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67张PPT)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北宋 范仲淹《灵鸟赋》
设计说明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教学此课,要充分了解演讲的特点,结合当时的背景,在讲解演讲相关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把握演讲者情感、梳理演讲思路、学习演讲技巧上,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1.他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民主战士;
2.他为了为中华民族寻找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几年不下楼,埋头做学问,十年完成几部巨著;
3.他在朋友被害之后大骂特务,不顾生命危险,号召人们争取自由、民主,进行革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体会演讲语言爱憎分明的特点。(重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闻一多(1899—1946)
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湖北浠水人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臧克家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被选入教材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民主斗士——李公朴
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淮安。家境贫困,青少年时当过学徒。在当学徒和学生期间,因受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过“五四”运动。1925年考入沪江大学。1928年考取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雷德大学。
李公朴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他为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奋斗了一生,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整体感知——知识链接
1945年11月25日晚,国民党反动派军警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制造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烈士的灵堂送去挽联并在会上发言。1946年7月11日,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遭到暗杀。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悲愤
慷慨激昂
通过背景的学习,你认为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以“最后一次讲演”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体裁,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沉郁而慷慨,富有气势,也是对在讲演过后就被暗杀的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纪念。
整体感知——文题解读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特点:
第一,针对性;
第二,鲜明性;
第三,条理性;
第四,感情深厚充沛。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liè
卑劣
诬蔑
wū miè
chǐ
无耻

