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在 20 世纪中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冷战正酣,核武器成为了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着外部的核威胁。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素养目标1.了解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3.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体会奉献精神。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93岁高龄的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选择重新转为中国国籍。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者名片人物名片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1950年,他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奠基者之一,参与中国首颗氢弹研制、试验。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关系?他们是同乡、同学,是情同手足的挚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二十八载……知识简介“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简介钱三强钱 骥姚桐斌郭永怀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赵忠尧知识简介你知道还有哪些人是两弹元勋吗?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周光召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孙家栋知识简介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这天,杨振宁教授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亡友的纪念。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写作背景(1)传记的概念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文体知识拼音检测xiǎnxūncuìdiànlùrúyínxiòngyíngànxūnlǐntǐnggēyān lèyān思考:本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在描写人物手法和布局谋篇方面的哪些特点?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小标题。思考:小标题的作用有哪些?层次新颖、醒目划分结构提示内容谋篇布局整体感知思考:本文采用较为特殊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运用了主题式的小标题进行有机组合。每个小标题对应人物的一个大事件,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邓稼先整体感知1.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3.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品质。历史背景生平简介人物对比整体感知4.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5.具体写邓稼先在极端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事情。6.引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巨大贡献艰苦科研热情赞颂考点点拨小标题的作用小标题起到总领或概括文章的部分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晰,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小标题,体现文章脉络和独特个性。深度思考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1)交代时代背景,引出主要对象邓稼先,引起下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历史巨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深度思考提示:概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深度思考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②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③文革期间,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忠诚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深度思考④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⑤写信给作者说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没有外国人参与。⑥1982年,面对危险不撤离。诚恳无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奥本海默 邓稼先国籍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性格为人美国中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相当中国传统文化美国文化锋芒毕露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深度思考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深度思考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品读感悟《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品读感悟中国男儿歌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深度思考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深度思考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邓稼先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让我们明白:要做无私奉献、谦虚坦诚的人;要勇于进取,为理想不畏牺牲的人。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邓稼先在所有场合表现出的无私、执着、朴实、谦和、善于团结协作以及献身精神等,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深度思考邓稼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邓稼先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邓稼先深度思考“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了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文章主旨课后小练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C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上句故选C。课后小练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DA.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B.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C.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课后小练3.下列对课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文章的厚重感。B.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C.正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D.引用此文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项,“正面描写”有误,应是侧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故选C。课后小练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却销声匿迹了。B.漫步徽州四大古村,泛舟如画的新安江,俯瞰鲜为人知的花海梯田,感受桃花潭的晨雾梦幻。C.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万古流芳。D.面对中华复兴梦,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D解析:马革裹尸此处用来指实现中华复兴梦的过程,不符合语境。课后小练5.选出对下列加粗词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A.介词 连词 副词 动词B.动词 连词 介词 名词C.副词 连词 介词 动词D.副词 连词 动词 名词C解析:考查词性。故选C。模仿下面颁奖词,为邓稼先写100字左右的评价邓稼先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作业练笔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