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依法行使权利 作业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依法行使权利 作业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3.2依法行使权利作业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2025年1月29日,安徽蚌埠一男子带母亲在电影院看电影,嫌弃自己座位视线不好,强行霸占他人座位。双方协商无果后一发不可收……报警、关电影,全场300人被迫退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护社会秩序要遵守规则②行使个人权利有界限
③协商是最有效的维权方式④自由与规则不可兼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张某在专卖店购买的冰箱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张某正确的维权路径应该是( )
①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②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
③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④与冰箱专卖店协商解决
A.②→③→① B.③→②→④C.④→②→① D.④→②→③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的是( )
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
D.人民法院就郑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
4.近年来,网络直播日渐繁荣,许多人随时随地直播,并通过网络平台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以下是在以“‘随手播’侵权/不侵权”为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四辩的部分观点。如果你是点评专家,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手播”他人违法行为,不构成侵权
B.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随手播”不构成侵权
C.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若拍摄时损害了他人合法权利则会造成侵权
D.未经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对他人进行“随手播”,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
5.为了实现“做中学”,我市某初中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们收集了以下一组漫画图片,你认为适用于以下哪一个主题的学习?(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经济权利受法律保护 D.行使权利有界限
二、辨析题
6.如今,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平台。对此,有人认为,在“微博”“微信”上公民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行使参与、表达、监督等政治权利。
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D D B D
1.A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秩序、依法行使权利。
①②:一男子带母亲在电影院看电影,强行霸占他人座位,这是不遵守秩序的表现,这启示我们维护社会秩序要遵守规则;男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启示我们行使个人权利有界限,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诉讼是最有效的维权方式,故③说法错误;
④:规则是为了保障自由,二者可兼得,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D
【来源】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详解】本题考查维权途径。
②③④: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故张某正确的维权途路径是与并向专卖店协商解决,向工商部门投诉,最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正确排序是④→②→③;
①:张某应该提起民事诉讼,不是刑事诉讼,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D
【来源】2022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D:人民法院就郑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体现了人民法院通过诉讼形式解决纠纷,故D选项说法正确;
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属于通过非诉讼手段进行维权,与诉讼无关,故A选项不合题意;
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属于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与诉讼无关,故B选项不合题意;
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体现了我国保障公民劳动权,与诉讼无关,故C选项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B
【来源】2023年重庆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A卷)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但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随手播”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否则就构成侵权;B错误;
A: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手播”他人违法行为,不构成侵权,因为这没有超越法律的界限,A正确;
C: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若拍摄时损害了他人合法权利则会造成侵权;C正确;
D:未经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对他人进行“随手播”,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D正确;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5.D
【来源】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
BD:仔细观察漫画内容,“不让走”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对员工搜身检查,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图三是不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图四中的父母没有尊重儿女的隐私权,这都表明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侵害,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严权,说明了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故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AC: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D。
6.题中观点不正确。因为①如今,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平台,但是,公民在发表自己的言论,行使监督权时,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②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维权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等。
【来源】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分析】考点考查:行使权利有界限、依法维权。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在“微博”“微信”上公民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行使参与、表达、监督等政治权利;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论据②: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
论据③:维权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