屠杀
锤击
chuí
恐怖

毁灭
huǐ

卑鄙
hèng
蛮横
赋予
fù yǔ
势力
shì
tiǎo
挑拨离间
整体感知——重点字词
( )恐吓
( )吓倒、吓唬

xià

多音字
( )间距
( )间谍、间隙

jiàn
jiān
( )横幅
( )蛮横

hèng
héng
整体感知——重点字词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大批残杀。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理解词义
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整体感知——重点字词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思考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
思考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考问题
速 读课 文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痛斥、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号召人们斗争,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号召人民群众为实现民主和平的目标斗争到底。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2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痛斥罪恶行径
剖析反动派虚弱本质
号召争取民主和平
1
2
3
返回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精读细研
1.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品味第一部分
这种情绪是通过一系列的感叹句和问句传达出来的。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成什么话?”这些感叹句和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恨之情。
精读细研
2.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敌人的无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先生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人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
精读细研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和指出反动派末日来临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揭露虚伪本质: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精读细研
4.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和指出反动派末日来临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指出末日来临:
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精读细研
5.第2段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个“无耻”:强烈谴责了反动派。
三个“光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对比
敌人的“无耻”与李先生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光荣”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蔑视和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精读细研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1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2
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
品味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6-12继承传统,英勇斗争
精读细研
品味第三部分
1.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2.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精读细研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
黑暗
指全国的解放
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精读细研
1.闻一多先生的讲演是针对哪些人?
针对国民党特务
爱国青年
李公朴烈士
自主思考
精读细研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是如何传达他的鲜明立场的?
方式一:运用具有强烈感彩的词语
国民党特务:最卑劣、最无耻、偷偷摸摸、
污蔑、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李公朴烈士:光荣、正义、骄傲、昆明的光荣、
昆明人的光荣、昆明无限的光荣
贬义词
褒义词
精读细研
方式二:运用不同的句式,增强语势,充分表达爱憎情感,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杀不完的!
(3)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设问句)
(反问句)
(感叹句)
精读细研
方式三:运用多种修辞,感情强烈,具有论辩力量
(1)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特务们的必然下场,表达了演讲者对反动派强烈的憎恨和蔑视,增强了民众争取民主、和平的信心。
精读细研
方式三:运用多种修辞,感情强烈,具有论辩力量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进行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之大,既打击了敌人,又使听众对未来充满信心。前一个“李公朴”指李公朴先生,后一个“李公朴”指像李公朴一样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人。
精读细研
方式四:变换人称,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正面指斥,揭露敌人)
(2)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敌人的用心)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鼓舞人们团结斗争)
精读细研
演讲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
谈及特务时用“你们”,既表明对方是一个群体,也表明和对方是两个敌对的阵营,有种面对面指斥对方的气势,可以痛快淋漓地斥责特务,同时显出演讲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发起攻击的情态。
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明演讲者与听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以及演讲者坚定的立场。
精读细研
(1)多用口语,情感强烈。
(2)不断变换的人称,有力地配合情感表达。
(3)运用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式,强化感情。
(4)运用反复、对比修辞,增强气势。
这篇演讲词有怎样的语言特色?
精读细研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口语可以充分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的作用,可以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不仅不令人感到啰嗦重复,还会使人感到印象格外深刻。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采用书面形式表达,由于言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不是直接接触,所以在修辞上要求有严密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精读细研
演讲要求:
1.发音正确,声音响亮;
2.突出重音,掌握节奏;
3.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爱憎分明。
精读细研
1.演讲词的通俗性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语言口语化,句式简短,通俗易懂,感情强烈。
精读细研
读课文,感受演讲词的特点
2.演讲词的条理性
此文虽然是即兴演讲,但思路清晰,脉络清楚。闻一多先生首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荣。然后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鼓舞人民的斗志。最后鼓舞云南人民发扬优良传统,继续斗争,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精读细研
3.演讲词的鼓动性
找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语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示例:(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精读细研
品析语言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句表明闻先生对卑劣凶残地杀害李公朴先生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愤恨和鄙视。
②“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句既是对李公朴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行为的赞颂,又隐含着对卑劣无耻、丧心病狂的反动派的痛恨。
从开头到“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有五个感叹句,各表达了闻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③“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两句表现闻先生对蛮横无理、凶狠残暴的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④“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当面的质问、斥责,喷发出闻先生对卑劣无耻的反动派的一腔怒火,表现了闻先生对卑劣的反动派的极端蔑视。
精读细研
分析重点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此句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说明反动派终将被人民消灭。
精读细研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课堂小结——归纳主旨
整篇演讲,作者爱憎分明,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篇演讲稿是否对大家形成了强烈的感召?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感受了这篇演讲词的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条理性和鼓动性,把握了语言特色,进而明确了相关演讲技巧。这场讲演虽已过去几十年,但是闻一多先生那爱憎分明的情感、一往无前的气势、慷慨献身的无畏仍然感染着我们。
课堂小结
1.句式多变,语言通俗
本文运用感叹、问句等多种句式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第2段中“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作者运用感叹句和疑问句直言质问国民党反动派,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愤慨之情。此外,文章多用短句,且语言浅显易懂,便于听众理解,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课堂小结——写作特点
2.运用对比,爱憎分明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对立的角度,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例如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将敌人的“无耻”与李先生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光荣”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和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课堂小结——写作特点
3.分析精辟,一针见血
作者分析精辟,一针见血。例如第4段中“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在害怕啊!”作者直击敌人内心,精辟地分析了李先生被暗杀的深层原因,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反动派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
课堂小结——写作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
赞扬李公仆,痛斥国民党
剖析国民党,坚定人民信心
号召人民,表明决心
敌人必败
人民必胜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积累拓展
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自古以来,不少忠肝义胆的人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身取义,他们的义举也永远在人民的心中,流芳百世。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积累拓展
烈 士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积累拓展
布置作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卑劣(liè) 凭借(pín) 悲愤(fèn) 挑拨离间(jiàn)
B.赋予(yǔ) 租赁(lìn) 蛮横(hènɡ) 义愤填膺(yīnɡ)
C.窈窕(yǎo) 溯洄(suò) 发髻(jì) 慷慨激昂(kǎi)
D.缄默(jiān) 殉难(xùn) 号召(zhào) 怒不可遏(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跨越 诬灭 光明正大 卑鄙无耻
B.箬蓬 屠杀 道貌岸然 横行霸道
C.复僻 承认 水落石出 辗转反侧
D.赔偿 协商 黄发垂髫 沧海桑田
B
D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③无耻啊!无耻啊!
A.借代 设问 反复 B.比喻 反问 反复
C.借代 反问 反复 D.比喻 设问 反复
C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4、如今,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忙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数字阅读,也称电子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研究发现,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更多优点。请列举数字阅读的优点,不少于三点。
(针对“数字阅读的优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不少于200字。
(具体分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清楚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语言简明、
连贯、得体即可。)
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自主选读两篇名人演讲稿,与同桌交流阅读体会。
2、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总体来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请以“我的梦想”为话题,写一段演讲稿。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第2题示例:
毛毛虫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变成美丽的蝴蝶,鸟的梦想是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蜗牛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跑得跟袋鼠一样快,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曾无数次梦想: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当上了教师,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下课后,我要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我还要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我知道,要实现这一梦想,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相信:梦想,是人生中的启明星,能指引前进的方向;梦想,是一枚徽章,是人生中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人生才会更精彩!
坚定信念,放飞梦想,我不会轻言放弃!树立信念、放飞梦想,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让梦想飞翔,让信念开花,我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为我加油吧!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