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框 认识民法典
第十框 走近民法典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她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她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她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部法律是什么?
猜 一 猜
能结合生活经验,简要阐述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
通过分析民法典相关条款和具体案例,理解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形成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认同
议题一:实施民法典的重要性
活动一: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大到产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材 料 展 示
(1)结合上述漫画说一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2)请说说“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合 作 探 究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归 纳 总 结
议题二: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活动二:探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法 律 展 示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思考: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习 语 解 读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谈你对德治与法治的认识。
合 作 探 究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议题三: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活动三:案例剖析
村民陈某承包一块农田准备养殖蚂蝗创收,在对农田地进行消毒后,将污水排进连通他人承包养鱼塘的水渠,引发塘内鱼大量死亡而被告上法庭。人民法院对这起水污染责任纠纷案作出判决,判令被告陈某赔偿原告李某经济损失45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案例1
案例2
村民陈某承包一块农田准备养殖蚂蝗创收,在对农田地进行消毒后,将污水排进连通他人承包养鱼塘的水渠,引发塘内鱼大量死亡而被告上法庭。人民法院对这起水污染责任纠纷案作出判决,判令被告陈某赔偿原告李某经济损失4 500元。
上述案例都体现了我国哪些民事活动基本原则?
试分析民法典为什么要确定上述基本原则。
合 作 探 究
为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民法典的活动,请你从民法典与生活的关系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归 纳 总 结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让我们积极走进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宣传民法典,落实民法典,用民法典呵护我们健康成长。
认识民法典
性质
本 课 体 系
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意义
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内容
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
原则
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愿
平等
公平
诚信
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
1.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材料表明了( )
A.其规定与道德要求一样
B.民法典规范社会生活所有事
C.民法典保障了生活的一切需求
D.民法典规范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
D
2.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
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对公民
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
并规定侵权责任,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这说明民法典( )
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③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④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我国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
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
良俗;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家庭成员应该敬老爱
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
系。从民法典的这些规定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②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③法律规定与道德要求都是一样的
④只遵守法律而不必遵循道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2024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以来的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某市部署开展一系列民法典宣传活动,通过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让民法典走近群众身边,“典”亮美好生活。下列是子浩整理的民法典宣传活动资料,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宣传民法典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执法能力
④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5.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进行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这一判决体现了民法典的哪一原则( )
①自愿 ②诚信 ③绿色 ④守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6.某校同学开展了有关民法典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大到产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1)请说说“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4分)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法典的精神灵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民法典第一条。
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2)上述材料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4分)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3)围绕“践行民法典,增强法治意识”,同学们畅所欲言。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
要求:①观点正确,层次分明,富有逻辑;②适当运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表述;③内容简洁,要点陈述,书写工整。
①阐述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民法典的历史发展。
②制定民法典的意义(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影响民法典实施的因素。
③公民如何对待民法典。学习和了解民法典的内容;认同民法典精神;遵守民法典,享有赋予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法典权威,与破坏民法典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宣传民法典,弘扬民法典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