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导学案(6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导学案(6课时)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第三课 人贵自尊
第1课时 人须有自尊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自尊自强的精神一直被无数先贤所颂扬,让我们先一同走进古诗文与文言文的殿堂,去聆听那些跨越时空的智者之声。
教师:(出示材料)如何理解下面的材料?
材料:
1.《礼记·曲礼上》:“自尊而人尊之,自敬则人敬之。”
2.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生:(讨论回答)
1.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自尊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先自尊自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仰。
2.李白的这句诗,充满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自尊,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教师:(总结)没错,自尊是非常重要的,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品德建设以及事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尊?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须有自尊”这个话题吧。
教师:(出示材料,提问)下列哪些属于自尊的表现,哪些不属于?
材料:辨一辨。
①小明每天出门前都会仔细检查自己的衣着是否整洁,鞋子是否干净。
②李华在工作之余,总是抽时间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③赵六经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
④张丽在购物时,发现商家多收了她的钱。她立即向商家提出质疑,并要求退款。
⑤赵雷在与朋友相处时,总是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但同时,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⑥在团队项目中,当出现问题时,王强没有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而是主动站出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⑦小贺对待他人冷漠无情,缺乏尊重和理解,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⑧小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经常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
学生:(谈论)①②④⑤⑥属于,③⑦⑧不属于。
教师:(总结)是的。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提升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坚持自己的立场、勇于承担责任等等都是自尊的表现,能让我们做到自尊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教师:(提问)现在,同学们总结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自尊的表现有哪些,什么是自尊?
2.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尊?
学生:(回答)
1.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2.①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②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③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拓展延伸:“行己有耻”出自《论语》,是指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都是优秀的品质。
【知识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尊的表现、内涵以及如何认识自尊,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能够知廉耻、明是非,能够真诚面对自我,不卑不亢。
人须有自尊
第2课时 做自尊的人
教师:出示一则典故《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思考问题:这段材料讲了什么?
学生:晏子机智地反驳了楚王对齐国人的贬低和侮辱,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师:没错。这段文言文叙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多次想要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而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晏子,做一个自尊的人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做自尊的人”这个话题吧。
如何做自尊的人?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设计与自尊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境一:面对嘲笑
角色:小明(被嘲笑者)、小刚(嘲笑者)、小丽(旁观者)
情节:小明因穿着朴素被小刚嘲笑,小丽站出来为小明辩护,小明也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情境二:面对嘲笑
角色:小杰(不上进有网瘾的学生)、阿强(嘲笑者)、小雨(调解者)
情节:小杰因不上进有网瘾成绩下降,魂不守舍,被阿强嘲笑,小杰很难过,小雨走到小杰旁边,轻声安慰并进行鼓励,小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教师:(各找三位同学进行演绎)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表演结束后,邀请其他同学分享观看感受)
学生:面对嘲笑时,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勇敢的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上进;同时,嘲笑者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如何做自尊的人。
学生: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评,我们要有平和豁达的心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我们应当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②学会不断提升自己。真正的自尊,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在学习上,我们应努力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历练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修养。
③学会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视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世风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知识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何做自尊的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断提升自己、尊重他人,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光彩。
做自尊的人
第四课 自信给人力量
第1课时 人要有自信
教师:故事导入
女歌手与白纸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内心十分紧张。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上场,面对上千名观众,她的手心都在冒汗,担心自己在舞台上一紧张就忘了歌词。这时,一位前辈笑着走过来,随手将一个纸卷塞到她的手里,轻声说道:“这里面写着你要唱的歌词,假如你在台上忘了词,就打开来看。”她握着这张纸条,像握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许因为有那个纸卷握在手心,她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在台上发挥得相当好,完全没有失常。她高兴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辈致谢。前辈却笑着说:“是你自己战胜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实,我给你的,是一张白纸,上面根本没有写什么歌词!”她展开手心里的纸卷,果然上面什么也没写。她感到惊奇,自己靠着握住一张白纸,竟顺利地渡过了难关,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教师:看完这个小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当我们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时,我们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要有自信”这个话题吧。
自信的内涵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四幅图片。
结合刚才的小故事和以上四幅图片,谈谈你对自信的理解。
学生:自信就是觉得自己能行。
教师(总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我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自信的作用
  教师:案例分析
《乔布斯的自信与创新》
背景信息: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乔布斯以其非凡的创新精神、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乔布斯也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他的自信从未动摇,最终引领苹果公司走向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关键事件:
被苹果解雇: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解雇。面对这一巨大打击,乔布斯没有沉沦,而是坚信自己的才华和愿景,继续创办NeXT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一时期的经历,虽然充满挑战,但乔布斯的自信让他保持了前进的动力,也为他后来的回归苹果埋下了伏笔。
回归苹果并推出iMac:1996年,苹果公司陷入困境,乔布斯被邀请回归。他凭借自信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推出了iMac——一款色彩鲜艳、设计简洁、易于使用的个人电脑,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帮助苹果度过了危机,并开启了新的增长阶段。
iPod、iPhone和iPad的发布: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相继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革命性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苹果公司的市值增长。乔布斯的自信和创新精神,让他敢于挑战传统,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引领了科技行业的潮流。
问题:
1.乔布斯在面对被苹果解雇的挑战时,是如何保持自信的?
2.乔布斯的自信如何影响了他的创新决策和产品设计?
3.从乔布斯的案例中,分析自信的作用。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
教师:(总结)
1.没有沉沦,而是坚信自己的才华和愿景
2.他凭借自信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推出了iMac,后又相继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革命性产品。
3.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
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自信的来源
  教师: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自己的自信来源于哪里?
