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为了达成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在学生了解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教材设置了两目内容,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给予方法上的引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方式。本框的结构设计,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通过问题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和法治行为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2.【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他人与社会、国家及国家机关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按照权利义务的关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上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和观念,但因为阅历和经验知识的不足,对于行使权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认识不够,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权利观念,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后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以及维护权利等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懂得珍视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己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所以学习本课非常有必要。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通过分析维权方式“面面观”的案例,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道德修养:通过分析维权方式“面面观”的案例,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同时践行社会公德,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责任意识:通过分析维权方式“我来学”的案例,增强权利意识,珍视公民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公共参与,树立责任意识,有序参与社会生活。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守法意识和程序意识。教学难点:学会区分并运用“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合法维权方式。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6.【设计思路】本课结合最近的消费热点新闻“张家界吃饭被宰客”和成都雪村用“棉花替代雪花”引入消费维权这一话题,聚焦消费维权这一话题,设置总议题:如何让维权列车行驶在法治轨道上?下设两个分议题,分议题1:维权是否应有“界”?分议题2:维权如何才有“效” ? 通过选取正反两个角度的消费维权法律案例,使学生明确既要有界限的行使,又要依照程序维护,既要有守法意识,又要有程序意识。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消费热点观察“吃饭被宰客”—2025年2月3日,有网友发文称在张家界旅游时疑遭出租车和饭店联手宰客。该网友被出租车司机推荐到一家饭店,服务员推荐两个招牌菜:娃娃鱼和打鼓皮。结账的时候发现两个菜居然要844元!“看雪变成看棉花”—2025年2月7日晚,有网友反映,成都雪村用“棉花替代雪花”。网友吐槽“门票是真的,雪是假的!”“本来是去看雪的,结果你给我看棉花。”问:你在消费时踩过哪些“坑”呢?(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缺斤短两,货不对板”、金饰消费低价“注水”频现、网购手机等电子产品出现问题退货换新难、景区虚假宣传项目、租房平台“阴阳”合同)过渡:遇坑怎么办?依法行使权利,走好维权路!设计意图:时政新闻引入消费维权话题。总议题:如何让维权列车行驶在法治轨道上?分议题1:维权是否应有“界”?知识关联:1.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议学情境】维权方式“面面观”“不退货就骂人?”余某在某电商平台张某的商铺购买了一件售价9.8元的电动车手机支架。余某收到货物后,向店铺反馈“安装后不好看”,并以此为由申请“仅退款”,遭到拒绝后,余某连续7个小时用侮辱性的词汇持续辱骂张某,且在随后的几天内,余某时不时就通过平台短信辱骂张某。不满商家服务在抖音“吐槽”小林因对商家的服务价格不满意,为发泄情绪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呼吁网友不要到该商家消费,并且发布可能引发他人对该商家收费情况误解的内容,同时使用带有咒骂该商家倒闭含义的配乐。【议学任务】 ①你赞同余某和小林的维权方式吗?为什么?提示:不赞同,侵犯他人的名誉权!经法官多次沟通协调、释法明理,余某录了视频向张某道歉。法院判决被告小林发布道歉声明,并赔偿商家经济损失共2万元。②以案明理,想一想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知识总结】1.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维权方式“面面观”,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通过分析维权方式“面面观”,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同时践行社会公德,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分议题2:维权如何才有“效” ?知识关联:2.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3.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议学情境】“点外卖吃坏肚子”小李通过外卖订餐平台从某酸菜鱼餐饮店订购了一份套餐,在线支付餐费共35元。在食用后次日出现肠胃不适并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当天到医院门诊治疗,经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疗费共花了460元。【议学任务】①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向该餐饮店以及外卖平台沟通赔偿”(和解)“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市场监管部门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诉至法院”(诉讼)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维护权利的方式?(仲裁)【知识总结】2.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1)和解①含义: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②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③实施方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2)调解①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②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③具体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个调解要解释一下)(3)仲裁①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②适用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可以申请仲裁。③实施方法: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4)诉讼①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②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③适用情形:a.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b.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c.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议学情境】后续—“点外卖吃坏肚子”小李多次向该餐饮店以及外卖平台沟通赔偿无果,诉至法院。法院审查后判决餐饮店退还小李餐费35元,赔偿医疗费460元并支付惩罚性赔偿1000元。后续—消费热点观察网友向当地12345投诉,涉事店家已把饭钱全额退回。网友发布客观陈述的视频后,旅游区“棉花景观”已全部清除,景区已经关闭,提出受影响旅客可申请退票。【议学任务】维护权利守程序有何意义?【知识总结】3.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①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②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维权方式“我来学”,增强权利意识,珍视公民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公共参与,树立责任意识,有序参与社会生活。三、课堂总结同学们,唯有将权利之舟驶入法律航道,以合理合法方式捍卫权益,以规则意识平衡诉求,方能实现个人权利与社会秩序的共生共赢,真正彰显法治文明的进步力量!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