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2025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知识点精选模块三 生物与环境任务一 生物与环境形成生态系统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的其他生物)。2.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提出问题(根据所探究的实验提出相关问题);②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假设);③制定计划(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对象要多个,避免偶然性;除所探究的实验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保持单一变量;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杂草、水稻争阳光)、合作(蚂蚁合作搬食物)、寄生(寄生虫与宿主的寄生关系)等。4.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个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作为生产者,动物作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光、温度、水、空气等)。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更高级的消费者。如草→兔→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5.生物圈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的植物每年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等等。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任务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的例子:植树造林,建自然保护区,救护野生动植物等;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等。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形成原因:人为地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燃烧煤或者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造成。危害:①土壤成分发生变化,植物无法吸收利用;②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③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④危害植物的芽和叶,导致植物死亡。(2)水污染,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3)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模块四 植物的生活任务一 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结构。(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将来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3)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4)胚根: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5)子叶:具有贮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功能,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6)胚乳: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能被碘液染成蓝色。(7)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2.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②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活的胚,种子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①首先种子吸水膨胀;②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④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⑤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抽样检测、随机取样、重复试验取平均值。3.幼根的结构与生长。(1)根尖从下自上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内含输导组织。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细胞越往上体积越大。分生区: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特点:胞小、壁薄、核大、质浓。根冠:保护组织,保护作用,细胞比较大,排列不整齐。(2)幼根的生长主要是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4.叶芽的结构和发育。(1)芽包括幼叶(未来发育成叶)、芽轴(未来发育成茎)和芽原基(未来发育成芽)。(2)芽按照着生位置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3)芽中有分生组织,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5.茎的加粗: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6.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不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和有机物。7.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一个花粉中有两个精子,雌蕊的子房里面有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8.传粉和受精的过程。(1)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方式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媒介风和昆虫。(2)受精:①萌发: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②伸长: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③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3)人工辅助授粉:①目的:为了弥补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传粉不足而给植物进行的辅助授粉。②方法: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10.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任务二 植物的物质运输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根的作用。(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2)水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散失的途径:水→根毛→根中导管→茎内导管→叶脉中导管→气孔。2.叶片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①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气孔张开;②保卫细胞失水收缩,使气孔关闭。3.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意义:①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③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任务三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和目的:①暗处理: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②部分遮光、照光:用黑纸片部分遮光再置于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形成对照,变量:光)。③取下纸片:去除纸片,取下叶片。④酒精脱色:将叶片置于小烧杯中,用酒精水浴加热直至叶片变为黄白色。⑤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前应先用清水冲洗掉叶片上的酒精(防止酒精干扰实验);⑥清洗观察:用清水冲洗掉叶片上的碘液(防止碘液干扰观察),观察叶色的变化。(2)实验现象:叶片遮光处不变蓝;未遮光处变蓝。(3)实验结论: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图解:2.光合作用。(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理: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放置氢氧化钠的叶片不变蓝,放置清水的变蓝。(2)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原理: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实验现象:①金鱼藻有气泡产生,②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3)实验——探究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方法:一张叶片切断主叶脉。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无水的一方不变蓝,有水的一方变蓝。(4)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材料:银边天竺葵实验现象:银边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5)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6)光合作用的过程。(7)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8)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②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③增加二氧化碳供应:通入气肥或施加有机肥。3.呼吸作用(1)实验--探究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原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原理:无氧条件下,蜡烛无法继续燃烧。实验现象:甲瓶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燃烧。(3)实验--探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实验现象: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4)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5)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6)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绝大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7)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8)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知 识 梳 理巩 固 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