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2024八下·瑞安模拟)近年来,河南频频出圈,向国人彰显了河南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以及河南人坚定的文化自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以下关于河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洛阳是河南的省级行政中心 B.河南的地势特点:东高西低C.省内大部分河流冬季不结冰 D.河南名称的由来与黄河有关2.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据图可知,这些城市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有( )①地势平坦②交通便利③临近河流④降水充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1.D2.B【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解析】【点评】河南,古称豫州,因此简称“豫”,行政中心郑州,有洛阳、开封、安阳等,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古代四大发明中除印刷术外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1.A、河南的省级行政中心是郑州,而不是洛阳,所以 A 错误。B、河南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所以 B 错误。C、河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低于 0℃,省内大部分河流冬季会结冰,所以 C 错误。D、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其名称的由来与黄河有关,所以 D 正确。故答案为:D。2.这些古都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①正确;交通便利不属于自然条件,②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都临近河流,河流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③正确;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非全年降水充沛,④错误。故答案为:B。3.(2024八下·瑞安模拟)飞云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它和温瑞塘河都是瑞安市境内的重要河道水系,在瑞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人民称为“母亲河”。温瑞塘河概况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全长33.85公里。温瑞塘河自东晋时由人工开凿,后经唐、南宋不断疏浚,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窄处仅13米。据不完全统计,从1971年至1988年,河道水面被堵塞面积39.2%,主河道违章建筑达10多万m2;据温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00年温瑞塘Ⅴ类及劣Ⅴ类河段占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据测算,塘河河道淤积层最深处达2.2m左右。由于河床淤积抬高,河道已不能满足5年一遇的排洪要求。目前整个塘河水量从原来的6500万m3减少到现在的4290多万m3。飞云江概况飞云江干流长193公里,落差1200米。飞云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50毫米,平均流量为59.1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11.86亿立方米。飞云江上游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5.83万吨。一般年份,5~10月的输沙量往往占全年输沙量的60%以上,绝大部分是沙卵石。粗颗粒泥沙沿程发生沉积,其中平阳坑滩脚附近堆积较多。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2006年监测结果,飞云江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水,目前仍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注:我国的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共五类。Ⅱ类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Ⅲ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Ⅳ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寻“瑞”河之异】(1)读上述材料,概括飞云江和温瑞塘河的不同之处。【解“瑞”河之疑】(2)在阅读材料时,小安有几个疑问。请运用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自选2个帮他解答。疑问1:为什么飞云江的径流量在不同的年份差别这么大?疑问2:为什么粗颗粒泥沙会较多沉积在飞云江的平阳坑滩脚处?疑问3:为什么从东晋之后人们要不断花人力物力去开凿、疏浚温瑞塘河?疑问4:为什么温瑞塘河的水质与飞云江有这么大的差距?【现“瑞”河之美】(3)请针对这两条母亲河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1) 飞云江流向自西向东,径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质好;温瑞塘河自北向南流,水流平缓,属人工开凿河流,水质差等。(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强弱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降水多的年份径流量大,降水少径流量小;平阳肯滩脚处河道弯曲,水流变缓,粗颗粒泥沙先沉积。(3) 加强飞云江流域内植被保护,减少泥沙入河,疏浚河道,设立洪泛区,加固河堤等;对温瑞塘河进行定期清淤,疏浚河道,拆除主河道违章建筑,污水达标排放等。【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解析】【分析】(1)读图和读材料可知,飞云江自西向东流,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含沙量大,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水,目前仍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温瑞塘河自北向南流,流经平原水流平缓,属人工开凿的河流,径流量较小且呈下降趋势,河道堵塞严重,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水质差。(2)疑问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所以降水多的年份,飞云江径流量大;降水少的年份,径流量小。疑问2:平阳坑滩脚处河道弯曲,根据水流的特性,在河道弯曲处,水流速度会变缓。而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与水流速度密切相关,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流速越慢,搬运能力越弱。当水流速度减缓时,粗颗粒泥沙由于重量较大,首先会失去搬运动力而沉积下来。疑问3:温瑞平原是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的地区。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开凿、疏浚温瑞塘河可以形成灌溉网络,满足大量农田的灌溉需求,保障农业丰收。在交通方面,古代陆路交通不便,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塘河为区域内的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水运通道,有利于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此外,塘河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并且对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居住环境也有积极作用。疑问4:温瑞塘河水质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从 1971 年至 1988 年,河道水面被堵塞面积达 39.2%,主河道违章建筑达 10 多万平方米,这严重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和水流循环,影响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其二,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塘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2000 年温瑞塘 Ⅴ 类及劣 Ⅴ 类河段占 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其三,长期以来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淤积层最深处达 2.2m 左右,这使得河水流动缓慢,加剧了水质恶化。而飞云江作为自然河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小,流域内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轻,所以水质基本保持在 Ⅱ、Ⅲ 类水,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3)对于飞云江,主要问题是含沙量较大以及可能面临的洪水威胁等。加强流域内植被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沙入河;疏浚河道能够防止泥沙淤积,保证河道行洪能力;设立洪泛区可以在洪水期起到蓄洪、分洪的作用,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危害;加固河堤则可以增强河道的防洪能力。对于温瑞塘河,主要问题是水质差、河道淤积和违章建筑等。定期清淤和疏浚河道可以解决河床淤积问题,恢复河道的行洪和排水能力;拆除主河道违章建筑能够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和水流顺畅,有利于河水自净;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使污水达标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与水能等方面描述。