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两课时课件+教学设计(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两课时课件+教学设计(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农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结合印度的气候、地形、经济和技术条件,综合分析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思考印度如何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品种等措施应对水旱灾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走进一家印度传统餐馆,号称“猴哥赞过”。老板为我们端来了印度飞饼、咖喱香饭等各色美食。
黄油咖喱鸡
脆球饼
薄面饼“恰巴提”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根据以上美食,我们可以推测:印度当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水稻种植区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岛沿海平原
小麦种植区
恒河中上游平原、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水稻和小麦作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们的生长习性有很大的差异。
水稻好暖喜湿
小麦耐寒耐旱
活动:认识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
1.水稻生长需水量较大。认识印度水稻主要产区的分布。
(1)从地形、降水两方面,说说在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种植水稻的优势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
降水丰富
活动:认识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
(2)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说说在德干高原降水量较少的地方种植水稻依赖的主要条件。
修建水利工程,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培育耐旱品种,减少对水的需求。
活动:认识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
2. 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从方位、地形、降水等方面,描述印度小麦主要产区的分布特点。
小麦主产区位于印度北部,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和恒河中上游的平原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下。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我们来到印度多日一直大雨不断。一问才知,原来是赶上了印度的雨季。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风向 源地 降水 季节 时间
1月
7月
东北风
陆地
稀少
旱季
10月~次年5月
西南风
海洋
丰沛
雨季
6~9月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印度的降水极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发,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为印度想一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呢?
大力发展水利工程
改良品种
印度为什么成为粮食出口大国?
印度的粮食出口量大,其中稻米出口量约占世界的1/4,居世界第一(2020 年)。印度人口数量与我国相当,国土面积不到我国的 1/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我国。那么,印度为什么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第一,印度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高达 1.6 亿公顷,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第二,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酒类、肉类占比小,因此用于酿酒和饲养动物的粮食少。第三,印度通过出口粮换取大量外汇。
发展迅速的
服务外包产业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发达国家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外包给国外的专业团队。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阅读课本44页文字和图8.35,完成下面问题。
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地位。
3.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哪些好处?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1.思考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有哪些。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英语普及
劳动成本较低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地位。
3.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哪些好处?
目前,印度服务外包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
创造就业机会
赚取大量外汇
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活动:认识印度服务外包来源地的构成
1. 为什么印度的服务外包收入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和英国?
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和英国都以英语为母语,印度人用英语和他们沟通非常方便。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所以很多英美企业喜欢把工作外包给印度。
印度和英美有较大的时差。当美国是晚上时,印度是白天。这样印度可以继续工作,保证英美企业的业务24小时不停运转。
印度政府为了吸引外国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这让美国和英国的企业更愿意把业务交给印度。
活动:认识印度服务外包来源地的构成
2. 推测可能成为印度服务外包来源地的亚洲国家,并说明理由。
3. 有观点认为,印度服务外包来源地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谈谈你的看法。
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这些国家对IT服务、客服和技术支持有较高需求,而印度的成本优势、技术人才储备和多语言支持能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此外,时区接近和文化相似性也促进了合作的可能性。
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原因:政府支持,产业优势明显。
当堂练习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二,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是其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图1为“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2为“印度沿78°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例A表示的粮食作物是____,其主要分布在( )
A.水稻,恒河中下游平原
B.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C.水稻,德干高原西北部
D.小麦,恒河中下游平原
2.印度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众多 B.热量不足
C.耕地面积小 D.灾害频发
当堂练习
肉桂是印度居民制作食物时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下图为小组同学收集的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印度图示作物中,与肉桂生长习性大致相同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苹果
4.印度种植肉桂的有利条件有( )
①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③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高
④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当堂练习
5.频繁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与印度水旱灾害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风    D.东北季风
6.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其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①国土面积大 ②劳动力成本较低 ③英语普及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谢谢观看(共32张PPT)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能够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经济和文化因素,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4.地理实践力:通过情境创设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感知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你因阅读《西游记》对传说中的天竺国特别感兴趣,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让我们化身现代“取经人”,开启一场21世纪的“新西游”之旅......
