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周周测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6道小题,共40分,1-12题每空2分,13-16题,每空4分)1.孟德尔用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种子均为黄色圆粒,又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其中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基因分别用Y、y和R、r表示。孟德尔在揭示遗传规律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做亲本杂交实验时,需对母本植株在花蕾期依次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B.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Yrr:Yyrr=1:2C.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占1/16D.要使F1全为黄色圆粒豌豆,亲本的基因型还可以是YYrr和yyRR2.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 F1, F1 自交得 F2,F2 中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的比例为 9∶3∶3∶1,与 F2 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形豌豆与纯种绿色皱形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3.白花三叶草的叶有含氰和不含氰两种类型,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内含氰的植株自交,子代均为含氰的类型B.叶内不含氰的植株自交,子代均为不含氰的类型C.两个叶内不含氰的植株杂交,子代均为不含氰的类型D.叶内含氰的植株和叶内不含氰的植株杂交,后代均为含氰的类型4.色觉由3对基因决定,其中R基因和G基因位于X染色体,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任何一对隐性纯合均导致色盲。一对色盲夫妇,他们的儿子和女儿视力均正常,这对夫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可能是( )A.BB×bb B.bb×bb C.Bb×Bb D.BB×Bb5.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F1表型 红色长形 红色椭圆形 红色圆形 紫色长形 紫色椭圆形 紫色圆形 白色长形 白色椭圆形 白色圆形比例 1 2 1 2 4 2 1 2 1F1中白色圆形和红色长形的植株杂交得到F2后自交,F3表型及比例与F1类似B.F1中紫色椭圆形个体的基因型均为WwRrC.若F1随机传粉,F2植株中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所占比例是1/4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6.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C.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7.某同学为研究家鸡的羽毛性状遗传,选择纯合直羽芦花鸡作为父本与纯合直羽非芦花鸡母本杂交,F1全为卷羽芦花鸡,将F1的雌雄个体相互杂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卷羽芦花雄鸡:直羽芦花雄鸡:卷羽芦花雌鸡:卷羽非芦花雌鸡:直羽芦花雌鸡:直羽非芦花雌鸡=18:14:9:9:7: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家鸡羽毛性状的基因至少有3对且不在一条染色体上B.控制羽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C.F2雌雄鸡相互交配,子代芦花鸡:非芦花鸡=13:3D.F1雄鸡与亲本回交,子代中卷羽非芦花雄鸡占9/648.小鼠的毛色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其中,A、A'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表达出相同的A蛋白,但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4-6天表达,而A'基因持续表达。a、b基因的表达产物无上述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_bb、A'_的小鼠毛色都是黄色B.A'ABb和AaBb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比例为3/16C.A'ABb和aabb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比例为1/4D.AaBb和A'aBb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是黄色:斑驳色:黑色=10:3:39.某种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食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目是白花植株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aabb个体所占比例是1/16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目是不育雄配子数目的3倍D.亲本产生含B可育雄配子与含b可育雄配子数目相等10.牵牛花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已知只有基因A、B和D三者共存时,花色才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其余为粉色花。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粉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粉色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B.浅红花和粉色花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深红花植株C.粉色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D.亲本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F2粉色花植株中纯合子占2/511.将某豌豆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该豌豆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12.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相应基因可以依次用A/a、B/b、C/c……表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仅考虑两对基因,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3:1:3:1,则亲本之一的基因型肯定为AaBbB.