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性检测
地理
本试卷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北省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近年来,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县城产业园区三大承载空间,秭归县柑橘产业形成了县—乡(镇)—村产业功能协调互补的特色发展模式(如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1. 秭归县在柑橘种植中实施标准化建园,主要为了( )
A. 降低生产成本 B. 扩大市场范围 C. 保障产品品质 D. 改善生态环境
2. 适合在集镇布局的柑橘产业环节有( )
A. 社会化服务、精深加工 B. 柑橘研发、产地初加工
C. 文旅融合、柑橘种植 D. 产地初加工、商贸流通
3. 秭归县柑橘产业特色发展模式突出体现了( )
①多产业融合发展②产城融合发展③产业集聚发展④产业转型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老铁路(昆明—万象)开通以来,货运量快速增加,但沿线物流园区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某科研团队综合考虑多因素,在老挝北部设计了中老铁路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案(如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方案中核心物流节点的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基础设施 B. 多式联运 C. 土地面积 D. 科学技术
5. 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利于中老铁路( )
A. 增加客流 B. 运转灵活 C. 提质增效 D. 提升运速
我国城市群经济活力大,流动人口多,流入人口有居留、落户等不同的意愿。如表示意2017年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外部流入人口居留落户意愿的差异。据完成下面小题。
居留/落户意愿 城市群名称 外部流入/%
居留意愿 京津冀城市群 48.45
长三角城市群 38.65
珠三角城市群 32.92
落户意愿 京津冀城市群 63.99
长三角城市群 46.55
珠三角城市群 42.88
6. 图中三大城市群外部流入人口落户意愿占比高于居留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城市落户门槛 B. 区域交通联系 C. 人口流动距离 D. 公共服务待遇
7. 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低,主要是因为( )
A. 工资水平低 B. 就业压力大 C. 环境质量差 D. 生活质量差
某年3月,北非撒哈拉地区发生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研究表明,本次沙尘暴主要受高压和冷锋天气系统影响。如图示意本次沙尘暴发生期间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据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受冷锋影响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图示高压系统对本次沙尘暴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增加近地面沙尘浓度②降低近地面沙尘浓度③沙尘向四周扩散④沙尘向中心聚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本次沙尘暴扩散到了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促使沙尘传播的风向是( )
A. 高压北侧的偏西风 B. 高压南侧的偏东风
C. 冷锋东侧的偏西风 D. 冷锋东侧的偏东风
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立杆测影的拓展探究,在学校某墙壁南面o点设置一横杆(与墙垂直),测量一年内二分二至日正午杆影端点的位置,并标注为a、b、c(如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11. 一年中,杆影端点由c点移动至b点过程中( )
A. 广州白昼逐渐变长 B. 西安日落方位逐渐偏南
C. 北极极昼范围扩大 D. 南非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12. 若黄赤交角增大1°,则图中( )
A. oa长度变长 B. oc长度变短 C. ob长度变短 D. ac长度变长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中国新疆的天山北坡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海拔从南到北逐渐降低,土地类型依次为山区、山前、平原绿洲和荒漠,平原绿洲主要种植棉花,灌溉农业发达。如图示意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据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 )
A. 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B. 随深度增加山前变幅最小
C. 与土壤深度呈正相关 D. 随海拔升高表层变幅最大
14. 推测随着海拔升高,该流域( )
A. 微生物活性减弱 B. 枯枝落叶分解加快
C. 土壤孔隙度减小 D. 植被光合作用增强
15. 能够增加该流域平原绿洲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措施有( )
①加强深耕松土②推广秸秆还田③发展节水农业④推行休耕轮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因机场而生的廊坊临空经济区(图中虚线圈内)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地带。近年来,廊坊临空经济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用,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培育的研发生产集群加以推进,着力构建生命健康全产业链,聚焦创新型疫苗、合成生物学、高端医疗设备、脑机科学、高端医疗服务5个领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1)简述廊坊临空经济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条件。