世界人口
大国
我们乘坐的“现代取经号”飞机即将降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请同学们阅读图8.25,找到印度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印度的地理位置
30°N
10°N
70°E
90°E
位于 半球和 半球。
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跨 和 (温度带)。


10°N—30°N
70°E—90°E
热带
北温带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印度的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 面,亚洲 部。东临 湾,西临 海,南临 洋。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西南

孟加拉
阿拉伯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陆位置
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的地形特征
1. 在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印度北靠地势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面积广大、低矮平缓的德干高原。
印度的地形特征
2. 分析印度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印度的河流
恒河发源于 山脉的南麓,河流自 向 注入 湾。是印度的第一大河。
3. 在图中找到恒河的位置。根据印度的地势特征,分析印度河流的大致流向。
喜马拉雅
西北
东南
孟加拉




印度的河流
路过恒河,你发现河水并不是很清澈,却仍有很多人下水沐浴。这是为什么呢?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恒河是从湿婆的头发中流出的,被称为“恒河下凡”。
恒河被认为具有洗礼的力量,可以净化人们的罪孽。因此,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信徒前来恒河边沐浴。
印度的人口
来到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我们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小火车。
印度的人口
印度的人口数量变化(1950-2020年)
1950年,印度人口不到4亿;
2020年,印度人口近14亿。
人口增长迅速
世界人口大国
印度的人口
日本和部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2020年)
印度人口年龄构成(2020年)
比较下面图表,思考印度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日本比有什么差异?
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而印度劳动人口比重大。
印度的人口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的分布特点。
1. 印度人口密度较高
2. 印度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恒河平原及部分沿海地区人口极其稠密。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人口数量均超过1000万。
孟买——印度最大的海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新德里——印度首都
加尔各答——印度的麻纺织中心
活动: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1.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并将要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印度是世界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约70%的人生活在乡村。印度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和机械化程度不高,较多依赖劳动力投入。
印度是世界重要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销量达1.62亿部。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1:
优势2:
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活动: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2. 阅读表 8.2,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千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印度 0.11 220.63 1958
世界 0.18 350.03 10798
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2020年)
印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供给不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并非负担,而是优势;也有观点认为,印度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说说你的看法。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试图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之一,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少生。
图中为一印度教主,娶了39个老婆,拥有94个儿女,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家庭。
活动: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印度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利于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有趣的印度文化
今天的“新西游”之旅让我们了解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点。印度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国家,宗教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宏伟的泰姬陵到古老的瑜伽传统,从色彩斑斓的洒红节到宝莱坞的歌舞电影,无一不展现了印度独特的文化魅力。
洒红节(Holi)是印度最欢乐的节日之一,被称为“色彩的节日”。每年春季举行,人们互相抛洒彩色粉末和水,庆祝春天的到来和善战胜恶。洒红节象征着团结、平等与新生,人们通过音乐、舞蹈和美食表达喜悦,打破社会隔阂,传递爱与宽恕。
印度人对牛非常崇拜,尤其是颜色浅的牛在当地人眼里非常神圣,在街上会看到牛自由行走,车辆和行人都会礼让它们。
泰姬陵是印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深爱的妻子穆塔兹·玛哈尔而建造的。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不仅美丽,还象征着永恒的爱情。
当堂练习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下面两图分别为印度一生活场景和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资料,印度人口特点不包括(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增长快
C.老龄化严重
D.人口分布不均
2.针对本国的人口特点,印度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控制生育计划 ②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③发展经济解决就业 ④大量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读“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3.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与序号所代表的国家边境( )
A.④ B.③
C.② D.①
4.②附近河流下游冲积形成的地形是( )
A.印度河平原 B.德干高原
C.恒河平原 D.东高止山
当堂练习
2022年女足亚洲杯比赛在印度的孟买和浦那举行。2022年2月6日中国姑娘们在浦那捧起了亚洲杯冠军奖杯。根据印度简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其西临甲( )
A.印度洋 B.阿拉伯海
C.孟加拉湾 D.红海
6.决赛地点浦那位于印度的地形区乙的西部边缘,
乙是( )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恒河三角洲
当堂练习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读“印度简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地形剖面图所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喜马拉雅山脉,B是印度洋
B.A是乌拉尔山,B是大西洋
C.A是喜马拉雅山脉,B是北冰洋
D.A是乌拉尔山脉,B是太平洋
8.读印度简图,图中A地形区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C.地表崎岖,沟谷幽深 D.地势低平,沃野连绵
当堂练习
谢谢观看第八章第三节 《印 度》(第2课时)