利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可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且n=6,其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3/64D.若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其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不随n值增大而增大13.某自花传粉植物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每对基因的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窄叶=2:1;实验②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高茎:矮茎=1: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A.由实验①的结果可判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B.由实验②的结果可判断含B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C.实验②中子代的高茎和矮茎进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D.表现为宽叶高茎的该种植物,其基因型为AaBb14.金鱼起源于我国,由野生鲫鱼演变而来的一个鲫鱼品种。用紫色雌雄金鱼交配,子代均为紫色。用紫色金鱼与灰色野生鲫鱼作亲本进行正、反交,F1均为灰色。将F1与亲代紫色金鱼回交,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鱼2856尾,紫色鱼190尾。若将F1雌雄交配产生F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紫色金鱼为隐性纯合子B.F1雌雄个体各产生4种配子C.F2中灰色纯合子有15种基因型D.F1雌雄个体间交配产生的灰色子代中纯合子占1/1715.某水果的果皮颜色由多对基因控制,为探究具体的基因对数,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所有基因均为杂合子的亲本进行自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统计结果发现F2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比1/64,该过程未发生突变、选择与遗传漂变,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对数为( )A.4对 B.5对 C.6对 D.7对16.人类ABO血型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有关,涉及三个基因:IA、IB、i。IA决定红细胞膜上的A抗原,IB决定红细胞膜上的B抗原。IA与IB表现为共显性,IA、IB对i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已知一对夫妇中妻子为O型血,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其血型通常不可能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60分,请考生按要求答题)17.少数生物存在某些遗传因子组成的受精卵不育或配子不育现象,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由A/a控制,红花植株自交后代总是呈现红花、白花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1) 是显性性状,子代红花中杂合子的比例是 。(2)根据红花植株自交结果推测,可能是 不育。试设计两组杂交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写出实验亲本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杂交实验一: ,杂交实验二: 。若 ,则说明 。若 ,则说明 。18.某品种小麦高秆对矮秆为隐性性状,感病对抗病为隐性性状,甲、乙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高秆抗病)和AAbb(矮秆感病),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其中亲本乙还有多种其他优良的性状。育种团队欲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矮秆抗病植株AABB,设计了如下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 该方法的育种原理是 。这一育种方法的缺陷之一是需要多代自交,用时长,为克服这一缺陷,可以采取另一种育种方案,简要写出该方案的流程: 。(2)育种团队欲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矮秆抗病植株AABB,方案一不一定满足该需求,原因是 。因此,育种团队设计了方案二。(3)方案二:育种团队通过回交(子代和两个亲本的任意一个进行杂交的一种方法)育种流程,得到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矮秆抗病纯合植株,其中BC1F1、BC2F1表示回交子代,BC1F2表示自交后代,流程图如下: 只考虑A/a、B/b两对基因,BC2F1的表型有 种,若对BC1F1,筛选后(去掉感病个体)自交,则BC1F2中目标品种占比为 。F1中来自乙的染色体占比为 ,回交产生的子代BC1F1中来自乙的染色体的占比范围是 。经过不断筛选,从而使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回交子代获得更多的来自亲本乙的优良性状。(4)为获得抗除草剂的小麦品种,科研人员将抗除草剂基因(bxn)导入小麦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现有两个转抗除草剂基因的小麦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xnbxn)丙和丁,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两品系bxn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则两品系bx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 ,则两品系bxn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9.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现以三个白花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正常情况下,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实验一中,品系1的基因型是 ,实验二中F2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3)研究发现,在实验二F1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为探究其变异来源,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制作该白花植株体细胞临时装片,镜检观察处于有丝分裂 期且染色体 的细胞并作核型分析,初步判断变异来源。