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7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
政治认同 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增强法治意识,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树立平等观念。
健全人格 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
法治观念 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知道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责任意识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正确行使自由,践行平等。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将这一信条奉为圭臬,并在实践中努力将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循序推进,发扬光大。
阅读材料:
探究新知
探究一 无法治不自由
运用你的经验
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小蕊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阿梅
大海
自由应该是完全有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思考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自由是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探究与分享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总 结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探究与分享
思考
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总 结
含义: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探究新知
探究二 法眼看平等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观看图片思考:
思考
结合漫画和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你对平等的认识。
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国家对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惠民政策。
探究与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和政治参与权利等各种现实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亮丽风采。
思考
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在宪法第二章的第四十八条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继承法第二章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在劳动法第二章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总 结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课堂小结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含义
自由的重要性
网络自由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含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其中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此规定,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是自由的限制而不是保障
B.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C.未成年人自控力差不能有自由
D.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是绝对的
B
2.对如下漫画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司机的合法自由受到了限制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该司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强调,加强对特定群体权益的平等保护和特殊扶助,促进所有人平等分享发展成果,为实现所有人全面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是因为( )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
②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③特定群体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平等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4.(连云港中考)好友发朋友圈: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这符合平等的要求吗?你会留言( )
A.符合,这是法律赋予的特权
B.符合,不同情况可以差别对待
C.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不符合,同等情况要同等对待
B
5.某地交警在巡查中发现违停的车辆中有一些是警务用车,交警给所有违停车辆贴上了违法行为告知单,这引起了路过市民的围观。交警对违停警务用车“贴条”( )
①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②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是严格执法的体现
④说明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成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6.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下列做法侧重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是( )
①某公司在工资待遇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②我国在火车站设置现役军人特别通道
③我国适龄儿童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④我国许多城市为老人发放高龄补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7.核心素养:法治观念2024年4月25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受贿一案。这告诉我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C.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D.领导干部触犯法律一律须被追究刑事责任
A
8.跨学科·语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我国古代,也有一些关于平等的观念和思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B.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
9.自由,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人们对自由的探讨从未停止。请你从自由的角度,谈谈对以下名言的认识。(5分)
名言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这句名言表达了 。(1分)
名言二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2)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2分)
名言三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3)这句名言警示我们: .
。(2分)
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
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10.“吃播”即主播坐在网络摄像头前,向网友直播自己享用美食的过程,同时演示美食的做法,介绍美食背后的饮食文化。然而,有的“吃播”为了获取点击量,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虐式”吃播模式。
法律链接
第三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的,由广播电视、网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1)漫画折射出部分公民哪些意识的缺失?(4分)
勤俭节约意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的缺失。(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4分)
(2)请运用自由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对漫画中“吃播”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6分)
这些“吃播”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违法的。“吃播”主播有直播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吃播”进行直播时,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判断1分,分析5分)
11.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材料一: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2分)
自由、(1分)平等。(1分)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Men are born and remain free and equal in rights.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The law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ral will.All citizens have the right to take part in its making.
——《人权宣言》
(2)跨学科·英语请你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6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③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