学生:结合实际回答。
教师: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知识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自信的内涵、作用、来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人要有自信
第2课时 做自信的人
教师:(出示材料)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话:“自信不是一种静态的品质,而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培养的心理状态。它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信念,以及对未来的积极预期。”
学生:思考这段话并发表感想。
教师:(总结)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自信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自信的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种信念,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坚定和从容。
然而,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体验、去反思。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雨露和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同样,我们的自信也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和积累来培养和提升。那么,自信具体怎么提升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做自信的人”这个话题吧。
如何做自信的人?
  教师:组织活动——自信障碍大扫除
步骤一:
列出障碍:全班共同在白板上列出自己的自信障碍(2-3个),如恐惧失败、担心评价、缺乏技能、缺乏准备、完美主义等。
步骤二:
记录策略:针对每个障碍,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至少一个应对策略。例如,对于“恐惧失败”,策略可以是“设定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实现,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正面的反馈。”
步骤三:
角色扮演:选取一个障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运用策略面对并克服这些障碍的情境,增强实践感。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大家通过这个活动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自信方面存在的障碍、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总结:(总结活动)这次活动有利于同学们识别自己的自信障碍并找到克服障碍的策略,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根据教材37-38并结合活动收获,归纳总结如何做自信的人?
学生: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要在新的起点上把握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再出发,坚定信心,走向未来。
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客观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避免盲目自信。
专注当下,积极行动。做自信的人,要明确目标,从当下开始,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惧失败,为自己鼓劲、喝彩。
勇于探索,增强底气。做自信的人,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通过解决问题展现实力、提升能力。
我们应该如何展现中国人的自信?
  教师:平视世界的底气,归根结底来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应该如何展现中国人的自信?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青春的自信,既体现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也体现在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们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知识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自信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展现中国人的自信。通过今天的课程,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自己生命中最亮的那颗星,自信起来,勇敢地追求梦想,拥抱更加精彩的未来。
做自信的人
第五课 人生当自强
第1课时 人要自强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小鸟从鸟巢中探出头来,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广阔的世界。它满心欢喜,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鸟妈妈告诉它:“孩子,想要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你必须学会自己飞翔,学会自强。”小鸟听了妈妈的话,开始尝试展翅高飞。起初,它摔了很多次,翅膀也受了伤,但它没有放弃。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它终于学会了飞翔,成为了天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个故事中的小鸟,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学生:小鸟遇到了不会飞翔的困难,它通过不断尝试和练习克服了困难;学到了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放弃,要自强等。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捕捉到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正如这只小鸟一样,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我们自己。因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就是——“人要自强”。
教师过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去探索“人要自强”的奥秘吧!
自强的内涵
  教师: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自强?每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自强的作用
  教师:(创设情境)
大家想象一个场景:你与几位同学一同参加了一个户外探险活动,不料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你们的船只被摧毁,被迫降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四周是茫茫大海,岛上资源匮乏,通讯设备失效,与外界失去联系。你们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生存的方法,等待救援的到来。
教师:(角色扮演)  
这里有四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物。分别是:领导者——负责统筹全局,制定生存计划,分配任务,鼓舞士气。资源收集者——负责寻找食物、水源和搭建避难所所需的材料。医疗救护者——负责处理伤口,预防疾病,确保团队健康。通讯联络者——尝试修复通讯设备,制作信号装置,寻找与外界联系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学生:(情境模拟)
学生根据孤岛的环境、面临的挑战和角色设定开始行动。领导者组织团队讨论,制定计划;资源收集者寻找食物和水源;医疗救护者处理团队成员的“伤口”(可以是象征性的);通讯联络者尝试与外界联系。
学生:(分享与讨论)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收获,讨论自强在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我们能深刻了解到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能够主动发掘自身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自强,使人奋发向上。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能够“克己”“自胜”,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
  教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多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英雄模范,既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那么,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自强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地接力传承,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知识总结】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了自强的内涵、作用和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总之,自强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前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本节课的内容,将自强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更加优秀、更加坚强的人。
人要自强
第2课时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典故,希望这个小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詹天佑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机械和工程的浓厚兴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正遭受着列强的欺凌,铁路建设也几乎被外国人垄断。然而,詹天佑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成为了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有一次,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这是一条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铁路,由于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外国人纷纷断言中国人无法完成这项工程。但詹天佑没有被这些言论所动摇,他带领工程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建成了这条铁路。他的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不仅为中国铁路建设树立了榜样,更让外国人对中国工程师刮目相看。
同学们,这个小典故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有智慧去解决问题,有毅力去实现目标。
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的事迹?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堂新课,去探寻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精神,成为真正的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师:阅读P44-45探究与分享,思考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首先,远大理想为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这些卓越的领导人在青少年时期所确立的远大理想,不仅为他们自己的人生奋斗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远大理想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这种动力不仅能够推动个人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够在生活中塑造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风貌。再者,远大理想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个人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时,就会自觉地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推动个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师:因此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教师:(出示材料)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袁隆平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成功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广泛推广,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教师: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还需要什么?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总结)没错,还需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学业上,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也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趁着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教师:下面是一则故事,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高考一结束,小志就去妈妈工作的工地帮忙,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攒点大学生活费和学费,为家里减轻负担。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一些热心人士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想为他捐款,但都被他婉拒。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小志同学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教师:是的,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除了有理想和学识外,还应该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做事、身体力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只有不怕吃苦、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知识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自强不息,不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对当下的行动指南。让我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迎接每一个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精神,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