1 / 1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2024八下·瑞安模拟)近年来,河南频频出圈,向国人彰显了河南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以及河南人坚定的文化自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以下关于河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洛阳是河南的省级行政中心 B.河南的地势特点:东高西低C.省内大部分河流冬季不结冰 D.河南名称的由来与黄河有关2.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据图可知,这些城市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有( )①地势平坦②交通便利③临近河流④降水充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3.(2024八下·瑞安模拟)飞云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它和温瑞塘河都是瑞安市境内的重要河道水系,在瑞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人民称为“母亲河”。温瑞塘河概况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全长33.85公里。温瑞塘河自东晋时由人工开凿,后经唐、南宋不断疏浚,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窄处仅13米。据不完全统计,从1971年至1988年,河道水面被堵塞面积39.2%,主河道违章建筑达10多万m2;据温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00年温瑞塘Ⅴ类及劣Ⅴ类河段占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据测算,塘河河道淤积层最深处达2.2m左右。由于河床淤积抬高,河道已不能满足5年一遇的排洪要求。目前整个塘河水量从原来的6500万m3减少到现在的4290多万m3。飞云江概况飞云江干流长193公里,落差1200米。飞云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50毫米,平均流量为59.1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11.86亿立方米。飞云江上游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5.83万吨。一般年份,5~10月的输沙量往往占全年输沙量的60%以上,绝大部分是沙卵石。粗颗粒泥沙沿程发生沉积,其中平阳坑滩脚附近堆积较多。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2006年监测结果,飞云江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水,目前仍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注:我国的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共五类。Ⅱ类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Ⅲ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Ⅳ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寻“瑞”河之异】(1)读上述材料,概括飞云江和温瑞塘河的不同之处。【解“瑞”河之疑】(2)在阅读材料时,小安有几个疑问。请运用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自选2个帮他解答。疑问1:为什么飞云江的径流量在不同的年份差别这么大?疑问2:为什么粗颗粒泥沙会较多沉积在飞云江的平阳坑滩脚处?疑问3:为什么从东晋之后人们要不断花人力物力去开凿、疏浚温瑞塘河?疑问4:为什么温瑞塘河的水质与飞云江有这么大的差距?【现“瑞”河之美】(3)请针对这两条母亲河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解析】【点评】河南,古称豫州,因此简称“豫”,行政中心郑州,有洛阳、开封、安阳等,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古代四大发明中除印刷术外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1.A、河南的省级行政中心是郑州,而不是洛阳,所以 A 错误。B、河南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所以 B 错误。C、河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低于 0℃,省内大部分河流冬季会结冰,所以 C 错误。D、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其名称的由来与黄河有关,所以 D 正确。故答案为:D。2.这些古都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①正确;交通便利不属于自然条件,②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都临近河流,河流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③正确;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非全年降水充沛,④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1) 飞云江流向自西向东,径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质好;温瑞塘河自北向南流,水流平缓,属人工开凿河流,水质差等。(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强弱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降水多的年份径流量大,降水少径流量小;平阳肯滩脚处河道弯曲,水流变缓,粗颗粒泥沙先沉积。(3) 加强飞云江流域内植被保护,减少泥沙入河,疏浚河道,设立洪泛区,加固河堤等;对温瑞塘河进行定期清淤,疏浚河道,拆除主河道违章建筑,污水达标排放等。【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解析】【分析】(1)读图和读材料可知,飞云江自西向东流,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含沙量大,水质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水,目前仍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温瑞塘河自北向南流,流经平原水流平缓,属人工开凿的河流,径流量较小且呈下降趋势,河道堵塞严重,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水质差。(2)疑问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所以降水多的年份,飞云江径流量大;降水少的年份,径流量小。疑问2:平阳坑滩脚处河道弯曲,根据水流的特性,在河道弯曲处,水流速度会变缓。而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与水流速度密切相关,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流速越慢,搬运能力越弱。当水流速度减缓时,粗颗粒泥沙由于重量较大,首先会失去搬运动力而沉积下来。疑问3:温瑞平原是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的地区。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开凿、疏浚温瑞塘河可以形成灌溉网络,满足大量农田的灌溉需求,保障农业丰收。在交通方面,古代陆路交通不便,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塘河为区域内的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水运通道,有利于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此外,塘河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并且对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居住环境也有积极作用。疑问4:温瑞塘河水质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从 1971 年至 1988 年,河道水面被堵塞面积达 39.2%,主河道违章建筑达 10 多万平方米,这严重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和水流循环,影响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其二,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塘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2000 年温瑞塘 Ⅴ 类及劣 Ⅴ 类河段占 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其三,长期以来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淤积层最深处达 2.2m 左右,这使得河水流动缓慢,加剧了水质恶化。而飞云江作为自然河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小,流域内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轻,所以水质基本保持在 Ⅱ、Ⅲ 类水,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之一。(3)对于飞云江,主要问题是含沙量较大以及可能面临的洪水威胁等。加强流域内植被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沙入河;疏浚河道能够防止泥沙淤积,保证河道行洪能力;设立洪泛区可以在洪水期起到蓄洪、分洪的作用,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危害;加固河堤则可以增强河道的防洪能力。对于温瑞塘河,主要问题是水质差、河道淤积和违章建筑等。定期清淤和疏浚河道可以解决河床淤积问题,恢复河道的行洪和排水能力;拆除主河道违章建筑能够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和水流顺畅,有利于河水自净;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使污水达标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与水能等方面描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年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年中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