(2)从产品、交通、市场三个角度说明生命健康产业在廊坊临空经济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3)分析廊坊临空经济区构建生命健康全产业链的好处。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流域地处我国西南亚热带高原山区,季风气候显著。近年来,受流域入湖河流及湖区水文环境影响,邛海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某科研团队在邛海湖区设置5个采样点对湖区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湖区水质存在明显区域与季节差异,L5采样点水质最差。调查发现,当地已经通过在邛海流域上游增加植被、湖滨湿地修复等措施进行水质改善。如图示意邛海主要子流域及邛海采样点分布,如表示意2020年邛海主要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子流域 农业类用地面积占比/% 生态类用地面积占比/% 建筑类用地面积占比/%
官坝河流域 33.39 66.06 0.55
鹅掌河流域 22.94 76.86 0.19
小青河流域 36.21 62.89 0.90
小渔村流域 88.38 062 11.23
高仓河和土城河流域 49.04 29.44 21.53
(1)说明邛海湖区L5采样点水质最差的主要原因。
(2)推测L1~L4采样点冬春季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并做出合理解释。
(3)简述邛海流域中上游植被增加对邛海湖区水质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状沙丘是在主风向和次风向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网格状沙丘,根据格状沙丘形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长格状沙丘和方格状沙丘。在腾格里沙漠西南部的民勤地区和东南部的沙坡头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格状沙丘。研究发现,与沙坡头相比,民勤地区格状沙丘体积大,迎风坡下部植被较多。图1示意2010年和2020年两地区格状沙丘形态及位置(两图幅比例尺相同),图2为两地区全年起沙风风频玫瑰图。
(1)简述腾格里沙漠西南部长格状沙丘的形成过程。
(2)指出2010—2020年沙坡头与民勤地区格状沙丘移动速度的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地区的海岸线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变迁,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图示意不同时期上海地区海岸线位置及相应时期气温波动变化。
有人认为:“气温变化决定了上海地区海岸线位置的变迁。”请你对此说法提出质疑(表明观点),并从气温变化与海岸线变迁关系的角度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述与材料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性检测
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D 7. D
【8~10题答案】
【答案】8. C 9. A 10. B
【11~12题答案】
【答案】11. B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D 14. A 1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临近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接受北京、天津的辐射带动;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可提高经济效益。
(2)可借助北京雄厚科研实力及相关配套,利于产品创新与技术攻关;廊坊临空经济区靠近国际机场,且周边有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交通便利,提高效率;京津冀地区市场需求大,既可服务本地市场,又能依托航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3)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7题答案】
【答案】(1)采样点处支流流域农业开发程度深,污染物大量进入湖泊;上游大量用水,入湖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2)冬季污染物浓度高于春季。原因:冬季温度低,水体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冬季降水少,水体自净能力弱。
(3)悬浮物减少,水体更清澈;拦截上游污染物,降低湖区水体污染;水体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增强。
【18题答案】
【答案】(1)西北风等主风向长期吹拂,搬运和堆积沙粒,形成沙丘,多个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在东风等次风向作用下,形成了一些与主风向相交的横向沙丘。主风向和次风向持续交替作用,沙丘链不断延伸,横向沙丘也不断发育,最终形成长格状沙丘。
(2)沙坡头格状沙丘移动速度快于民勤地区。沙坡头地区风力作用更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民勤地区起沙风风频相对较低,风力作用相对较弱,沙丘移动速度较慢;民勤地区格状沙丘迎风坡下部植被较多,植被具有固沙作用,阻碍沙丘的移动。
【19题答案】
【答案】气候变化对上海地区海岸线位置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南宋时期气温处于较低阶段,但之后元朝到清朝期间,气温变化并非单调变化,海岸线却持续向海洋推进,说明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海岸线位置。除气温外,河流泥沙沉积也会影响海岸线位置。长江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沉积,会使陆地面积不断向海洋扩展,推动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而且人类活动,如围海造陆等,也会改变海岸线的位置,所以上海地区海岸线位置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仅由气温变化决定。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