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基础主干落实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1)地球是一个 。(2)认识过程。2.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填图绘图】·圈画:在图上描绘赤道。·填图:在适当位置填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特征: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 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 、形状及名称等。3.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 。教材再开发·P2——图1.1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1)月食。(2)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到船身)。(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5)地球卫星影像(最直观证据)。巧学妙记地球形状是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坐地日行八万里。立德树人—人地协调世界地球日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人们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未来,保护地球家园。漫画思考重点主题探究主题 探究地球的形状探究情境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 某初一地理小组决定做一个关于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小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演示实验)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可发现 (填“铅笔尾”或“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短”或“长”)。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能力探究—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3.(高阶探究—实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图为当我们站在海边,看到出港船只的示意图,能够体会图中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运动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位置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茁壮成长的同时地球也在慢慢衰老。据此,完成2、3题。2.(新考法·数学计算)假如一只穿山甲准备从赤道某一点穿过地心到达地球母亲的另一端,则其遁地长度约为( )A.6 378千米 B.20 000千米C.12 756千米 D.6 357千米3.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表面积约为10.2亿平方千米C.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D.平均半径就是赤道半径 (2023·宜昌学业考改编)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关于①代表的线条,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 B.度数越大,长度越长C.指示东西方向 D.是一个圆圈5.乒乓球上②代表的是( )A.经线 B.北极 C.纬线 D.南极【关键能力·提升练】 (新考法·思维拓展)月全食是指太阳、地球和月球在运转过程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的阴影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天文现象。2022年11月8日晚,呼和浩特市某学校举办了以“师生共赴月球之约,探索提升实践素养”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图为一位同学观测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6、7题。6.当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是( )7.同学们根据图可以推测(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8.(跨学科·地理与语文)《孟子·尽心上》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从地理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中的语境和该句基本相似的是(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与桌面保持着23.5°的夹角B.地轴穿过了赤道和南、北两极C.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地球仪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教材再开发·地理制作】10.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演示地球运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球大世界”地球仪制作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主题:设计与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辨识经线和纬线。材料选用:乒乓球、铁丝、胶带、笔、橡皮泥等。制作步骤:第一步:(1)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代表赤道,在a、b两处分别各钻一个小孔代表 和 ,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 ,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纬线。第二步:(2)把铁丝弯成如图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夹角呈 度。第三步:(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铁丝代表的是 。第四步:(4)在图③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作品模型,如图所示。(5)根据模型,概括图中经纬线的特征。(任答两点)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基础主干落实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1)地球是一个球体。(2)认识过程。2.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填图绘图】·圈画:在图上描绘赤道。·填图:在适当位置填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特征: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3.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教材再开发·P2——图1.1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1)月食。(2)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到船身)。(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5)地球卫星影像(最直观证据)。巧学妙记地球形状是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坐地日行八万里。立德树人—人地协调世界地球日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人们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未来,保护地球家园。漫画思考答:不一样。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仪是正球体。重点主题探究主题 探究地球的形状探究情境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 某初一地理小组决定做一个关于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小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演示实验)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可发现铅笔头(填“铅笔尾”或“铅笔头”)先消失,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填“短”或“长”)。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能力探究—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3.(高阶探究—实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答:①月食时投影到月球表面的地球的影子。②登高望远等。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图为当我们站在海边,看到出港船只的示意图,能够体会图中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C)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运动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位置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茁壮成长的同时地球也在慢慢衰老。据此,完成2、3题。2.(新考法·数学计算)假如一只穿山甲准备从赤道某一点穿过地心到达地球母亲的另一端,则其遁地长度约为(C)A.6 378千米 B.20 000千米C.12 756千米 D.6 357千米3.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A.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表面积约为10.2亿平方千米C.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D.平均半径就是赤道半径 (2023·宜昌学业考改编)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关于①代表的线条,说法正确的是(A)A.长度相等 B.度数越大,长度越长C.指示东西方向 D.是一个圆圈5.乒乓球上②代表的是(B)A.经线 B.北极 C.纬线 D.南极【关键能力·提升练】 (新考法·思维拓展)月全食是指太阳、地球和月球在运转过程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的阴影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天文现象。2022年11月8日晚,呼和浩特市某学校举办了以“师生共赴月球之约,探索提升实践素养”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图为一位同学观测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6、7题。6.当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是(B)7.同学们根据图可以推测(D)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8.(跨学科·地理与语文)《孟子·尽心上》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从地理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中的语境和该句基本相似的是(D)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C)A.地轴与桌面保持着23.5°的夹角B.地轴穿过了赤道和南、北两极C.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地球仪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教材再开发·地理制作】10.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演示地球运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球大世界”地球仪制作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主题:设计与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辨识经线和纬线。材料选用:乒乓球、铁丝、胶带、笔、橡皮泥等。制作步骤:第一步:(1)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代表赤道,在a、b两处分别各钻一个小孔代表北极和南极,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纬线。第二步:(2)把铁丝弯成如图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夹角呈66.5度。第三步:(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铁丝代表的是地轴。第四步:(4)在图③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作品模型,如图所示。(5)根据模型,概括图中经纬线的特征。(任答两点)答: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邻两条经线(纬线)间隔度数一致;经线为半圆,纬线为圆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第二节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学生版.docx 第一章 第二节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