 : 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健全人格: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5.责任意识:树立权力监督意识和观念,增强宪法意识和观念,自觉践行宪法。
教学重点:监督权力行使。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目标:
一、监督权力行使
1.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2.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二、增强宪法意识
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一:
监督权力行使
探究新知
2023年4月23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纪检监察机关一体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依据党章对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又依据宪法和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察,不断强化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逐步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消除了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了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严密、运转更加有效。
小秦看了这则时政消息,发现多次出现“监督”二字,便产生了诸多疑问,请你帮忙解决。
为什么监督
“谁”
监 督
监 督
什 么
如 何
监 督
监 督“谁”
探究新知
1.为什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2023年7月15日,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市委、原书记周江勇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周江勇受贿犯罪所得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周江勇直接或者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人民币1.82亿余元。
思考:权力的行使需不需要接受监督?为什么?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探究新知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权力监督体系,在这些监督体系中哪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法律监督系统
党内和政府监督系统
社会监督系统
宪法监督
预算监督
党内纪律监督
政府审计监督
群众监督
媒体、舆论监督
1.为什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探究新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1.为什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权力需要监督?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探究新知
1.为什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宪法监督:“谁来监督”?“监督什么”?
探究新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第九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谁监督?
谁解释?
谁保证实施?
探究新知
2.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1)宪法监督的主体:
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全国人大常
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
01
02
地方各级
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
03
探究新知
相关链接 P27
(2)宪法监督的内容:
合宪性审查
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
监督法律
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违宪行为监督
监督人
探究新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12月26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法工委出手纠错: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有公民和企业对全面禁止性规定提出审查建议。
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
探究新知
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1
2
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3
完善和健全
维护宪法权威
追究和纠正
主体
内容
后果
④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个人)
探究拓展
探究新知
活动二:
增强宪法意识
阅读感悟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宪法主题公园
宪法诵读
宪法宣传
探究新知
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设立国家宪法日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外在监督
内在约束
探究新知
★请对照宪法文本,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写空格中的内容。
我是中国公民。
我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作为儿童,我得到了父母的抚养和教育。
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虐待儿童。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从出生到离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涉及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生命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婚姻、财产等多种权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思考:结合视频我们与宪法有什么关系
提示: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探究新知
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探究新知
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呵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探究新知
5.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设立国家宪法日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诵读
宪法主题公园
(1)国家层面:
重要举措:①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②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探究新知
5.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2)公民层面:
①学习宪法。我们要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全国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要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宪法晨读活动
宪法主题手抄报
线上知识学习
宪法专题讲座
探究新知
5.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卢梭:“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
习近平:“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怎样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②认同宪法。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探究新知
5.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宪法
(知)
认同宪法
(情)
践行宪法
(行)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探究新知
5.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国家层面: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②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2)公民层面:
①学习宪法。我们要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课堂小结






监督权力行使
(制度层面)
增强宪法意识
(意识层面)
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
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加强宪法监督的做法
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增强宪法意识的做法
①学习宪法
②认同宪法
③践行宪法
探究新知
( )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这主要体现了
A.我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B.党对法律法规的监督制约
C.宪法保证实现公民全部利益  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加严格
A
探究新知
( )2.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以下做法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的有
①宪法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唯一保证 
②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③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④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探究新知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许多城市开展了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公民(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践行宪法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
D:分析题文,题干的宪法宣传活动面向的是公民,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促进公民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故D符合题意;
ABC:科学立法主要是立法机关的职责;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的工作;公正司法是司法机关的任务;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探究新知
4.(2024·福建·中考真题)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聆听宪法讲座,走进历史资料陈列馆了解宪法发展历程……这表明( )
A.人们接受宪法监督 B.人们的宪法意识增强
C.宪法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 D.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
B:分析题文,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聆听宪法讲座、走进历史资料陈列馆了解宪法发展历程,体现了人们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宪法,反映出人们的宪法意识在不断增强;故B符合题意;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接受宪法监督,故A错误;
C:“宪法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表述本身正确,但题干重点强调的是人们积极主动了解宪法,更侧重于意识层面,而非强调宪法与人一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题干中也未得到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5.(2024·河北·中考真题)备案审查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宪法法律监督制度。在备案审查工作中应注重审查有关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不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的内容,及时督促纠正与宪法相抵触或者存在合宪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 )
A.描绘法治蓝图 B.保障宪法法律实施 C.确认公民权利 D.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加强宪法监督。
B:依据教材知识,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题文中的备案审查制度“注重审查有关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不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的内容,及时督促纠正与宪法相抵触或者存在合宪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一句,说明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加强宪法监督的表现,旨在保障宪法法律的实施,故B符合题意;
ACD:题文中未体现描绘法治蓝图、确认公民权利、解决社会矛盾等观点,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6.(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从以下这些法律的“对话”内容中能看出,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
A.“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B.“我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C.“我的任务是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相违背;故D符合题意;
ABC:A说的是刑法,B说的是民法典,C说的是立法法,它们的地位都不及宪法;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的是宪法;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7.(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规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需要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和审査,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纠正与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这一规定意在( )
①取消地方立法权力 ②追究和纠正违宪行为
③保障国家法制统一 ④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加强宪法监督。
②③④:题文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备案审查制度,规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必须接受备案和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纠正与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这一规定有利于追究和纠正违宪行为,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因而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国家法制统一。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①:题文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规定意在追究和纠正违宪行为,维护宪法权威,而不是取消地方立法权。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8.(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材料一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材料二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回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宪法宣讲活动,如:宪法讲座、宪法诵读、宪法进农村、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专题展览等。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你打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
【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③践行宪法。把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