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分层作业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山 五千仞岳(yuē) 摩(mó)天B.遗(yí )民 蓟(jì)北 妻子(zi)C.漫卷(juǎn) 巫(wū)峡 襄(xiāng)阳D.涕(dì)泪 满衣裳(shang) 终不还(huán)2.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五千仞岳上摩天( )。 A.高楼 B.碰到天,形容极高 C.天空(2)遗民泪尽胡尘里( )。 A.饮完 B.全,都 C.流尽(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使人知道 B.知道 C.天刚亮的时候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B.王师北定中原日 南望王师又一年C.遗民泪尽胡尘里 孤帆远影碧空尽 D.不破楼兰终不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 ,“五千仞岳”指的是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 和很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多选)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偶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C2.B C C3.C1.黄河 华山 长 高 2.B D 3.C 4.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部编版五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课题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核心素养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重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课件出示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导入新课 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3.了解诗人 师引导: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理解题目。(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境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 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3.品读诗歌,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出示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①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黄河)“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明确: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②黄河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 预设: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④“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⑤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⑥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 ⑦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预设: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 4.情景朗读,读出情感。 师引导:前两句诗一句写黄河,一句写华山,代表着奇伟壮丽的北方山河。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 (1)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 (2)此时此刻,相信你的心中已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 (3)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5.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资料。 2.出示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遗民”是什么意思?(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3)“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 预设: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3.师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 (1)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师过渡: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 (3)“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①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 (5)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 (6)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再读后两句) 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学生写小练笔) 4.师小结:就是这样的一位老者,在罢归山阴故里之后,在秋夜将晓篱门外,还依然守望故土未收复的情景,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得不让人敬佩啊!让我们带着这些复杂的情感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四、比较阅读,总结提升 1.《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情感上: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 写法上: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 2.师总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任务单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了解诗人陆游(1125—1210),________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________________”,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________________”。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2.理解题目。二、初读诗歌,体会诗境1.自由朗读诗歌,给这首诗划分节奏。2.品读诗歌,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1)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2)品析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补充背景资料。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2.品析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四、比较阅读,总结提升《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陆游导入诗题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 “宋代四大诗人”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者简介陆游 (1125—1210)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解读诗题初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体会诗境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体会诗境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体会诗境指的是西岳华山,“五千仞”也是虚指,夸张手法,突出华山的高。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体会诗境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体会诗境齐 读女生读男生读背景资料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北宋末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是什么意思?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胡尘”指的是什么呢?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感悟诗情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望”的是什么?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感悟诗情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①一年过去了。②五年过去了。③十年过去了。④65年过去了。感悟诗情“又一年”是多少年?——(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感悟诗情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比较阅读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情感上比较阅读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法上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分层练习.doc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任务单.doc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docx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pptx 课文朗读-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