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五、六单元自我评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有一道壮美图景:56根民族团结柱……高矮粗细并无二致,颜色质地毫无差别。这主要表明我国56个民族 ( )A.共同奋斗 B.毫无差别C.共同繁荣 D.一律平等2.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信息,判断出相应的历史主题。下面是某同学抽取到的一组关键信息。据此判断,它反映的主题是 ( )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少数民族运动会 共同发展A.民族大团结 B.祖国统一C.民族区域自治 D.少数民族盛会3.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实践,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C.缩小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4.诗歌“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两岸人民奏凯乐,百年梦圆国富强”体现了 ( )A.“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践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D.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5.下图所示信息表明了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C.“一国两制”助力香港经济腾飞D.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6.近年来,驻澳门部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C.彰显了“澳人治澳”、高度自治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7.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成功研制了中近程和中程战略火箭;1982年,我国新研制的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水下发射成功;1989年,国家邮政局以“ ——火箭腾飞”为主题发行了一套邮票。下列哪一选项填入“ ”处是最适合的 ( ) A.生物工程 B.产业结构C.国防建设 D.政治体制8.在外交部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见下图)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周恩来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经过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努力……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 ( )A.中国灵活的外交战略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10.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C.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1.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们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们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下列符合该材料反映的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1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中国选择性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关系C.中国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经济利益决定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13.21世纪……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具体表现在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14.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下表所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 )时间 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2013年以来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外交政策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色彩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C.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的赞誉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1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有了重要的力量。就像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所说:“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都是无法解决的。”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A.有利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B.使中国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C.加速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D.有利于塑造国际政治新秩序16.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我国酒泉发射基地拔地而起、刺破苍穹,当《东方红》这首清脆悦耳的乐曲响彻太空的一刹那,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载人飞船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7.2023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日。下列属于对他的评价的是 ( )A.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B.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C.研究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D.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18.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最终发现了青蒿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短片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创意无限。这表明新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A.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D.彰显了综合国力的增强19.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在修订时增加了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新词条。这反映了我国 ( )A.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B.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C.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D.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B.移动电话普遍使用C.自驾出游流行D.人民饮食结构单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0分,共60分)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4年9月15日下午3时,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庄严肃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人民的大喜日!以此为标志,A(制度)在有着5 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中国破天荒地建立起来了。材料二 从探索建立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到制定……再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告成立,我们党通过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摘编自《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 材料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 材料四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处的制度补充完整,(2分)并简述该制度的确立有何重大意义。(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2分)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分)(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2分)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分)(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分)该事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何借鉴意义 (2分)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始终奉行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们的使命。 材料二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任何主动承认(中国)的行为或者发表官方言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谋求承认的行动表示欢迎,都是有害的。——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 在我们离开机场时,他(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摘编自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2018年9月,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100名官兵赶赴刚果(金)……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 ”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2分)周恩来怎样“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2分)材料四还传递了哪些信息 (4分)23.(16分)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保障;巩固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国核垄断、核讹诈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二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材料三(1)材料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一次成功的试验现场发的贺电,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谈谈,我国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坚持什么原则 (2分)图一所示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人民解放军有何巨大变化 (2分)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促进材料三所示巨大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4分)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所示内容是我国城市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在人均消费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时间 1978年 1985年 2000年 2002年比重 8.17% 11.12% 13.4% 14.96% 材料二 下表所示内容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时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 343.4 133.61990年 1 510.2 686.32000年 6 255.7 2 282.12017年 36 396.2 13 432.4 材料三 “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的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的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进步 (2分)你还知道我国在哪些领域中领先世界 (2分,答出一例即可)参考答案1.D 2.A 3.A 4.A 5.C 6.D 7.C 8.D 9.D10.C 11.D 12.A 13.D 14.D 15.D 16.D 17.C18.B 19.C 20.D21.(1)“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2)道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分)作用: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4分)(3)核心要义: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2分)趋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4)事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分)借鉴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提供了成功范例。(2分)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2)会议:万隆会议。(2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3)变化:从敌视中国到寻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分)(4)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分)信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23.(1)“成功的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分)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2)原则: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2分)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分)(3)变化: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2分)我国国防建设已经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4)原因:科技的迅速发展;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24.(1)材料一: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说明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分)材料二: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2分)(2)原因:科技创新的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等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3)进步:我国在高端计算机研究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领域:航天领域、杂交水稻领域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