教学课题 印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农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结合印度的气候、地形、经济和技术条件,综合分析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思考印度如何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品种等措施应对水旱灾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印度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分布的形成条件。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利与弊)。 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兴起背景及其对全球化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化身“现代取经人”,初步领略了印度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印度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印度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其农业生产?除了农业,印度还有哪些特色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1.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教师:走进一家印度传统餐馆,号称“猴哥赞过”。老板为我们端来了印度飞饼、咖喱香饭等各色美食。(展示美食图片:脆球饼、黄油咖喱、印度飞饼、薄面饼“恰巴提”等) 根据以上美食,我们可以推测印度当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学生:小麦、水稻 教师: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学生:水稻主要种植区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岛沿海平原;小麦则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印度特色美食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推测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 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水稻和小麦作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们的生长习性有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认识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 1.水稻生长需水量较大。认识印度水稻主要产区的分布。 (1)从地形、降水两方面,说说在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种植水稻的优势自然条件。 (2)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说说在德干高原降水量较少的地方种植水稻依赖的主要条件。 2. 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从方位、地形、降水等方面,描述印度小麦主要产区的分布特点。 教师:我们来到印度多日一直大雨不断。一问才知,原来是赶上了印度的雨季。印度的雨季在什么时候?对印度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第七章的亚洲气候类型图,找出印度的气候类型。分析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地形、降水)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技术)综合分析印度粮食作物分布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气候类型图,帮助学生理解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印度的降水极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发,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为印度想一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呢? 学生:兴修水利工程、改良品种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人类活动改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教师:什么是服务外包? 发达国家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外包给国外的专业团队。 学生:阅读课本44页文字和图8.35,完成下面问题。 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地位。 3.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哪些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兴起背景、优势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全球视野。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较高。结合热带季风气候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教学,帮助学生从自然和经济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印度。 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可以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如印度的水旱灾害事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候的利弊。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跨学科内容(如历史、经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印度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鼓励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制作报告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印度的认识。第八章第三节 《印 度》(第1课时)
教学课题 印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能够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经济和文化因素,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4.地理实践力:通过情境创设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感知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的终点是哪里? 学生:天竺! 教师:没错,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今天,我们将化身现代“取经人”,开启一场21世纪的“新西游”之旅,探索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点。 【设计意图】以《西游记》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我们乘坐的“现代取经号”飞机即将降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请同学们阅读图8.25,找到印度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学生: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①印度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②印度的纬度范围是多少?(8°N-37°N) ③印度的海陆位置如何?(南临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印度的地形与河流 教师:①在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②分析印度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 ③在图中找到恒河的位置。根据印度的地势特征,分析印度河流的大致流向。 学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路过恒河,你发现河水并不是很清澈,却仍有很多人下水沐浴。这是为什么呢?(图片展示并介绍) 3.印度的人口 教师:来到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我们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小火车。(播放视频) 教师:1950年,印度人口不到4亿;2020年,印度人口近14亿。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人口增长迅速。 教师:印度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日本比有什么差异? 学生: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而印度劳动人口比重大。 教师:那印度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学生:阅读课本40页图8.29,进行归纳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 合作探究: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2. 阅读表 8.2,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3.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并非负担,而是优势;也有观点认为,印度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今天的“新西游”之旅让我们了解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点。印度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国家。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印度文化图片(泰姬陵、洒红节等),感受印度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文化展示,增强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西游记”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利用地图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