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课件(共4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课件(共4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框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通过歌曲欣赏、情景剧场、平语近人、经典诵读、故事启迪、一脉相承等活动,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内涵及要求,增强政治认同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归纳并运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方法,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一:情景剧场——《问“仁”》
剧 目 展 示
第1幕:子贡问仁
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剧 目 展 示
第2幕:颜渊问仁
颜渊问:“如何行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剧 目 展 示
第3幕:樊迟三次问“仁”
樊迟1问:“何为仁?”
子曰:“爱人。”
樊迟2问:“何为仁?”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3问:“何为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剧 目 展 示
第4幕:子张问仁
子张问:“怎样实行好仁德?”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张请问:“何为五者?”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合 作 探 究
结合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践行仁爱?
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归 纳 总 结
拓 展 探 讨
在子张问“仁”时,孔子在“五德”提到了“信”,这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你还知道哪些与“信”相关的典故或名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归 纳 总 结
活动二:平“语”近人
平“语”近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合 作 探 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哪儿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这一思想有何意义?
在当下,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核心思想理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归 纳 总 结
活动三:经典诵读
《鱼我所欲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师 生 齐 诵
合 作 探 究
上述经典名篇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与这一主题相符的名句名篇或故事?
结合上述名篇和大家的分享,谈谈你对“崇正义”的理解。
“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归 纳 总 结
活动四:故事启迪
故 事 展 示
“和合二仙”的故事
“和合二仙”是指寒山和拾得,他们两位都是唐代的高僧,后来演变为古代的神仙。他们手中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
某日,寒山与拾得谈玄论古,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故 事 展 示
和而不同的故事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齐景公打猎回来,晏子侍于侧,宠臣梁据驾车驰来,齐景公眉开眼笑道:“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回答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合 作 探 究
请结合上述故事,谈谈你对“和合”理念的认识。
“和”与“同”有何区别?
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做到“尚合和”?
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归 纳 总 结
活动五:一脉相承
材 料 展 示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正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变为现实。
当今世界,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外交场合多次引用“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强调中国“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合 作 探 究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一核心思想理念?
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心目中的“大同”理想。
在当今时代,传承“大同”思想,我们应如何做?
我们要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归 纳 总 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本 课 体 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以下名言与核心思想理念对应一致的是( )
A.亲亲以睦,友贤不弃——尚和合
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仁爱
C.仁爱之心,与父母均——崇正义
D.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守诚信
D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提示我们,讲仁爱要做到
( )
A.孝敬父母
B.爱自己的亲人
C.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D.爱天地万物
D
3.75年砥砺奋进、团结奋斗;75年不忘初心、矢志为民。在共和国历史丰碑上,“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下列名言警句与党的主张一致的是( )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俭可养廉,静能生悟
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汉朝人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下列行为与上述故事主题相符的是( )
A.小东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
B.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
C.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
D.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
D
5.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坚持个人利益至上
B.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做符合道义的事
C.把道义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D.要追求和谐,胸怀天下
B
6.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正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变为现实。
材料三:当今世界,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外交场合多次引用“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强调中国“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一核心思想理念?(2分)
求大同
(2)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心目中的“大同”理想。(4分)
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大同”理想的基本要求即可。如社会和谐,人与人和睦相处;消除贫富差距,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与国之间没有纷争,天下一家等。
(3)在当今时代,传承“大同”思想,我们应如何做?(4分)
①我们要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②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