②经初步判断该白花植株的产生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所致,为此科研人员选用该白花植株与 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杂交后代中, ,则该白花亲本在产生配子时,可能基因i发生显性突变;(4)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e,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AaBbX+Y和iiAaBbX+Xe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 ;子一代中红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红色花雌株比例为 。20.水稻(2n=24)是自花传粉植物,其中籼稻和粳稻的杂交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水稻的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无紫线受到A/a与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籼稻(胚芽鞘有紫线)与粳稻(胚芽鞘无紫线)杂交,F1胚芽鞘均有紫线,F1自交,F2胚芽鞘有紫线:无紫线=9:7。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两者亲缘关系的远近,可检测粳稻和籼稻的细胞中普遍含有的某种蛋白质的 差异,也可对 条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来全面比较两者的基因组序列差异。(2)由杂交结果可知,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3)研究发现,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除了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还控制了水稻种子外壳尖(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有无紫色,且机理一致。则籼稻(AAdd)和粳稻(aaDD)杂交后代的表型为种子外壳尖 、胚芽鞘 ,科研人员 (填“能”或“不能”)根据表型将杂交后代与亲本的自交后代区分开。(4)研究发现,粳-籼杂交稻产生的花粉中,12号染色体来源于粳稻的不育,来源于籼稻的则可育,这与12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有关,B基因编码的毒素蛋白使花粉败育,而C基因编码的蛋白能解除毒素蛋白的毒性,使花粉恢复正常。B、C基因的位置如图所示,来源于粳稻和籼稻的12号染色体分别用N、M表示,该片段中的基因不发生交叉互换。注:粳稻12号染色体无B、C等位基因。①粳-籼杂交稻培育过程中,需对母本进行 处理。②若让F1作父本,籼稻作母本进行杂交,子代的12号染色体组成为 。(填“MM”或“MN”或“NN”)③将F1杂种植株中B、C基因分别单独敲除(敲除某基因后不能表达出相应蛋白),得到单基因敲除植株,检测其花粉育性情况,只敲除B基因, ;只敲除C基因, 。若将C基因导入F1中,获得转基因F1(仅插入1个C基因,含C基因的数量不影响C基因的正常表达),则该转基因F1自交后代中,12号染色体组成为MM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哪几项? 。A1/2 B.1/3 C.1/4 D.1/621.苦瓜的瘤条宽窄、纤维素多少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有瘤条宽纤维素少(AaBb)的苦瓜自交得F1,F1中瘤条宽纤维素少:瘤条宽纤维素多:瘤条窄纤维素少:瘤条窄纤维素多=10:5:2: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 定律,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2)F1中瘤条宽:瘤条窄= ,经研究发现,该结果与其父本有关,则导致出现这一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F1中纤维素少:纤维素多=2:1,导致出现这一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3)F1中瘤条宽纤维素多(♀)与瘤条窄纤维素多(♂)杂交,所得子代中瘤条宽纤维素多占 。(4)苦瓜果实形状有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和长圆筒形三种,选用纯合体甲(短圆锥形)、乙(长圆锥形)和丙(长圆筒形)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1 甲×乙 短圆锥形 短圆锥形:长圆锥形=3:12 甲×丙 短圆锥形 短圆锥形:长圆筒形=3:1由实验1、2不能判断控制长圆锥形和长圆筒形基因之间的关系。不考虑连锁遗传,若要进行判断,还需从实验1、2的亲本中选用 进行杂交。若F1瓜形为 ,则推测两对基因为非等位基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A D A D B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C B C C17.(1) 红花 1(2) 含显性遗传因子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 实验一:红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 实验二:红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 若实验一子代全为白花,实验二子代红花、白花各一半 含显性遗传因子A的雄配子不育 若实验一子代红花、白花各一半,实验二子代全为白花 含显性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不育18.(1) 基因重组 (2)一次杂交并不能保证将亲本乙全部所需优良性状整合到F1上(3) 2/二/两 5/32 1/2 1/2~1(4)丙和丁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F2均抗除草剂 F2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5:119.(1) 自由组合 酶的合成(2) 4 IIAABB 100%(3)中 分散良好 纯合红花植株 全为白花或红花:白花=1:1(4) 红色♀:白色♀:红色♂:白色♂=18:14:9:7 256/56720.(1) 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功能 12(2)非同源/两对同源(3) 无紫色 有紫线 能(4) 去雄、套袋 MM 花粉育性正常 花粉全部败育 ABC21.(1) 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 5:1 含有基因a的花粉有50%致死(可育) 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3)7/10(4) 乙、丙 短圆锥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